日军战报中的伤亡数字,也常常严重缩水

图:1937年,被日军炸成废墟的上海火车站内的中国难童

文 | 张世东

抗战时期的日军在华伤亡人数,一直是国人争议的话题。

在国内大多数网友及部分学者看来,日军记录的伤亡数字严重失真,然而日本冈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姜克实分析大量日军档案后,认为日军内部机密战报中的伤亡数字是非常可靠的。①

姜克实的系列文章,填补了国内有关日军损失研究的空白。但需要指出的是,日军的战报确实不能一概而论。

矛盾重重的日方记录

在姜克实教授之前,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的程兆奇教授就已经通过日方资料,研究抗战时日军伤亡。程教授利用日本上海派遣军参谋长饭沼守的日记,对淞沪会战的日军损失进行研究,程教授指出:

《饭沼守日记》11月16日附有详细的各部队伤亡表,其中除重藤支队迄于11月6日(至10日无变化),其余均迄至11月10日,其日恰是上海沦陷前夜。此表数字,统计于中国主力部队撤守之后,日军得以从容、准确地统计,而且饭沼守特别说明这些数字经过了“核正”,应该是最可靠的数字。

现笔者将饭沼守日记中原始统计表格拍照如下:

图:饭沼守日记中上海派遣军各部损失情况一览表③

按照以上《饭沼守日记》的记录,第9师团(吉住)战死1614人、战伤7752人,合计9366人。第9师团参谋部的统计同此有很大出入:截至11月10日,第9师团战死3833人,战伤8527人,合计12360人。④其中战伤人数差距较小,可能是各个野战病院对于负伤者的统计口径不一致,出现的些许偏差。与之相比,战死情况的差距就很悬殊了,第9师团参谋部统计的战死人数,比饭沼守日记中记载的战死人数足足多出2219人。

对于这两个差距巨大的战死者人数,有必要仔细分析。

首先,1937年10月30日,饭沼守要求下属各部统计战死伤人数并上报,在31日,得到各部参谋长上报的数字是:截至10月28日,上海派遣军下属各师团共计战死6528人,战伤24935人。其中第9师团战死1378人,战伤1451人。

对比11月16日饭沼守日记中的数字,第9师团的战死人数差距不大,战伤人数差距极大,可能是由于当时大量负伤日军并未送到野战医院所致。然而第9师团参谋部在10月28日的统计却是战死2830人,战伤6512人。

同一天统计的同一份报告,为何在饭沼守日记中,第9师团参谋部的档案中呈现了两个差距巨大的数字?

饭沼守日记是其个人所写,战后捐赠给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由偕行社摘录淞沪、南京作战部分出版于世。这位参谋长没有必要在日记里撒谎骗自己,而第9师团参谋长在调查死伤时也没理由把战死人数扩大一倍多。很显然,第9师团参谋长在调查完所部的死伤情况后,并未如实上报,只是将28日得到的统计数字存底,把一个经过缩水的数字报告给了上级。

这种情况并非个案。第9师团将淞沪会战总计的3833名战死者减少了一半多上报,同属上海派遣军的第13师团也做了同样操作。根据第13师团的战斗详报,截至11月10日的死伤人数为战死1853人,战伤3390人⑦,上报给饭沼守的战死人数缩水了近50%。

第13师团的这份战报中的统计数字也经不起推敲,根据此份战报,隶属第13师团的步兵第65联队合计战死515人,战伤819人。⑧步兵第65联队的战报则显示:截至1937年10月30日,该联队就已经战死616人,战伤932人。⑨联队上报师团的数字又有了10%-20%的缩水。

也就是说,11月16日上海派遣军参谋长饭沼守拿到这份伤亡统计,至少经过了师团、联队的两级缩水,经一个严重缩水的数字。

抚恤体制与战报的平行线

日军可以长期在内部汇报中隐瞒伤亡,欺骗上级,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日军实行抚恤和战斗详报的双轨制。

根据日军规定,日军的基层征兵单位为联队管区,每个联队管区对应若干个作战联队,该作战联队兵员主要由对应联队管区内征收和补充。这个联队管区辖联队留守队,负责处理该部战死者的通知。⑩根据日军1935年1月颁发的《战时死亡者及生死不明者报告手续》,其对战死者的上报程序规定如下:

第一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适用本规定

1.凡在战地或事变地的部队所属人员以及向战地部队输送中的出现的死亡、生死不明。

2.于战地或事变地负伤或患病导致的死亡。

3.在战地或事变地外,由于战争勤务导致的疾患所引发的死亡。

第二条:出现符合第一条规定的情况时,该死亡者所属部队长根据户籍法第116条之规定填写死亡证明书,经师团长递交给留守部队长。死亡者汇总统一后向留守业务担任部队长发电报速报。

第三条:留守部队长收到电报后,应以迅速适宜之方法,向死者家属通知。

第四条:留守部队长得到死亡证明书后,应经由留守师团司令部向陆军省递交,且填报战死通知下发给死者家属。战死通知复件应同时送交战死者所在联队区司令官。

(后略)(11)

在实践中,日军实际签发死亡证明书的为联队长或独立大队长。而陆军省则会汇总材料,发送抚恤金及将死者牌位入祀靖国神社。

图:一份诺门罕事件的日军战死者的死亡证明书,由步兵第25联队长关根久太郎签发

日军的战斗详报则是逐级上报,日军的军司令同战死者抚恤并无关系,也不会看到由联队长填发的战死通知。这样就留下了战报缩水的空间,既然上级不会来逐一核对上报的战死者人数和寄发的战死通知之间的差异,那么战报中瞒报的死亡者,不会影响战死者接受正常的抚恤和入祀靖国神社。因此,师团长在向上级汇报时,就会把死伤者人数修改得好看一点。

图:日军战时死亡者汇报体系与抚恤体系关系图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现象,饭沼守把这个严重缩水的数字告诉了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松井石根信以为真,并记入了日记之中。结果是1938年2月14日,松井石根前往上海东本愿寺祭典战死者,看到上海派遣军的战死者骨灰多达21000罐,大吃一惊。松井石根感到异常愧疚,在日记里留下了自责的语句。(12)不过意识到自己可能被下级忽悠了的松井石根并未对此深究,这可能是日军一直有此惯例,上级和下级早已形成一种默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军的“战死者”只是指直接被对方打死的将士,并不含因为负伤或作战时生病,送至野战病院后才死亡的人。至于“死殁者”,则包含了“战死者”、“战伤死者”和“战病死者”,负伤或生病的日军在后方野战病院死亡后,野战医院要将死亡信息通知联队长,并登记在联队本部的死殁者名单上,故死殁者人数会多于战死者人数。

如何得到准确日军伤亡数字?

既然日军原始记录中的伤亡数字并不一定准确,那要如何区分和甄别这些日方记录呢?

首先是日军各级部队的战斗详报和状况报告。由于联队长必须要将所有战死者登记在联队本部的死殁者名册上,故联队级战斗详报中的统计数字最为可靠,而师团、军一级的战报中的数字则可能有缩水的可能。

其次是日本战后各个部队老兵会编纂的部队史。这些部队史良莠不齐,其中伤亡数字的统计也源自不同的地方。如步兵第84联队本部保存的原始死殁者名册尚在,该部联队史中完整刊载了该部在华的所有战死者姓名和战死地点,(13)此份资料中的数字应是最为可靠的。

大多数部队的原始名册在日本投降时被日军烧毁,日军老兵会在编纂联队史时会依靠靖国神社中保存的牌位名单、日本厚生劳动省保存的抚恤名单等重新进行编纂。由于这些档案存在脱漏,且名单为战后重新编纂,可靠性要略低于前一种战死名单。(14)

第三是日军部队在历次战死者慰灵祭中的数字。因为日本是一个神道教国家,普遍认为战死者会化作“英灵”,在神佛面前人人平等,日军没有撒谎的必要。(15)故笔者认为此种数字也是较为可靠的。

第四,联队史中刊载的老兵回忆文章。由于其并非一手材料,往往存在故意夸大或缩小死伤数字的问题,可信度最低。

当然,最为不可靠的还是日军师团级和军级的报告。姜克实教授的文章中引用日本华北方面军和第2军的两份统计,得出第5师团从1937年登陆中国至1938年7月中旬时,共计死伤16671人,其中死亡人数约为4400人。(16)

根据第5师团下辖各个联队的统计,死伤概表如下:

图:第5师团侵华一年来损失情况概表(1937年7月至1938年5月31日)(17)

上表仅为第5师团下辖的四个步兵联队的死伤情况,而且统计时间较第2军和华北方面军的数字少了一个半月,死亡人数就已经达到了4746人,考虑到整个6月的作战和骑兵、工兵、炮兵联队的损失,第5师团截至1938年7月中旬的死亡人数不应少于5000人。如果根据大约1:3的死伤比推算,第五师团侵华一年来的总减员人数应在20000人左右。可见第五师团上报的统计数字虽然略有缩水,但总体而言缩水不大。

第37师团在一号作战河南会战的战斗详报中统计,1944年4月1日至6月30日的死伤人数为战死242人,战伤596人。(18)而37师团战友会在1986年调查的数字为战死308人。(19)战死人数缩水了20%。

不过并非所有的日军师团级和军级报告都不可相信,如第6师团在南京攻略战后上报的损失为战死306人,战伤884人,战死人数同下属各个步兵联队统计差距不大。(20)

综上所述,日军内部的战报并非完全准确,尤其是联队级以上单位,存在着故意瞒报损失的现象。故对于日军战报中的损失数字应当小心使用,既不能完全相信其准确,也不能一概否定。遇到日军高级单位的报告和个人日记,更应寻求其下级单位的资料佐证,或寻求日本厚生省和靖国神社内保存的战殁者名单,方可还原一个更加接近真实的数字。

注释

①姜克实教授的观点是:日军战报这种来自于军内的秘密统计是准确的。绝不是国内人常称的对外“宣传”。特征是死亡者统计可以说是精确的。对负伤的定义,可能有不同判断(一般指需要后送,脱离战斗的),但死亡不可能有第二种定义,死者亦不能复活。见姜克实教授微博文章《第五师团侵华一年中的死伤统计》;②程兆奇,《八一三日军死伤人数钩稽》,收录于严耀中,《论史传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P444-460;③《饭沼守日记》,收录于南京戦史編集委員会,《南京戦史资料集》,偕行社,1989年,P180-191。其中吉住为第9师团(师团长为吉住良辅中将);④《第9師団作戦経過の概要(上海附近の戦闘より南京攻略に至る)》,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档案;⑤同注3;⑥第9师团参谋部,《第9师团死伤人数表(9月30日至10月28日)》,收录于伊佐一男,《金城聯隊史》,歩七戦友會,1969年,P201;⑦《第13師団上海附近の会戦戦闘詳報》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档案;⑧同上注;⑨《歩兵第65聯隊老陸宅、馬家宅附近戦闘詳報》,收录于福島民友新聞社,《ふくしま戦争と人間》,福島民友新聞社,1982年,P77;⑩防衛研修所戦史室,《陸軍軍戦備》,朝雲新聞社,1979年,P57-58;(11)《戦時死者及生死不明者報告手續》,收录于《官報》,1935年01月23日;(12)《松井石根大将の陣中日記》,1937年10月28日;1938年2月14日,芙蓉書房,1985年,P58,P218;(13)歩兵第八十四聯隊の歩み編纂委員会,《大陸三千里 : 歩兵第八十四聯隊の歩み》,非卖品,1977年,P1;(14)步兵第23联队的战死者名单是198年该联队战友会从靖国神社和厚生省的名单中逐一挑出作成的,然而由于这两份原始档案中战死日期和番号存在模糊和错误,故根据此整理出来的名单并不一定完整,存在若干人数的漏记。见都城歩兵第二十三聯隊戦記編纂委員会編,《都城歩兵第二十三聯隊戦記》,非卖品,1978年,P858;(15)步兵第231联队在1940年8月14日举行慰灵祭,对该联队在宜昌作战中的130柱、冬季攻势中的90柱亡灵进行慰灵。见藤友会,《はるかなる戦場 : 藤第六八六四部隊》,非卖品,1974年,P104;(16)同注1;(17)第11、21联队死伤数字来自其联队史中收录的战报,第41、42联队战死数字来自战后日军老兵会取自厚生省和靖国神社的名册。见岸本清之,《浜田聯隊秘史》,非卖品,1988年,P222;鲤十一会,《歩兵第十一聯隊史》非卖品,1994年,P318;片岡修身,《福山聯隊史》,古川書店,1978年,P401;山口歩兵第四十二聯隊史編纂会,《山口歩兵第四十二聯隊史》,非卖品,P796;(18)《第37師団京漢作戦戦闘詳報附表》,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档案;(19)第37师团的战死者人数来源于战后日军老兵会取自厚生省和靖国神社的名册。见《第37師団战殁者名册》,收录于藤田豐編,《黃塵赤塵:第三十七師団戦陣話》,第三十七師団戦記出版会,1981年,P422;(20)江紫辰,吴京昴《侵华日军第6师团南京战役及暴行实录》,重庆出版社,2017年,P26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