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故事|老照片里的长春胡同(六)艾家店胡同

图片
文字 |于昕
讲述 | 于昕
【 敬 请 收 听 】
Today's Story
胡 同
在「北国春城」长春,胡同,不单是指街道
在老一辈长春人眼中,它是情怀、是归属
胡同,陪伴着我们成长,记载着时代风貌
每一条胡同都有名字,每一条胡同都有历史
《老照片里的长春胡同》——讲述胡同的故事
艾家店胡同是长春城南街路上的一条老胡同。
胡同始建于1825年,全长五百余米,位于长春城墙外的全安桥和永安桥之间,起止点为今天的解放大路至大经路。
据《长春县志》《长春市南关区地名志》记载,艾家店胡同曾用名“永安门外街”“城外街”。
艾家店胡同的名字因何而起呢?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民俗学专家曹保明先生的一篇文章中记录了有关艾家店胡同来历的故事。
艾家店胡同,关于它的由来与一户人家有关。
大约是在清同治年间,河北盐山县有户姓艾的生意人家,当家的叫艾云亭,带着一家老小闯关东来到长春时,就在宽城子落下脚。一家人在永安门边上盖了间草棚子。
那个时候,永安门外是被百姓称为护城河的伊通河。永安门城口对着永安桥,从桥上出去是南岭,再往南走就是可以通往乡下和伊通的大道,地理位置十分便利。
1861年(咸丰十一年)营口依《中英天津条约》开港后,长春至营口和辽河上游通江口商路就已经形成。马车运输业对骡马店的需求大增,使得长春的骡马交易非常兴旺。而艾家店胡同正处在长春南城外,是全东北著名的马市交易地区。
图片
1917年,艾家店胡同所在的骡马市旧影
由于当时常闹匪患,护城兵每天太阳一落山就会关上城门。城门一关,有些人需要住宿,艾家的席棚子里就常常住满了人。便利的交通条件,络绎不绝的车辆,这让做着小买卖的艾云亭从中看到了商机。
艾家人就在这儿开了一家大车店,专门接待过往的车、马、人。艾家大车店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院内有仓房和马棚,东边设客栈,西边有料房,服务周到贴心。经常是大车一进院儿,伙计们就热情地迎上来,帮着卸车、拴马、喂料等等。
从宣统年间到民国初年,艾家大车店买卖红火,生意兴隆,鼎盛时期,名扬关东。而这一切得利于老板艾云亭的经营。为了开好店,掌柜艾云亭特意外聘厨师高手,专门提供经济实惠的农家菜。
除了让住店的老板们吃得好,艾云亭还与一些东北民间戏班子来往密切,有的戏班子常年就住在艾家店。
图片
艾云亭不仅懂经营,更是一个讲究人。
有一年,德惠青山的赵老板带着二十块大洋住到了艾家店,准备第二天到范家屯马市去买马,结果早起一看钱没了。这种事情在艾家店还是头一回发生,大伙都非常吃惊。
艾云亭仔细回想着赵老板前后接触的人,一一过问后,仍没有任何线索。眼看着赵老板启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二十块大洋还是没有找到。这时的艾云亭果断地喊了自家的账房,从柜上先支出二十块大洋,给了赵老板。
赵老板接过二十块大洋,非常感动。他说:“艾掌柜的,请您放心!这二十块大洋我先收着,如果钱我一找到了,立刻就送回来。”
巧的是第二年夏天,艾家大车店翻修,伙计们在赵老板住的房间里的火墙缝里,找到了这包大洋。此事在当地传开了,人尽皆知,南来北往的人们都夸艾家大掌柜的讲义气,心眼儿好,人品好。
图片
后期,大掌柜艾云亭病重,转手将店出兑给自己的侄子经营。可由于不善经营,艾家大车店还是没有逃过倒闭的命运。
但是因为当年艾家大车店的名气实在是太大,车店所在的这条胡同后来就被人们喊成了“艾家店胡同”。
在1933年的《“新京”市街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这条胡同被标注为“艾家胡同”。到1946年之后的长春地图上,这条胡同基本都被标注为“艾家店胡同”了。
图片
编辑:果味
校对:洛川
音频制作:刘星达
图片:李春昌 摄图网
资料核实、校正: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