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限薪已是大势所趋

璪平 时评作者

继上个月三大视频网站联合国内6家影视公司发表声明称抵制演员高片酬后,“限薪”的风潮开始向综艺节目蔓延。10月4日,有消息爆出综艺节目的限薪规定为“单期节目单人片酬不超过80万元,常驻嘉宾一季节目总片酬不超过1000万元”。一位参与过多档综艺节目制作的业内人士向《南方都市报》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

演艺明星超高薪酬遭遇非议,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尤其是从三四年前开始,综艺节目特别是真人秀节目火爆,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明星们的报酬也水涨船高,有的歌手参加一季节目可以拿到4000万元,有人参加20来天节目可以拿到六七千万。在这个背景下,综艺节目的成本大头就是明星片酬,真人秀成了明星们收割“韭菜”的秀场,而其创意和水准,则一直在同一个水准上徘徊。畸形高酬劳给行业带来的恶果已经开始显现。

这些恶果,包括一些年轻的正值创作高峰的演员为了赚钱而懒于进行本职工作,热衷参加综艺。一些演员之所以被观众熟悉,完全是因为频繁参加综艺真人秀,至于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则知者寥寥。而某些一线明星,在综艺节目中长期霸屏,为了参加更多的节目,他们疲于奔命,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也会让观众感受到浮皮潦草,厌恶之感顿生。高酬劳也给综艺节目本身带来伤害,那就是上马仓促,创意贫乏。即便是一些长期保持高收视率的节目,也只能依靠明星们的更迭和“抖机灵”来吸引眼球,创意限于雷同和重复,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为了保持姿态获取收益,业内传言,一些节目还有购买收视率的行为,这明显是对业内生态的破坏。

事实上,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从2016年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观众开始流失,收视比重明显下降。2016年收视率超3的节目还有两部,而2017年则为零,今年则更不容乐观。除了一线卫视的综艺节目还能保持热度以外,二线卫视几乎全面退出竞争。不愿对创意与内容进行投入,只依赖明星的错误理念,让许多观众远离了电视,他们更愿意去网络等新的领域去寻找乐趣,这也是综艺节目所面临的普遍困境。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参加综艺节目的明星予以限薪,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不仅应该是管理者对市场的纠偏,而且是市场本身的要求。如果继续超高薪酬地搞下去,综艺节目自身也必将走入死胡同,不会有好的未来。

一些业内人士也有担心,即便实施限薪,一些人也可能采取某种手段避开限薪的要求,比如以策划费、版权费、化妆费等方式付给明星报酬。这种情况的确可能存在,但在目前对阴阳合同、逃税避税进行严打的状况下,必然承担极高的法律风险。同样,这种情况的存在,前提是节目制作者继续坚持靠明星吸引流量的惯性思维,而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思维在市场发展之初颇为有效,但在观众见多识广之后,很可能反而带来无趣,它会使综艺节目越来越脱离观众,越来越像少数人自嗨的小圈子。这样的节目是没有生命力的。

在经历了多年的尝试,有过高潮和衰退之后,综艺节目的创作者和参与者,包括那些拿到超高酬劳的明星都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这些节目虽然有很强的商业属性,但依旧是文艺创作,是创作就不能只关心钱,嗨必须要有认真的态度,还要有对得起观众的起码要求。如果只靠露脸、搞怪、游山逛水、奇葩言行就拿到极高的报酬,是注定不能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