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母则刚”,传奇女校长的初心

君诚双语学校毕业典礼

我们一直觉得,一个女人能凭一己之力建立这样有名的国际学校,她的身后一定都是眼泪和故事。我们采访到了张爱君校长,将陆续报道张爱君校长的人生经历。

在国际教育圈,君诚双语学校的张爱君校长是个特别的存在。2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她曾经背负巨大压力,3次卖房建校;也曾经在民办学校投资的风口上,拒绝重金收购和贴牌,靠着“纯粹”二字杀出了一片天地。目光所及之处,她是投资人、经营人、校长“三剑合一”,性格倔强、雷厉风行的掌门人;是游刃有余地操持着君诚这个大家庭的“大家长”;是孩子们眼中慈祥的校长奶奶;更是所有君诚人永远可以依靠、无惧任何困难的“钢铁侠”。

张爱君校长看着新建的操场,非常欣慰

但鲜为人知的是,高光之下竟也藏着挥之不去的痛!更难以想象,这20多年来,她又是怎样背负着事业、家庭的双重压力,熬过了一个个人生的“至暗时刻”。

“ 这些年,我就这么一手拽着学校,一手拽着家往前走,经历的苦和难,不是能用语言可以形容的……好在都熬过来了。如今,看着学校一年一个样儿,一天比一天好,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对我来说,君诚就像我自己的孩子,就是我的全部!…… ”

一个周末的下午,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张爱君校长再次打开了尘封的记忆,说到动情处几度哽咽。翻开这部“光阴的故事”,我们读到的不仅是一个女人“ 逆天改命 ”的傲骨不屈;更是为人师、为人妻、为人母的问心无愧。

01

君诚,因母爱而生

张爱君校长创办君诚学校最直接的初衷是“ 母爱 ”——她要给自己身患残疾的孩子一份工作,让他也能像健全孩子一样生活。

张爱君校长是一个残疾孩子的妈妈。5岁那年,孩子突发脑瘤,急需手术,当时她尚在日本留学,为了给孩子治病,毅然中途放弃学业。此后的日子,母子俩形影相伴、相依为命,再没有分开过一天。孩子说,跟在妈妈身边就会感到安全,因为妈妈就是他的“天”。

后来,孩子从培智学校毕业了,却因为残疾求职无门。“妈妈,为什么别的同学能去当门童,却没有人要我?”“我是不是只能一辈子呆在家里?”看着眼前高高大大,一脸委屈、失望却又带着些许期盼的孩子,作为母亲,张爱君校长如鲠在喉,心里说不出的痛。她问孩子:“你想做什么?”“我想当校长!”“好,妈妈就让你当校长!”

与儿子在奥地利霍夫斯特拉小镇合影

彼时,张爱君校长正在一家央企担任高管,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为了让孩子能够像个健全人一样生活,她再次选择了放弃,从此踏上了艰辛的办学之路。两次人生的重大抉择,两次放弃,这一切只因为她是个母亲。

多年从教以及在日本求学的经历,长达11年在央企的历练,赋予了她足够的眼界、心胸、格局和经验,这些固然都是独自办学的底气和资本,但她又何尝不知道,离开了平台的护佑,未来的路会有多么难走!但是,为母则刚,只能忍住委屈,含住眼泪,扛起责任。因母爱而生的君诚,也注定与众不同。

02

爱的力量

张爱君校长这一生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命运也给她设置了远远超出常人的磨难和考验。

办学的过程,远比想象的更加艰难。2004年,学校起步不久,张校长的爱人就病倒了。此后,整整12年,生病的爱人、残疾的孩子、举步维艰的学校,“三座大山”都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

“最难的时候,爱人和孩子同时住院,一个在地坛,一个在天坛,学校里还有一堆棘手的事等着处理。那天,我刚从地坛医院出来,正准备往天坛医院赶,不知道为什么,整个人突然就失控了……”虽然早已事过境迁,但这个片段却像烙印一样深深地烙在了张爱君校长的心上。

她每天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没有好好享受过生活,甚至没好好睡过一个囫囵觉,过着旁人难以理解的极简生活;无论做人、做事,无论是哪个角色,她都力求完美,拼尽全力,只为活得问心无愧。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最大的打击莫过于丧子之痛。去年4月,带着万般不舍,这对相依为命了30多年的母子最终还是分开了。时至今日,已将近一年的时间,每每夜阑人静,或是偶尔触及这个话题,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这个孩子虽然有残疾,但是特别懂事、善良。他懂我的疲惫,特别关心我的日常生活,买我最喜欢吃的,半夜我生病的时候,陪着我到医院输液。不只是对我,他每天早上在学校门口接学生;厕所堵了, 他自己下手去掏;知道学校的哪个员工有困难了,他也会把刚刚领到的工资送到人家手上;我带他出国旅游的时候,他买了很多的礼品都是送给学校员工的…所以员工们都叫他‘高校长’,圆了他的校长梦。”

与儿子在天津合影

在孩子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妈妈,这个学校是我们一起办的,我不在了你也一定把学校坚强地办下去。”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孩子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渐渐的失去了意识,直到他永远的沉睡。

君诚因母爱而生,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记录着母子俩共同走过的日子,也是母子共同的事业。“我没有理由不把君诚办得更好!”张爱君校长说。由此,我们似乎也更能理解,为什么君诚就像她自己的孩子,就是她的命,她的全部!

03

性格决定人生

即便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但张爱君校长说,她从没想过要放弃。办学20多年来,遇到的“坎儿”不少,诱惑也不少,但是从来没有动过放弃的念头。因为,“谁也不会把自己家的孩子卖了!”

性格决定命运,也决定了人生。张爱君校长说,自己从小就是不服输、不怕难的性子,这或许与小时候的成长有关。张校长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作为家中的长女,下面有3个弟妹要照顾,每天放学还要帮奶奶做饭。她记得,父母工作很忙,从自己12岁开始,每到寒暑假,早上很早就要起床,拆洗全家人的被褥,那时候没有洗衣机,全都是手洗,晾晒一天,还得赶在睡前缝好,手上扎的都是针眼,直往外冒血珠。而这些经历,也养成了她能吃苦、不畏难的性格,觉得没有什么能难倒自己!

凡事都“较劲”。张爱君校长回忆说,小时候,为了在课堂上背英文课文,“半夜鸡叫”,她经常半夜就爬起来,一背就是1个多钟头;为了参加学校的大字比赛,连续两个月,她每天写到晚上12点,院子里满地铺的都是她练大字的报纸。因为要参加学校运动会的3000米长跑,每天都要沿着东四——灯市口——美术馆跑上一大圈,风雨无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想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自然也带到了办学过程中。她说,“身边的朋友总对我讲,‘你看,学校已经办得很不错了,你该休息了!’可我却觉得,君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而且,我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每天都在思考怎么解决学校的很多问题!

卧室几面墙都贴满了英语单词

很难想象,张爱君校长在一个人操持着君诚这么一个“大家庭”的同时,每天还要至少拿出4个小时学英语、背单词,卧室的墙壁上也贴满了单词,因为她在备考雅思,然后还要出国深造,完成年轻的时候未完成的学业。她说,“即便到了80岁,我也得不停地学习、进步,否则就没法儿带领学校往前走。如果个人进步的速度赶不上学校发展的速度,凭什么领导高学历、高素质的教职员工?作为校长,情何以堪?!”

04

“乐高小屋”,永远的记忆

君诚校园里有间特殊的“爱的小屋”,占据整整一面墙的展示柜里,摆满了乐高拼装的各种机器人、汽车、世界知名建筑比如说英国大本钟、海盗船等……乐高总部的人来校参观的时候说:“你展示柜里的乐高作品绝大多数在市面上已经绝版了。”

乐高“爱的小屋”

这些作品都是过往30多年,无数个夜晚,张校长陪着孩子一块一块亲手拼装起来的,凝聚着世间最温馨的母子亲情。如今,她常常会一个人到这间小屋里坐一坐、看一看,感觉校园里哪儿哪儿都有孩子的影子。

但是,作为君诚这个大家庭的“大家长”,她不仅是自己孩子的妈妈,也是120多名教师员工的“校长妈妈”和近700个孩子的“校长奶奶”,是他们的“主心骨”。

有的员工担心疫情影响办学,焦虑又恳切地对张爱君校长说,“您可一定要坚持住啊!我刚贷款买了房子,有的老师的孩子刚送到国外去留学,都需要稳定的收入。”每每这时,她都会掷地有声地给对方吃上一颗“定心丸”,“放心,有我在,君诚会越来越好!”

实际上,疫情反反复复这几年,君诚给老师员工的福利待遇有增无减。不仅如此,还投资上千万修建了全新的操场,添置了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

送孩子们走向世界

当然,能做到这一步,跟张校长20多年来宁可卖房建校,也不贷款、不融资的“执念”直接相关——因为这份纯粹和坚持,君诚不用背负还贷的压力,也不用担心被谁“卡脖子”,每一分收入都尽可以用在教师员工和孩子们身上,让每个君诚人受益。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于张爱君校长而言,君诚是她的孩子,也是她的家。如今,她要把勤劳、善良、独立、自信的精神传承给全校的教职员工们,让全校师生像谦谦君子一样,屹立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