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投诉陕西航空技师学院强制学生去手机壳厂实习 不去没毕业证

“专业是机械数控加工,而学校却强制学生去广东电子厂实习4个月,不实习还不给毕业证。”近日,陕西航空技师学院机械数控加工专业的300名大二学生投诉称。而涉事学校回应称,“不强制,每月工资三四千,对学生也算是补贴。”

学生投诉:

学校强制安排实习4个月 不去没有毕业证

6月19日,在陕西航空技师学院就读机械系数控加工专业读大二的王强强(化名)向华商报投诉称,他们班50余名同学被学校强制安排暑假到广东一工厂实习4个月,本来正常实习应该是在大三下学期,而他们学校在大二就安排出去实习,让人很不理解。

“6月11号,班主任突然通知说暑假不放假了,要安排全班同学出去实习,要我们将实习的事告诉家长。”王强强说,本来打算暑假考驾照,但学校突然安排实习,完全打乱了自己的暑假计划。

与王强强同一专业的李同学说:“大二突然安排出去实习不说,专业还不对口,学的是机械加工,但‘实习’的单位却是电子厂,简直就是廉价劳动力。”

“比较奇怪的是,同一个专业的另一个班就不用去,老师说只要凑够300人就可以了,但是通知到的班级必须去。”6月20日,王强强说,“我们很多同学反映不想去,但老师直接说,明年的毕业证要我们自己掂量一下,一说和毕业证挂钩,我们就没人敢说啥了。”

而机械加工专业的王同学说,前几天,他们班全体学生的身份证已被老师收走,每人还交了300元路费,拿去统一买火车票。

“也不签订啥协议,就给我们通知实习的底薪是每月1750元,吃饭一部分得自己掏钱,给提供住宿,学校还鼓励我们实习期间要加班工作,可以挣得更多。”

学校回应

手机壳企业“见习” 每天工作8至10小时

6月20日,华商报记者来到陕西航空技师学院,该校一负责人称,学校确实安排了实习,是在广东一家生产手机壳的企业“见习”。

同时,他解释说,此次学校安排的实习准确地说应该叫“见习”,对于技工类院校,毕业前分为见习和实习两种校外实践。

“见习就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去体验企业生产和文化等,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所以不存在学生所说专业不对口,见习可以专业不对口;实习就是让学生到企业去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生产。”该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说,学生去“见习”期间,每天工作8至10小时,每月1750元底薪,工资每月下来有三四千元。“学校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这也算是一种补贴,下学期学费都够。”

“但采取自愿并不强制,有的同学因为身体或家庭原因不愿意去,家长可来学校签字,就可以不用去,也不影响毕业。”该负责人说。

关于学生质疑同一专业有的班级去实习,有的班级不用去。该负责人称,工厂要不了那么多人,分批次去见习。而在见习期,学生和企业也并不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

此外,关于学生反映见习4个月时间长的问题,该负责人解释说,见习时间是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不会影响学生正常在校学习,而且见习也是学校教学计划的一部分。

专家建议

防止职校学生沦为低廉劳动力

“当前的顶岗实习或见习,确实存在利益因素驱动比较严重,而考虑教育因素较少的问题。”6月21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华商报采访时说,所谓利益因素驱动,企业从与职业院校合作中,以顶岗实习名义获得廉价的劳动力,职业院校则通过与企业合作,解决学生的实习实训、就业出路,还从中获得企业支付的劳务管理费。

“把学生送到一个与所学专业完全无关、没有任何技术技能提升空间的企业去实习实训,对合作的企业、职业院校来说,是‘双赢’,但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却未必。”熊丙奇说,因为这样的“见习”没有从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角度,考察企业的教学能力,设计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内容,对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效果进行严格考核评估。

熊丙奇建议,只有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才能减少行政和利益因素对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影响,更多从人才培养质量角度来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他建议,首先在选择合作企业时,要由学校的教授委员会,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对合作企业的人才培训资质进行审查,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与学校进行合作。

其次,在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期间,要有专门的教育委员会,对培养质量进行评估,确保学生参与的实习实训、企业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的。

而在实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侵权行为,学生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陕西敏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常敏安说:“学生与见习单位未建立起真正的劳动关系,所以不能由劳动法来调整,只能按照一般民事行为来处理。就实习中存在不合理情况,建议学生可向当地教育部门投诉。” 华商报记者 周金柱 实习记者 张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