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让榆林成为一块投资热土

  本报评论员
  煤气油盐储量丰富、经济社会发展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禀赋的自然资源和突出的发展成就,让很多榆林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傲娇心态。当这样的心态体现在工作中,便导致有些干部懒、散、拖、慢不作为、乱作为,严重影响榆林的投资环境。
  今年,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强行优化营商环境”的动员令,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一场对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考验就此展开。
  全省二季度营商环境考核中,榆林市综合排名跃居至全省第5。10项考核指标中,开办企业、用水报装、获得电力、用气报装、不动产登记5项居全省第1,其中4项满分。1—8月份,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1377户,同比增长17.35%,市场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创业创新热情显著增强。
  一个地方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而营商环境的优化,永远都是进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成绩的背后一些问题也仍然存在:推诿扯皮,责任担当缺乏;效率低下,服务意识缺失;态度不佳,群众立场不坚……这些问题都需要用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解决。
  只有经过这短暂的“疼”,才能把该放的放得更彻底、更到位,才能真正做到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从而实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长远收益。我们要敢于进行思想深处的变革,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急先锋,甘做打造投资热土的铺路石。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投资热土需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一方面要对已经取得进步和突破的地方,进行再研判、再优化,确定在企业开办、水电气暖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办理过程中,哪些材料还可以整合、哪些步骤还可以再精简。另一方面要正视不足,奔着问题去,瞄准问题改,让人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尊严感。营商环境提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亲商、敬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需要我们用决心、智慧、毅力去打造。
  营商环境是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但优化营商环境涉及部门多、触及利益深的实际状况,决定了其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有拿出与榆林发展耻辱与共的自觉,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才能使榆林真正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把榆林的资源禀赋、地域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