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看中国女排“娘家”漳州到底有多美

一分钟看女排“娘家”漳州到底有多美
朋友圈里问一拨外省的朋友:说起福建漳州,你会想到什么?
答案一致:水仙花,中国女排。
是的,水仙花是漳州市花,驰名中外;漳州作为中国女排的“娘家”,更是家喻户晓。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中国女排就与漳州结下深深的不解情缘。在这里,一届届中国女排姑娘们挥洒汗水,破茧成蝶,从胜利迈向胜利。
而“娘家”漳州,也和中国女排一样,砥砺前行,跨越40年风雨,向时代虔诚献上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巨大变迁与华彩历程。
“五湖四海” 打开漳州的正确方式
“40年前的漳州城区很小,房子低矮,尘土飞扬,一到夏天,九龙江经常发大水,两岸的居民只好躲到屋顶上去。”62岁的封卓斌阿姨站在中山公园凉亭兴致勃勃地说,“现在变化太大了,我在这里出生长大,都觉得漳州太美了!”她还建议记者多逛逛,漳州正在建设“五湖四海”,“会越来越美”。
图片
1985年九龙江两岸航拍图 沈彧 摄
图片
如今九龙江夜晚熠熠生辉 简银蕉 摄
和封阿姨一样有“惊喜感”的是漳州城投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吴国伟。他说:“城投集团作为漳州市中心城区‘五湖四海’重点项目的建设者,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从一开始就坚持不大拆大建的原则,秉承建设、管理、运营三位一体的定位,充分展现‘生态+’的成效,将城建、治洪、减灾、民生、旅游、文化、营商等功能有机融合,促进城市品质、产业发展、民生福祉全方位提升。”
据介绍,“五湖”由碧湖、南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湾湖构成,“四海”则由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组成。
图片
西院湖公园 蔡文原 摄
图片
九十九湾湖 魏培全 摄
“五湖”竞美传声色,“四海”飘香透画图。现在九龙江水患已基本消除,以前老大难的卫生死角问题也一一解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在漳州随处可见。可以说,打开每扇窗户都能拥抱绿色,每走三五百米都能见到大小公园。
图片
城中有花:漳州的四季花海 林建花 摄
吴国伟说:“‘五湖四海’的建设打开了城市向东、向西、向南的建设格局,作为城市建设者我们也时常感到惊喜。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保留和延展了漳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留住古建筑和生活习俗,并与城市建设相得益彰,一起作为这座城市的‘活资产’盘活用好。以城建城,以城养城,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好风景自己会说话。在南湖文化生态园,虽然是冬天,但阳光明媚,你可以登高远眺,看山、江、湖、寺、城景观浑然一体。
图片
南湖七孔拱桥 游斐渊 摄
你可以跑过南山桥、中山桥、七孔拱桥,穿行绿道间,一凭眼光随南湖白鹭飞远又飞回,堤岸怒放的花儿陪着你放松心胸。
累了,你可以在亭台里休憩闲聊,或在南江滨路涂鸦处观赏创意百出的“童话世界”。
图片
南湖网红“发呆处”,市民和游客喜欢在“阿呆”雕像前模仿发呆,坐在石阶上享受悠闲时光。游斐渊 摄
在荔枝海公园,以“绿”为题,以“花”为媒。沿着蜿蜒而整洁的绿道,来到凤凰山顶,清风扑面而来,连绵荔海,绿涛翻滚,怎一个心旷神怡了得!
图片
荔枝海公园 游斐渊 摄
同行的漳州市高新区市政公用事业服务有限公司李青根介绍说,这里种植荔枝始自唐宋,世代相传,已跨千年,近30万株荔枝树汇集成绿色海洋,到处可见百年以上的古荔枝树。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果农砍伐荔枝树占用荔枝地作为它用频发,荔枝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脏乱差现象令人担忧。
穿越历史沧桑的荔枝海终于在2011年迎来新生的契机。这一年,漳州确定“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定位,斥巨资及时规划建设凤凰山荔枝海公园。
图片
荔枝海公园步道 蔡文原摄
荔枝海还是荔枝海,却又脱胎换骨——成片果园变成了生态公园,集体资源变成了公益资源,郊野山地变成了旅游胜地。李青根说,此举同时带动林下经济,村民套种铁皮石斛等受市场青睐的经济作物,收入倍增,可谓各方共赢。
在漳州,适合“生态游”的美景胜地仰俯可见,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到了晚上,找一处高地俯瞰这座城市的夜景,那又是另一首风情交响曲,大名鼎鼎的“彩虹桥”则是曲乐高潮处的咏唱。
图片
九龙江彩虹桥 游斐渊 摄
赞美在这里似乎词穷。
对此,漳州市城乡规划局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郑荣泉给出专业诠释。他介绍说,漳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规划到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漳州自然禀赋好,城乡差距较小,有足够的自然资源去寻找差异化发展之路,那就是“生态+”发展思路,“五湖四海”是抓手。
图片
西院湖亲水栈道 蔡文原 摄
图片
江滨公园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蔡文原 摄
多年摸索,方向确定,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优化、精致化。
大自然回馈给漳州的是“一城花海半城湖”。
“四生融合” 点绿成金的妙手好招
在采访中,我们强烈感受到的是,有一种理念在漳州成为共识,所有人身体力行之,那就是:生态投资是最有效的投资,吃生态饭,做生态事,走生态路,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四生”融合发展。
点绿成金、借绿转型的火热情景,在漳州蔚然成风。
图片
碧湖生态园商圈 蔡文原 摄
有数据显示,“生态+产业”力促碧湖生态园的总部经济、金融中心、大型商圈渐成气候,恒丰银行、中石油等一批金融机构及大型企业陆续进驻,创造好效益。
南湖片区更是成为近年漳州投资新热土。良好的生态环境、惬意的山水空间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不仅成为全市人气最旺的场所,更吸引了大批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团队前来考察洽谈。
图片
南湖圆山文化中心 游斐渊 摄
图片
圆山文化中心夜景 游斐渊 摄
图片
2018中国·漳州国际雕塑艺术展将于12月28日开展。图为评审专家合影留念。 陈珺 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漳州老工业基地“十三厂”,在保留漳州老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整修改造、综合利用及新业态提升,如今已是经营陶艺、古琴、奇石等等系列文化产业的聚集地。
南湖成为漳州延展“生态+”效益、推动“四生融合”最为生动的案例。
而作为大陆第一家冠名“海峡两岸”的博览会,花博会已成为漳州熠熠生辉的一张城市名片,从1999年起,二十年来日益发挥自身平台优势。
图片
2018第二十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
漳州市农业局调研员林德泓介绍说,花博会是漳州农业对台对外交流合作最重要的平台,这几年紧紧围绕“生态+农业”模式,重点推广打造“两朵花、三泡茶、四珍菌、六条鱼、十大果”等农业特色品牌,通过花卉展让“生态花”变成“致富花”。
在漳州市三角梅协会,会长叶俊兴告诉记者,在刚结束的第二十届花博会上,该协会承办了三角梅产业对接会,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纷纷派团参加,海南还请求漳州方面帮助他们把“省花”做大做强。
据介绍,在政府部门支持下,漳州市三角梅协会今年4月成立,目前已有500多家会员企业,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值超过15亿元,占全国产业规模的70%。
图片
2018第二十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 杨水英 摄
图片
三角梅主题公园 蔡文原 摄
记者与叶会长对话时,旁边的三角梅阳光下开得正欢,红色、紫色,煞是热闹。这一株株三角梅,不仅把这座城市装扮得艳丽芬芳,更关乎一个产业链条的延伸与升级,让数万从业者的腰包越来越鼓。
“生态+观光+文化+文创”的新尝试
芗城区天宝镇珠里村,这里是文学大师林语堂的故乡,也是声名远扬的“香蕉海”。
公园内,近万亩各种香蕉“蕉蕉相印”,村民们悠然采摘着成熟的香蕉,不时有游客团在导游带领下零距离领略林语堂的“乡愁记忆”。
图片
曾经的香蕉海荒芜杂乱
图片
如今的香蕉海 游斐渊 摄
据介绍,这里的林语堂故居,是将台北林语堂故居按一比一的比例复制,整体“搬”回。项目总规划面积7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在这里,林语堂文化元素与香蕉海十里蕉香无缝对接,乡村风光与大师情怀水乳交融。
图片
香蕉海中的林语堂纪念馆 林良益 摄
芗城区文联主席李鹏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正在进行林语堂故居的提升工程,建造语堂剧场、书吧和创作基地,还组织力量将林语堂文化资源和漳州传统工艺相结合,开发林语堂系列卡通、漳绣、漳窑等等,基调为‘民国风、闽南情’。也就是说,这里又将成为打响林语堂品牌、打造林语堂IP的文创区。”
图片
林语堂故居内部陈设 赖兆平 摄
到时,毫无疑问地,香蕉海以往单一的农产品产地将升级成为农业观光、休闲养生、文化旅游、文艺创作等几位一体的综合生态文化园区,受惠的自然是周边广大村民。
人才聚集 绿色崛起的不竭动力
一座城市的魅力,包括又不仅限于风景如画,如何成体系地吸引优秀人才,将高颜值的生态环境转化为高素质的经济发展,不断叩问着城市管理者: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则是第一资源。
以花果著称的漳州,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为3528亿元,同比增长9.1%,生产总值增幅连续5年位居福建全省第一。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31亿元增长到318.08亿元,城市人口增加了166万。
漳州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穿街走巷,走访机关企业,寻找答案。
24岁的曾玲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北漂”。新生代的思维与众不同,她说世界那么大,一定要出去闯荡闯荡。两年后,她又决定回漳州工作,“外面的世界见识过了,回来漳州我觉得更踏实,家乡发展这么快,机会越来越多,为什么不回来,事业和父母两不误呢?”
和曾玲一样毅然回乡的漳州籍青年才俊越来越多,城市竞争力增强,本土的人出去了又回来,外面的人来了漳州就不想走。
据漳州市委人才办介绍,近年来漳州秉持“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是营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原则,制定《漳州市关于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20条改革力度较大、含金量较高、覆盖范围较广的政策举措。
值得称道的是,2017年起,漳州大力推进“安得广”惠民安居工程建设,分层分类向人才提供20-80万元的购房补贴、租房补贴,逐步建立“购、租、补”三位一体的人才安居体系。
种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各类优秀人才纷纷汇聚漳州,安居乐业,安心创业,书写传奇。
夜幕降临时,在漳州市盘古双创基地,记者见到了灵创互动文化科技公司总经理刘阳。已是下班时间,他的公司还灯火通明。
这名湖北小伙介绍说,在驻扎漳州的部队效力8年,转业后,因为这些年和当地结下很好的感情,自然而然地留在漳州创业,今年初公司入驻盘古双创基地。
刘阳告诉记者:“当地给了很不错的扶持政策,房租减免,还有减税和其他的创业配套服务。漳州软硬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日子又过得惬意,没有不留下来的理由。”
据了解,盘古双创基地由漳州市高新区投资,全球知名软件企业甲骨文公司技术支持,入驻和拟入驻该基地的企业已有百家,大都为科创、文创类企业。
和个人、创业型企业相比,跨国公司决定进驻哪个城市投资兴业,无疑有着更为严谨周密的综合考量。
在世界500强企业百威英博雪津(漳州)啤酒有限公司会议室,该公司企业事务副总监陈夏峰高兴地说:“漳州生态环境好,气候温和,物流交通方便,在这里投资建厂,可有效辐射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市场。还有,漳州营商环境好,当地政府支持,办事效率高,及时为我们解决各种问题。我们都把自己当成漳州人,生活得很愉快。”
这家不把自己当外人的世界500强企业,说到也做到,这些年积极与当地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慈善公益活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越来越多的人才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资本流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座古老而崭新的城市,形成“强磁场”,为漳州绿色崛起提供不竭动力。
品牌锻造 共享家门口的人生幸福
什么是幸福?
从漳州走出去的林语堂在其名著《生活的艺术》这样写道:“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图片
南湖之畔 三角梅园下起了一场“花瓣雨” 蔡文原 摄
江、湖、山、林、花、草、木等等优质生态产品,历经40年时代洪流的锻造,成就花样漳州的“生态+”品牌。
图片
碧湖亲水栈道 蔡文原 摄
风景就在家门口。只要你愿意,推开每扇门,人间的幸福立即笑脸相迎。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城市品牌的参与者、建设者,同时乐享“诗意栖居”的点点滴滴。
图片
圆山水仙花开 蔡文原 摄
一个人的芳华,会在岁月流逝中渐行渐远;而一座城市的芳华,将渗透进城市血液汩汩而流而历久弥香。
40年,几代人,一座城。
绿色崛起、生态品牌的漳州力量如何而来?
又该如何与过去、现在与未来问声好?
图片
绿色漳州 生态之城 魏培全 摄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作出了客观评述:绿色是漳州最鲜明的发展底色。近年来,漳州市认真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践行总书记当年在福建工作时提出的建设“生态省”的战略部署, 立足“田园都市、生态之城” 的发展定位,探索“生态 +”模式,延展“生态 +”效益,有效实现了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旅游项目、民生工程、历史文化等有机结合。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四年增幅全省第一,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人民的幸福感得到不断提升,真正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的有效融合。
过去以现在为归宿,未来以现在为渊源。
漳州的“生态+”品牌故事正在继续......
指导单位:漳州市委宣传部
特约撰稿:安岳
特别鸣谢(排名不分先后):简银蕉、蔡文原、林建花、林良益、游斐渊、杨水英、赖兆平、魏培全、陈珺、沈彧等摄影师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