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李长安:中国扩大开放是全球经济的重大利好

文/特约撰稿人 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这4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我国对外开放航船开始扬帆起程的重要标志。1984年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随后,相继把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省,同时兴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4月,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政策。从1992年开始,在内地设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江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各地出现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形式灵活多样。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加入WTO后,原区域性推进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至此,我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式形成。十八大后,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并迅速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2017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达7.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国民经济也逐步深度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1978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仅为206.4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不足10%。到2017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已达27.79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了4万亿美元,而对外贸易依存度也超过了33%。自2009年以来,我国连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11.7%升至2016年的13.2%。与此同时,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显著增强。根据测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年保持在30%以上。

当前,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从国际上来看,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而中国作为世界上贸易额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则成为部分国家经常性发起贸易制裁的对象。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国共遭遇21个国家(地区)发起贸易救济调查75起,涉案金额11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23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个别国家,近期以本国“301条款”调查为由,违背国际贸易的基本准则,频频向中国发难,使全球自由贸易遭受重大挑战。

从国内情况来看,中国虽然是国际贸易大国,但总体而言,离“贸易强国”尚有不少的距离。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依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加工和代工的特征比较明显,贸易附加值不高。虽然有部分产品已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但在国际贸易的分工中大多数产品仍处于劣势地位。据OECD的估算,中国出口总值国内增加值为67.8%,而同时期的日本、美国等成熟的制造业发达国家分别达到了85.3%、85%,以色列、印度也达到了74.7%、75.9%的高位。典型的如一部iPhone手机的总价值中,虽然超过80%的iPhone手机都在中国组装出货,但却仅有1.8%的价值留在中国。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步伐只能继续向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对外开放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中国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而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开放的中国。在本次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还宣布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将采取多项重大举措,主要包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可以相信,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不仅中国将会受益,也将是全球经济实现“共赢”的重大利好。

【本文系腾讯财经《灼见》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