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智库 | 郝景芳:中国基础性研究投入不足

编者按:2018年12月15日,原子智库主办的“改革的规则与创新——2018光华·腾讯经济年会暨风云演讲”在北京大学举办,作家、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发表演讲。
演讲的话题是中国的经济创新。郝景芳在演讲中指出,在中国,企业的研发是占到了将近80%。而我们要看到政府在科技里面的投入占政府整个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从1985年5.12%,下降到现在的4.13%。政府科研投入不足导致了,基础科学研究进展缓慢。
欢迎关注原子智库“风云演讲”的其他精彩内容。
图片
郝景芳 作家 童行学院创始人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来到这个场合。我们在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而且我们很可能是在一个时代变革的边缘,有非常多伟大的创新正在发生。但是我今天想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一段中国的经济创新。
我自己一直在做经济研究,今年上半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了半年的访问学者,其中研究的问题节是中国的经济创新。实际上中国的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在过去20年里面快速攀升,从20年前大概0.5%到现在已经超过2%,虽然还低于某些科技研发很领先的国家,但是也达到发达国家的普遍水平。大家对于中国科技创新的投入是非常的欢欣鼓舞。
实际上研发经费细分之后,我会发现这里面还是有一定隐忧,政府的研发投入比例偏低。中国和日本都是企业研发成本占比最高的,欧美其他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政府研发投入占比都相对比较高。英国的政府和高校研发投入加起来超过50%左右。
在中国,企业的研发占到将近80%。我们要看到,政府在科技里面的投入占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从1985年5.12%,下降到现在的4.13%,虽然说我们政府的财政预算整体是增加的,科技研发投入是增加的。但是占比是在下降的。
我们再进一步细分看,从企业研发经费这块看,在过去十年里面,最快速增长的是私企的研发投入。制造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从非常不起眼的比重到0.38%,大概上涨了0.3%这样的比重。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科技研发占GDP投入总共上涨0.7个百分点,比重上升几乎完全来自于私企的投入上升。
私企投入上升,推动科技研发的进步,这个是蛮好的事情,说明我们的企业界很有活力,私企对经济起到很大的贡献。但是有一个问题,企业研发肯定是轻基础研究。这个是几乎肯定的。世界各地的企业都不会投太多到基础研究里面。中国的企业格外明显,企业研发大概是有98%都会放在实验发展。中国的统计里面会把基础经费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前两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偏原理,还有偏一些原型测试的研究。实验发展基本上就是把一个已经成型的,落地为产品的过程。
中国企业基本98%都投入在实验发展上面,美国和日本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占比,将近40%。而欧洲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他们的很多研究都是政府主导,他们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占比更高。英国、法国现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占比60%。
中国市场很大,这个市场给了大家很好的做产品的机会。但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占比过低,仍然是一个问题。从另外一方面,我们会看到外部的知识源头也仍然有隐患之所在。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企业如果做科技创新,一种源头是国内作为这种知识研发的源头,科技创新的源头;另外一种是国外,我们可以从国外学习到很多知识,引进很多知识,也可以通过国际产业链把很多知识,科技创新引到国内。
2008年之后,全国在知识获取和改造上面的经费其实在逐年降低。全国在知识获取和改造上面花的经费,不仅是增速降低,总量是在降低。金融危机之后,我们从国外获得知识获取的速度也是在下降的。
我们自身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不足,我们从国外获得知识源头的速度又是在下降。我自己会隐隐担忧,科技创新蓬勃繁荣的现象之后,会有后继乏力的问题。十年、二十年之后,什么是我们科技创新的最大的引擎和最大的动力呢?
科技创新不是无源之水,科技创新的源头是科技。我相信科技创新大家都知道,我们必须要把科技和市场结合起来,这是肯定的。但是我们不能只有市场,没有源头。
今年我看到一个数据,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个数据,美国知识产权密集型的行业,每年创造4000万就业,在美国占总就业的27%。欧盟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已经占到欧盟的40%的就业,大概有8200万人。这个让我蛮惊讶的。我觉得每天的报道里面,欧洲已经是一个江河日下,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希望。但是他们有40%的就业是在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工作,就是在去做研发,做创造,做探索,做创新。
如果中国想往创新型国家发展的话,我期待着越来越多的人真正的要进入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真的能够创造出更多知识产权产品,不管是科技、文艺,各种各样的领域。只要是带知识产权的,就说明你是有原创性的,就一定要涉及到必须有创造力。
从我自己的角度,科技创新永远都不是无源之水。一方面需要从国家层面,从企业层面更加重视基础研究,我们必须有科技的源头,才有产品化后面所有的发展。从人的角度,不仅是钱的角度,还要从人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未来我们必须有更多人投入到知识创新里面,投入到科技创新,投入到艺术创新,文学作品创新,各种各样领域的创新,真正把这个创造力作为一个人能力培养的核心。让我们未来越来越多的人有创造力,我们国家才能进入到下一个发展阶段。
我们可以不可以想象全中国就业里面,40%的人在创造性行业里面就业呢?周围10个人就有4个人是各种各样的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发明家,我们能想到这样的未来吗?
这样的未来是我们要面对的未来,是我们中国要努力的未来,让我们的孩子准备好的未来。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某某家,成为科学家、成为创造家、成为发明家,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才呢?我们的教育没有做好准备。
我现在己在做教育,很基础的教育给孩子,给四到十岁的孩子做通识教育,我想带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给他们讲解更多学科的基础原理,让他们能够更重视这种基础原理的研究,能够更有探索精神,更有创造力。我们给孩子在线上讲知识课程,我们给孩子做线下的创造力的活动课堂,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课堂受到了很多孩子和父母的喜欢。
未来我希望能够把我们在线上线下做的努力,真正扩大给更多的孩子,我希望能够为中国的下一代孩子做好准备,等他们成长起来,20年后希望我们中国真的是一个创新中国,我们进入全民创新的时代,而我们的孩子为那个时候做好准备,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