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感悟:没有一棵树是因为淡泊成材的

没有一棵树是因为淡泊成材的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这是作家三毛写给自己的一段话,以树自比,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几乎,我们也会经常看到类似的签名状态。

“树”这一形象在我们的文化图腾中,或者代表长寿,像是庄子《逍遥游》中所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或者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冀,比如用折柳象征惜别,用桃枝保佑平安,用折桂代表荣耀,用桑梓指代故乡。

(象征长寿的银杏树,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树的美好形象,总会让人产生这样的误会:下辈子要当一棵树,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长寿又美好。

如果这是你不愿努力的原因,那我们今天可就要辟谣啦!

当一粒种子被撒进土壤,它一生的流浪便从此开始,选择和兄弟姐妹们待在一起,意味着它很难有机会长成大树,选择独自成材,则意味着它一生都要孤独。种子在土壤中可不是睡大觉享福的日子,它们需要用力的去伸展胳膊伸展腿,使劲儿使劲儿的用力,好让自己的胳膊腿可以长长一点,这样就可以吸收到多一点的水分和营养,支持脑袋用用力,早日穿透土层,去跟阳光说早安。

终于,伴随着第一次春风夹带春雨的洗礼,种子发芽了,可看起来竞争更激烈了。因为在幼芽的周围,还有更多的奇花异草在生长,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地底下的根须不知道早打成什么样了。根须努力,脑袋更需要上窜,一旦有植物的脑袋盖过自身,必然难逃一死。小芽又马不停蹄的生长,它要长到比周围所有植物都更壮更高,根须在地下拼命的延伸,枝干在地上用力的生长。直到树木的第一次开花结实,这才是它幼年期的完成。

青年的树木开始年复一年的开花结实,为这一次次的成果见效,它派出了全身的器官去工作。叶子不分白天黑夜的呼吸,大口大口的吃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树皮源源不断的把树根吸收来的水分和营养运送到枝头,供树冠长的更大,果子结的更繁。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到树木的大量开花结实,它的青年期也宣告结束。

壮年期的树木,根系要更努力的去延伸找水源,枝干要更努力的长壮长高,帮助壮大中的树冠获得更多被阳光照拂的机会。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供果实的生长。像一个家庭中成群的孩子,整个树木在呕心沥血的供他们长大。

从一颗种子落地,树木奋斗的一生就开始了,没有成长手册和视频,它们的生长就是最简单的优胜劣汰,努力就能长大,不努力就去当灶台下的一把柴火,干干瘪瘪,弯弯曲曲,没有长寿和美好,甚至没有做小孩弹弓的机会。

树木的一生并不比成年人的生活轻松,积极出发,努力生长,才是你美好生活的保障。与其想着来生做树,不如打开《纳木》,和树来一次成长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