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故事|保定改革开放40年:一座古城的优雅“转身”

划重点:
图片
保定城市风貌图
2018年4月,《第一财经周刊》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最新城市排名。在这份新的中国城市分级榜单中,保定与省会石家庄一起成为了河北省仅有的两座“二线城市”。
榜单一出,即在保定这座“千年古城”引起巨大反响。这座拥有着辉煌过去的古城,似乎即将甚至已经迎来她的“中兴”。而这次“中兴”,恰恰就出现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整整第40个年头。
述说这次“中兴”,描绘保定版“春天的故事”,让我们从一组照片、一个青年和一所学校讲起……
一组大慈阁的照片,映衬出古城风貌的变迁
71岁的林长庚,是保定本地资深的摄影家。靠着一部相机和一辆摩托车,林老用光影记录下了半个世纪的保定古城变迁。今天,林老手中的这些老照片已经“身价”倍增。市内不少饭店喜欢把这些照片买来挂在雅间的墙上,古城昔年的风貌给食客增加了饭桌上的谈资,也勾起了老保定人关于古城旧事的缕缕情思。
而在等身的作品中,最令林老津津乐道的,还是一组历时长达30多年的大慈阁摄影照片。
图片
1985年的大慈阁
伴随着投影中光影的闪动,林老将大慈阁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大慈阁附近的街巷,一直是保定古城最为繁华的地段。从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初期,大慈阁周围作为商业中心聚集了众多的粮油店、副食店、五金店、浴池等,供应着市民的各种所需,当然这些都是国营性质的。”林老说。
图片
1989年的大慈阁
大慈阁风貌的巨变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就在这个时代林老拍摄的照片中,大慈阁周围开始出现在路边进行个体经营的小吃和蔬菜水果零售;街巷两侧商店的牌子也开始出现“批发零售”“议价”这样明显带有私营性质的字样;而人们身上的服装,也开始转变为那个年代十分流行的西服和“的确良”;路边停靠的北京吉普,也彰显了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的崭新面貌。
图片
2003年的大慈阁
80年代末,经省、市有关部门陆续拨款,大慈阁在几年间修缮一新,重新对外开放。此后,大慈阁周围又先后迎来了北国商城等大型商场的“入驻”。
图片
2017年的大慈阁
“一部三四十年间大慈阁地区的变化史,就能映射保定市区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变化。”林老说。
这座以上谷八景之首的“市阁凌霄”闻名的古建筑,一直以来都是古城保定的象征。而在改革开放初期,这里还是保定市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
37岁的贾慧献是河北大学大学建工学院的一名教师,他对保定古城风貌的变化有着很深的研究。“起初,保定城区的商业中心在东、西两条大街;到上世纪60-70年代,商业中心逐渐转移到拥有保定商场、钟楼商厦、裕东百货大楼等大型商场的裕华路一带。”贾慧献说。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私家车开始普及。裕华路商圈无法解决的停车问题让这里的商业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取而代之的是朝阳大街上拥有大量停车位的万博广场、北国先天下这些新兴的“Shopping Mall”型商业业态,逐步占据了市民生活。
图片
钟楼和钟楼商厦:古与今交辉
一个从保定钞票纸厂走出的青年,折射了古城经济的优雅转身
图片
子弟学校毕业照
31岁的小赵是保定“西郊八大厂”之一的钞票纸厂(更多保定人称之为“六〇四厂”)的“子弟”,和“从小到大不离厂”的父辈们不同,小赵自大学毕业后就在保定一家传媒公司工作。
对于自己的选择,小赵这样解释,“在我父亲的眼中,六〇四厂的工作近乎完美:产业工人的身份,稳定的工作职位,当然还有不错的收入。”但这些优势在85后的小赵眼中,却有着近乎相反的解读,“一生几乎一成不变的工作,无法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相脱离,眼光格局只局限在厂区的围墙内;收入固定,无法通过工作的努力得到提升。”基于这样的理念,小赵放弃了继承父辈衣钵的机会,选择外出闯荡。
小赵的选择,也是如今不少“八大厂”子弟的选择。
图片
棉纺厂职工老照片
国家“一五”期间,保定西郊地区先后建成保定钞票纸厂、保定化纤厂、 保定热电厂、保定第一棉纺织厂、保定第一胶片厂、保定变压器厂、保定蓄电池厂和保定铸造机械厂八个国营大厂,在相当一段时间都是当之无愧的“保定骄傲”。
在城市规划方面颇有建树的贾慧献近年来又多了一项工作,就是像“八大厂”这种工业遗产的调研与保护。关于“八大厂”的人数,他并没有做过具体统计,“连同附近列电、石油化工厂等一些工厂,把职工和家属算在一起,大约有不到10万。”
和不少老国企相类似,“八大厂”也采取“企业办社会”的模式,将工厂建设成了一个个几乎能够独立的社会单元。“厂里有粮店、有学校、有医院,老一辈员工在厂里生下下一辈,下一辈长达后在厂办技校里上学,毕业后依旧供职于厂里,循环往复。”贾慧献对于八大厂的模式这样描述。
“八大厂的鼎盛时期,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但就是从80年代开始,受到市场经济模式和产业转型的冲击,八大厂也就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小社会的模式也开始逐渐被打破。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需要不断的创新;而八大厂传统的模式,本身就是对创新的一种束缚。”贾慧献说。
今天,“八大厂”中的乐凯集团、天威集团等多数企业仍然存在,但它们的企业性质、职工人数、厂址及厂区规模都已与40年前大不相同,基本都走在了市场化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道路上。
图片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老照片
始建于1958年,新中国第一座胶片厂,八十年代曾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彩色胶卷——“乐凯”胶卷的原保定电影胶片制造厂,今天的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已于2012年完全停止了彩色胶片的生产,将精力转移到光学薄膜上,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数码影像材料、数字印刷材料科研、生产基地。2011年,该集团重组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图片
保定变压器厂老照片
同样建于1958年,一直以来都是国内最大变压器厂的保定变压器厂,今天已演变成为天威集团。在新世纪以来新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该集团曾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下属的风电和光伏产业园区遍布保定高新区,在全国拥有十余个现代变压器制造公司。该集团现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八大厂”中变化较小的保定钞票纸厂(六〇四),现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虽然已不再是“中国唯一”,但仍然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钞票纸生产基地和高级防伪纸张供应商。
与商业中心相类似,保定市现今的经济重心也在发生着面向朝阳大街的迁移。昔日以制造业为支撑的保定经济,也正在向着创新驱动引领下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图片
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
2012年5月,在“为改革开放而生”的保定市高新区,诞生了一座由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金融学院5所大学共同组建,目标定位于"中国电谷"自主创新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业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基地,取名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
2015年4月,高新区又迎来了以创新载体为依托,以创新企业为核心,利用智库共享平台、雨林空间、展示中心、创新行四个开放性支撑平台构成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这些意在“孵化”的新兴科技产业园区,正在吸引着和小赵一样有理想、有能力的保定青年的前来,也正引领保定经济实现一个新的跨越。
一座百年名校的新变,展现着古城人对未来的期待
图片
保师附校老照片
6月1日清晨,56岁的保师附校校长王淑英早早来到了学校。2018年,是她出任这所百年名校的“旗手”已达20年。距离她投身保定的教育事业,也接近40年。
世纪之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致力于满足新世纪我国人才需求的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就在这个时段的1998年,之前在师范学校工作的王淑英调任当时的保师附小校长,时年36岁的她也是当时保定市最年轻的校长。
王淑英出任校长可谓是“受任于危难之际”。1998年,当时的学校教学楼被鉴定为危房,原址拆迁,新址没有着落,学校不得不借址游动办学。王淑英记得,在分散办学的日子里,学校曾经有过五个教学区,她每天游走在几个校区之间。
但即便是在那个“至暗时刻”,王淑英却仍不愿因生存的困境而错过课程改革的春风。1999年,保师附小投身河北省“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题研究,成为了“保定市自主学习实验校。”
图片
2000年王淑英与学校首批外教(澳大利亚籍)合影
同年,从我国当时改革开放最前沿“取经”归来的王淑英,更是率先提出了办英语特色的目标。当时,全国范围内都开始在小学普及英语课程,但大都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但保师附校在这方面显然更加超前:从一年级开始每天一节英语课,每周5节。这时的保师附校,在体制上改为“公办民助”,成为了河北省第一所外国语小学。
图片
保师附校新貌
走上正轨的保师附校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内稳步向前,也随着保定城市的脉动迎来了自己的大发展。
上世纪末以来,保定市区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城区规模迅速膨胀。原本属于“城外”的北部地区,逐步建立起一座住宅林立的北部新城。而为了解决新城住宅,特别是这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失地农民等中低收入人群子女上学问题,保师附校于2012年搬入北部新城新校区,并以零起点开办初中,成为了保定市区唯一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
近年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以教育“拔穷根”的理念开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王淑英对此也很是赞同,在此理念下,保定西部几个贫困县的教育脱贫进入了王淑英的工作日程。
2017年,保师附校正式成立为河北保定师范附属教育集团,开始积极承担保定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教育扶贫职责。几年间,阜平县的龙泉关学校、白河学校、阜东小学,涞水县的赵各庄学区已先后纳入该集团的管理。集团以建分校的形式辐射带动区域教育发展,使得山区的孩子也开始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以穷弱为始,以自强而中,以强他而终,用王淑英的话说,“保师附校的变化,就是保定市整个教育行业改革开放40年来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2012年起,保定已在8个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累计投入资金11.03亿余元,惠及193.47万名学生。
截至目前,保定教育部门已为贫困县累计招聘特岗教师6630名,选派1111名教师扶贫支教,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教学质量。依托保师附校、青年路幼儿园,与深度贫困县阜平、涞源和涞水山区学校(幼儿园)组建教育集团,长期派驻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山区孩子也享受了优质教育资源。
今天,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丰富的保定人,正在以教育为抓手,畅想着古城更加美好的未来。
根据保定市教育局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保定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4880所(其中幼儿园2428所、小学1884所、普通高中71所、初中348所、特殊教育学校22所、中职中专技工学校110所、高校17所)。在校生达到209.97万人(幼儿园36.49万人,小学87.88万人,初中31.28万人,普通高中19.17万人,中职技工学校9.1万人,高校25.9万人,特教0.15万人),教职工14.3万人(高校1.8万人,中职0.82万人,基础教育11.7万人)。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京津籍”名校来到了保定。
图片
北京八一学校保定分校
北京八一学校保定分校,一期投资2.5亿元,已于2016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英利源盛城发集团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投资7亿元建设北京师范大学保定实验学校。
保定恒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北大学园签约,也将在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园新建一所高标准九年一贯制学校。
除“筑巢引凤”之外,来自民间的教育资本也在源源不断进入教育行业。2018年,保定已拥有民办学校(幼儿园)1734所。其中,民办高中15所、民办中职学校11所、民办初中48所、民办小学32所、民办幼儿园973所,在校(园)生29.2万;校外培训机构622所。在职教师18900名,占到全市教师总数的17.5% 。
在改革开放中日渐殷实的保定人,已经开始认识到教育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欣欣向荣的保定教育,正在经历40年以来最美好的“春天”。
图片
雄安千年秀林 腾讯大燕网 王伟倩 摄
2017年4月1日,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设立,给古城的未来发展带来新契机。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的古城,已经悄然完成了它的优雅“转身”;而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的保定,即将走向她的“中兴”。
图片
(本文由河北青年报与腾讯大燕网联合出品。作者:李昂 赵野 特别感谢林长庚、贾慧献及太行人家公众号、乐凯集团、保师附校、保定市教育局供图)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