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衣提高4倍生还率!花2分钟学会“救命”穿法

近年来,海岛旅游备受青睐。再加之暑期到来,参与水上娱乐、乘船项目的人群越来越多,其背后的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有学者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沉船事故比例已高达42.6%且死亡率很高,而关键时刻,救生衣的作用举足轻重。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权威专家,针对救生衣的正确使用问题,为大家进行详细的指导。

受访专家

上海城市搜救队创始人 高博

大连海事大学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 潘涛

一件救生衣,提高4倍生还率

据日本海上保安厅的相关数据显示,近5年来,未穿着救生衣的船舶落海者,死亡率是穿着者的4倍。

今年,日本国土交通省海事局又加强了救生衣管理,规定所有小型船舶乘坐者在甲板上都必须穿救生衣,如有违反,船长将受到责罚。

上海城市搜救队创始人高博说,救生衣作为个体救生设备,在航运、渔业、水上和码头作业、水上运动等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防护用具。

它穿着方便,可以使包括昏迷状态人员在内的穿着者在水中自动浮于安全状态,并保持穿着者脸部高出水面一定高度而不致灌水。

常见的救生衣有船用救生衣、船用工作救生衣、休闲救生衣、民航用救生衣等。救生衣一般有充气式和填充式两种结构。

充气式救生衣主要采用高强度的防水材料,由密封充气式背心气囊、微型高压气瓶和快速充气阀等部件组成,适合于储存空间有限的航运中使用。

填充式救生衣常以尼龙布或氯丁橡胶为面料,中间填充泡沫塑料等浮力材料,能提供较大浮力,一般海用救生衣和水上运动救生衣都是填充式。

大连海事大学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潘涛介绍,救生衣需要满足两条安全性能:一是在平静的淡水中,可将精疲力尽或失去知觉人员的嘴部拖出水面至少12厘米;二是将水中失去知觉人员从任何位置翻转到嘴部高出水面的姿势,用时不超过5秒。

另外,为确保漂浮过程,浮力标准大于等于7.5千克/24小时,在浸入水中24小时,浮力不得降低5%以上;为确保救生效率,在结构上要求能使75%从未穿过救生衣的人独自在1分钟内正确穿好,经示范后,所有人能在1分钟内独立正确穿好。

3类救生衣如何正确穿戴

上海城市搜救队创始人高博表示,符合标准的救生衣一般只能使用一种穿着方式或尽可能不致被错误地穿着,关键还是大家要有安全意识,主动自觉地穿着救生衣,做自己的英雄。

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三类救生衣的基本结构和穿法。

1

休闲救生衣

人们在水上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乘坐客船时,需要穿着一种常见的填充式救生衣。一般为橙色,可以刺激视神经,较容易被发现,提高存活率。

由前胸后背四片浮力泡沫构成,两肩处装有反光板,如果是海运客船上的救生衣,左侧胸前口袋处需配有哨笛、救生衣灯等属具。

穿着时像背心一样,让有反光板的一面朝外,仔细检查胸前、腋下的卡扣或带子是否牢固。

注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带子打死结!

有的救生衣为了加强牢固性,在背后的下部还有两条带子,即胯下带,需穿过裆部与胸前的两片浮力泡沫相连接。

出现紧急情况时,即使没有胯下带也可用鞋带、领带、丝巾等作连接物来固定身上的救生衣。

2

儿童救生衣

为了起到安全保护效果,救生衣还有儿童与成人之分。

儿童救生衣一般具有较大领圈,使儿童在水中头部有支撑而不致没于水中,配有裆带,避免救生衣从身体上滑脱,并对臀部有一个向上的力,使其在水中呈仰躺状。

穿着时,需要让救生衣尽量裹紧身体,以防儿童身体娇小而脱落。

3

充气式救生衣

民航用的充气式救生衣,一般放置于座椅下方或护手下方,区分婴儿和成人。

使用时,先将未充气的救生衣披挂在人的肩背上,把带子系紧,一般配有自动手动合一的充气装置,常温下落水后5s内自动充气,必要时通过口充气阀补足浮力。

需要注意的是,乘客一定要先从飞机中逃出后,再为救生衣充

自制救生衣的保命妙招

不幸遭遇海难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万一你没来得及穿救生衣,或是救生衣不慎脱落……学会这个自制救生衣的办法,或许能在关键时刻保住性命。

  

一旦遭遇沉船,做好3步自救

  

当我们在进行水上活动时,真的遇到了沉船或倾覆事件时,该如何第一时间做好自救呢?

 

第一,尽可能保持冷静,检查救生衣是否穿着规范,各个部分是否系紧。

  

第二,如果不得不选择入水,最好选择高度不超过5米处跳水

海运客船的船体较大,距离海面距离较高,一般超过10米后,跳水和跳水泥地的风险一样,再加上入水时四肢乱动,身体与水面接触面积较大,会导致内脏震伤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入水动作:

用一只手环抱在胸前,护住自己的身体。

另一只手,五指朝上纵向护住自己的脸部,或捏住鼻子,防止入水时接触到杂物撞上头部或吸入海水,导致短时间昏厥,一旦昏厥就很容易在水中窒息死亡。

跨步式(单腿往前迈)跳离船只,入水时要保持身体像筷子一般笔直。注意不要头部先入水,先由脚入水,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如果是在内陆的水上活动,可能距离水面距离较短,但是入水同样需要注意以上自保的动作。

  

第三,在水中,如果是大海中,要尽可能保存体力和体温,积极释放求救信号,如光源、哨笛声等。如果在内河,可以积极借助周围的漂浮物往一些浅水区域游,如浮木、绳索等。

救生衣存在的管理问题

高博还指出,救生衣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规范管理。例如:

救生衣数量、应急装备配备不足

有规定要求,高速船客船应按乘客人数100%配备个人救生工具,并按乘客人数的5%增配儿童救生衣。

存放位置不当

部分船员将救生衣用柜子锁起来,或者只放机舱或驾驶室,应按照船员及乘客分布情况,放在显见易取之处。

救生衣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做得不够

有些破损或超出使用期限(一般5~7年)的仍在使用;没有强制要求船员和乘客使用救生衣,应急装置的使用培训也不到位。▲

本期编辑:刘云瑽 刘畅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任琳贤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