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故事|石家庄改革开放40年 盛“庄”求变

【划重点】

【正文】

民间摄影家苟志俊背着相机再次来到休门村,可是昨天还在的那栋建筑已经被拆掉了,他遗憾地打道回府,在这里,他拍下50000多张照片。

休门村,石家庄的发源地之一。类似这样的城中村孕育了极具包容性的石家庄,打下了城市腾飞的根基。

“国际庄”以其海纳百川的气魄,为“下海的农民”“转业的军人”“寻梦的诗人”“人文记录者”提供了可以耕耘的家园。

2018年,既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石家庄成为河北省会50周年,还是党中央进驻西柏坡70周年的时间节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国家战略布局下,石家庄这个“火车拉来的城市”,再次迎来新机遇。

两代人的创业接力,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

今年7月1日,石家庄直达杭州的高铁将开通,全程不到7个小时。这对河北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的陈千朗来说,回老家,又有了新选择。

改革开放40年,石家庄的故事,要从浙江讲起。

1982年夏,陈千朗的父亲、温州瑞安人陈成礼告别家人,和同乡乘汽车到上海,然后坐绿皮车北上,经过2天2夜,来到石家庄。

那年,石家庄年供5万户的石油液化气罐装站竣工投用,“银花牌”40府绸、“33牌”抹子、“石化牌”四氧氟烷、三足式离心机、“宇宙牌”BDG102型三极管等五种产品获国家银质奖。然而,就城市面貌而言,这里还没有大城市的样子。

1990年的石家庄火车站 (小麦撒野 供图)

陈成礼在石家庄火车站附近的新华集贸市场附近摆摊卖眼镜。这里曾有石家庄的源起村落之一——石家庄村。那时,火车站附近是最繁华的商圈,但除了6层高的邮政大楼,周边只是平房、院落和胡同。火车站往西几百米外就比较荒凉了。

起初的6年,陈成礼一直处于原始的摆摊批发状态。背着蛇皮袋,到广东、江苏等地批发镜框和镜片,然后肩扛手提运回来。

这期间,石家庄的发展也逐渐发力:1983年1月,全市126个百货、饮食、服务、烟酒、副食果品、土产门市部开始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1984年1月,第一条集中供热管网全线竣工。1986年7月,正定人造景观荣国府落成开放,高峰日逾万人……

如今,陈成礼父子已拥有眼镜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辖20多家网点,1000多名员工。这一转变,他们用了30多年。这也正是石家庄高速发展,面貌巨变的时期。

陈千朗在父辈创业的基础上,涉足了智慧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这些年不变的是这里的人们始终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传承。这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这里扎根。”

陈千朗介绍,在石家庄打拼的浙商,最多时有十几万人。“来到这里就把这里当自己家了,这种融合其实也是一种开放的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体现。”

据了解,目前在石家庄市注册的外省市商会近50家,包括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方。他们都成为参与城市建设的新石家庄人!

石家庄中山路上的行人,远处的燕春饭店至今仍在。(小麦撒野 供图)

新老创业者的全情投入 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今年4月初,石家庄印发《关于实施现代产业人才集聚工程的若干措施》,这标志着石家庄正式加入全国“抢人”大战。这座城以史无前例的优惠,期望吸纳更多的新石家庄人。

赵兴锋,博士、转业军人、精确制导与控制领域的专家。他虽不是新政策发布后引进的专家,却是石家庄历年发展积淀吸引来的人才。

如此高端人才与你我何干?这样的画面就是答案。

当你轻盈踱过一段路,路灯依次打开,你走过,它们则逐个熄灭。这个过程是全自动的,你要做的只是路过。这就是智能路灯,配套电子屏显示着风速、温度、噪音量等数据,其中对讲设备,可紧急呼救,还可同步广播。

留在石家庄创业,赵兴锋有自己的判断,“这里地理条件优越,有54所、13所等科研机构,园区内都是相关领域的企业,便于合作。”

赵兴锋提到的园区就是鹿泉光谷科技园区,园区总投资20.2亿元,目标是打造集光电、导航、通讯等多个产业链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在鹿泉,类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区就有8个,而这只是石家庄全市科技型企业的一个“剖面”。

“这个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充满活力。”这是赵兴锋对石家庄的重要认知。

休门街的村民正在改建房屋(苟志俊 摄)

外来创业者给石家庄带来动力的同时,本土的有志之士也在开创新篇章。

现年47岁的石家庄人张建业,以这里为根据地,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触角延伸到了全国200多个城市。这是一个老石家庄人的雄心和情怀,也是本土企业张力和格局的体现。

没人能想到,当时30多岁的张建业会放下公务员的铁饭碗毅然下海。当时他看到的是石家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尤其是人力资源服务,必然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众多中小企业的刚需。

得益于近年来石家庄大批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及企业对人才的不断重视,他的企业的人事外包、网络招聘等业务得到飞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更新,石家庄的众多企业也在随势变革。2015年,张建业投资一个亿人民币打造的人力资源智能平台,打破了传统服务模式,走向了智能化进程。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智能平台免费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体现了石家庄本土企业的责任和胸怀。

2018年初,石家庄提出形成“4+4”现代产业发展格局,这包括做强做优四大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业;培育壮大四大产业:旅游、金融、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潜力产业。

随着以上产业的孕育壮大。一批批新兴企业在石家庄落地生根,同时也有一批批成熟的本土企业向全国以及世界维度伸展。一边走出去,一边引进来,这里逐渐展现出一种“吞吐天下,志在四方”的气质。难怪有网友将石家庄称之为“国际庄”。

包容的城市精神,带来文艺繁荣

“都说石家庄是新兴城市,没有什么文化,其实这是对石家庄的误解!”80后作家张敦,对石家庄有这样的见解。这个曾去而复返的年轻人,已定居石家庄多年。

“石家庄有一本杂志叫做《诗选刊》,全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在这本杂志上发表过诗歌。这里还曾经有过一本非常优秀的音乐杂志,对于喜欢摇滚乐的人来说,那是很宝贵的回忆。”2004年,张敦大学毕业后来石家庄工作,这里有他的同学、他的诗人朋友:孟醒石、李寒等等。圈内人理解他们的分量。

石家庄电视塔 (王伟倩 摄)

除了聚会喝酒,大家还会固定在一个城中村的出租屋里,朗诵自己的作品。隔壁锅碗瓢盆碰撞所带来的嘈杂,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热情与节奏。

“这个地方能诞生这么多优秀的诗人、作家、以及音乐发烧友耳熟能详的‘万能青年旅店’等乐队。主要是这个城市有一种包容与自由的人文精神。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地方,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石家庄工作一段时间后,张敦曾到一个大都市工作生活,但最后又回来了。他形容自己在那个大都市的心境:“感觉就像住在天堂的隔壁,你始终无法融入进去。”

重回石家庄,他说,这里的人朴实,不“装”。同事一起工作,一起聚群喝酒,全是性格相投,没有什么本地人与外地人之分,这让他感到踏实。他将多年的感受与经历写成小说,表达着那个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倔强。

2004年,张敦初来石家庄,这里的电影院就有数的那么几家。对于一个电影“发烧友”而言,他感到不便。但如今,即便家住在二环外,步行几百米外的商业综合体内就有电影院。“电影院增多说明这个城市有文化需求,这也是现代都市文明的一个标志。”

“内外兼修”的现代化省会,将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石家庄全景图(宋铎 摄)

张敦特意提到,石家庄崛起,城中村贡献巨大。外来人创业首先要解决住处问题,城中村房租不贵,很大程度上给了创业者们一个从容过渡的阶段。

对于城中村的变迁,原在石家庄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的民间摄影家苟志俊最有发言权。他从1983年来到石家庄,就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城中村的一砖一瓦。他先后用坏过三架数码相机,仅休门村一个专题,就拍了五万多张照片。

休门村是石家庄最早的城市发源地之一。如今勒泰、北国、西美、滨江等等商圈写字楼多属休门地界。

苟志俊回忆,1980年代,休门主要是两条大街,七八条胡同,周边都是平房。路边隔一段有一个水龙头,用水高峰期人们要排队洗衣、做饭。那时候,排水差,很多人将用过的污水泼在路上,环境可谓脏乱差。

这情况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陆续改善。政府支持倡导,家家户户都盖起二层小楼,多余的房间就租出去。进入城中村,你会遇见说着各地口音的人,浙江的、四川的、东北的……在这里安家创业,彼此成为邻居,相处和睦。

进入新世纪,二层小楼逐渐又被高层取代。改造速度日新月异,他去城中村拍摄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可还是留有遗憾,一栋建筑今天还在,明天再去就被拆了。

资料显示,仅2017年,石家庄市的一个区就持续推进了12个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如今随着城市发展,城中村相继改造,初来者已很难区分城与村的界限。

石家庄夜景(张克洪 摄)

谈及改革开放40年来,石家庄的发展变化,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赵冰琴教授概括为三个关键词:“日新月异、务实奋进、包容大气”。

日新月异就体现在身边的变化,地铁开通、国际机场改扩建、高铁事先双十字交叉。区划大调整后,市辖区面积扩大近5倍,市区人口近500万。“110”警务站下沉到街边,开全国先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机动车礼让行人变成了习惯……

而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方面,则又体现了石家庄的务实奋进。据了解,2017年,石家庄已对1.9万家“散乱污”企业进行了整治。同时,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造林73万亩。

一方面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一方面清零“散乱污”企业,石家庄加强“自律”,正着力提质提档“内外兼修”中。

赵冰琴说,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在生活与文化上的相互融合,体现出一种包容的城市气质,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越来越感觉到幸福。

自2011年开始,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先后开展多次幸福城市调查。截至2017年,石家庄连续8次名列前10。其中两次排第一。上榜一次可能有偶然因素,可接连上榜,不得不说城市自身拥有的实力。

梳理这个城市的发展脉络,赵冰琴认为“石家庄是个很幸运的地方,每次都能抓住机会,发展壮大。”

一百多年前,京汉与石太两条铁路交叉,开启了这里由村落向城市奋进的脚步。由此呼啸地火车载着天南海北人,在此汇集,成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西柏坡为我国革命圣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康华杰 摄)

七十多年前,石家庄解放由此拉开了“新中国建设的序幕”。党中央在西柏坡部署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作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华北临时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新的政协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这里谋划;新中国第一套流通货币在此诞生。新中国的金融、新闻、水电等多项事业和一批高等院校的前身均在这里起步……

五十年前,石家庄成为河北省会,作为产业设置较为完整的城市,得以迅猛发展。这里的医药、棉纺等基础工业,为当时全国人民的生活提供了生活保障。

马胜利,1984年承包石家庄造纸厂,被称为“承包国有企业的第一人”。(图为石家庄造纸厂)

三十多年前,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以马胜利为首的一批开拓者,大胆将承包引进国企,并开创了“撞击反射”等诸多“改革名词”,让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也为当时的时代提供了可参照的“摸石头过河”的模式与方向。

进入新世纪之初,这里率先实施城市户口新政,降低落户省城的门槛,进一步助推城市化建设。多年来发展的循序渐进与积累,如今这里已经具备了现代化大都市的风貌。

石家庄的夜景(宋铎 摄)

赵冰琴认为,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布局下,这里将会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随着“4+4”现代产业发展格局的构建,石家庄以交通、产业、生态三大领域协同发展为重点,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着力吸引天津的企业向这里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与雄安新区产业上下衔接、错位发展。

石家庄的战略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根据7月13日发布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8)》显示,石家庄拥有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枢纽的潜力城市之一,成为京津投资的热点地区。

“希望这个城市更整洁、更智能。让这里的每处风景、每个古迹、每个角落,都能被更多人熟知。我们也就感到更自信更幸福。”22岁的大学生石玉辉说。如果你承认他们这一代人是这个城市的未来,那么他的话或许值得你仔细倾听……

(本文由燕赵晚报与腾讯大燕网联合出品。作者:丛俊儒 特别感谢苟志俊、宋铎、王伟倩、小麦撒野、张克洪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