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帮扶有好政策 贫困户老南不再难

“说起富县寺仙镇桃园村的南世峰,十里八乡没有不知道的,能从那么困难的境况下挺过来,还供出俩大学生,着实不容易。”武军民连连称赞到。

武军民是富县钳二社区的包扶干部,南世峰是富县寺仙镇桃园村的贫困户,他们是在一次活动中认识的。不是自己包扶的贫困户,评价却这么高,这勾起了记者的好奇心。

屋漏偏逢连夜雨

自己倒砖坯箍新窑

初见南世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实淳朴。黝黑的面庞,个子不高,微微着驼背,偏宽的大衣“吊”在身上,下身是一条沾满尘土的牛仔裤,半拉鞋子都埋在松软的庄稼地里。

南世峰今年56岁,周围乡亲都说南世峰人很勤快,待人厚道,大家都叫他老南。老南兄弟姊妹5人,他是家里的老幺,小的时候,哥哥姐姐都已成家,他和父母一起生活,吃不饱是常有的事,那个年代缺衣少食,家家户户都一样。

“塬上用水得从沟里担,14岁那年,我从沟里担了满满两桶水,雪天路滑,一下滑得掉到沟里,头着地,颅骨骨折,这一下给家里造成了不小负担。这还没完,第二年父亲突然离世,家里没了劳力,只得辍学回家跟母亲一起干农活,那会我常常独自坐在山坡上发呆,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老南皱着眉头说到。

病痛折磨、父亲离世、辍学回家,苦难却没有就此止步。老南祖上留的土窑塌了,只能和母亲借了别人家废弃的土窑住。“这样下去不行,母亲的身体受不了这么重的潮气。”老南决定自己倒砖坯箍砖窑。

1988年第一次倒砖坯烧砖,老南不懂技术,烧成了红砖,箍窑不能用,白忙活一场。第二年再次倒砖坯,一场暴雨倾倒下来,砖坯被浇成了一滩泥。他心灰意冷,甚至想过放弃,但看着日渐衰老的母亲,他又鼓起勇气,发誓一定要让母亲住上新窑。

1991年他第三次倒砖坯烧砖,在不断地摸索中终于成功了。1998年开始箍窑,老南雇不起工队,工头见他恓惶,人也老实本分,就同意给他箍窑,条件是期间管工人的饭,工钱三年内结清就行。窑箍好了,只能勉强能住人,老南为此还欠了些外债。

“没钱拾掇,连粉刷都没,2017年危房改造补助了2万元,才好好拾掇了一番。要不是有这危房改造的好政策,这毛坯窑还不知道要住到啥时候。”老南感叹到。

日子再难也要供娃上学

贫困户供出来俩大学生

1991年老南结婚,得了一儿一女,起初没什么,到娃开始上学,日子就难过了,俩娃上学靠他给学校拉生活用水顶学费。“绝不能让娃娃吃没文化的亏!”虽然艰难,但他和妻子还是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俩娃供出来。

“人常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娃上了初中,他就挨家挨户给娃借学费,有点钱赶紧给人还上,就怕第二年娃开学没人再愿意借给他。”老南的邻居趁老南转身倒水时悄悄对我们说到。

2012、2014年女儿、儿子相继考上了大学,俩娃没有辜负老南的期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大学一年得八九千,俩娃就上万了,钱从哪里来?”老南一下犯起了愁。

天无绝人之路。2015年,老南一家被纳入精准扶贫户,幸福终于来敲门了。

“这几年俩娃上学,镇上给资助些,包扶单位给资助些,还给娃办了大学生扶贫贷款,他们这才能顺利完成学业,现在他们也工作了,家里的电视、饭桌还是他们添的。”老南语气中难掩感激和骄傲。

2017年,老南家苹果只卖了1万元,当年政府就帮他贷了3万元的产业扶持款用于发展苹果,还给了老南3个猪崽,在老南的努力下,次年苹果就卖了2万多。“年底3头肥猪估计能卖上五六千元。”老南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时常教育俩娃,要好好做人,不要辜负了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一生虽然苦累了一点,但如今看到子女成才,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心里高兴,也很有成就感。”老南满是感慨地说,要不是扶贫的好政策,自己肯定就破罐子破摔了。华商记者 贺秋平 通讯员 吴龙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