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大学生女兵赴非洲维和 表现获非洲友人称赞

“China,Good!”来自绥德县女兵张晓娜在非洲执行维和任务,因她和战友们的出色表现获得不少非洲友人称赞。

在中国第四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的队伍中,除了英勇威武的铮铮铁汉,也有一群飒爽英姿的巾帼英雄。这群维和女战士与其他同龄人相比,选择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从行前训练到登机前往火热朱巴,从任务区站岗执勤到每天巡逻于武器禁区,和所有的男兵一样,她们完成着同等强度的训练,执行着同等难度的任务。

在维和一线,女战士们用忠诚诠释着维和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入伍一年后参与非洲维和任务

2016年9月,正在念大学的榆林绥德县张晓娜应征入伍,在部队经历了一年的历练,2017年8月得知自己所在的单位受领了维和任务后,便义无反顾地报名了。

有很多亲朋好友惊讶地问她:“非洲的生活环境艰苦,贫穷落后,而且疾病肆虐,你为什么选择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安稳地待在国内不好吗?”面对着亲朋好友的质疑,她不知如何反驳,只是知道维和是有意义的事,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当乘务员打开舱门,踏上东非“红土地”那一刻,面对眼前滚滚热浪,她就鼓足勇气,摒弃柔弱,决心用坚强之躯来塑造中国军人的威武形象。来到任务区已经9个月了,从不适应到习惯,从习惯到慢慢的熟练,期间,不知流过多少汗水,经历多少磨难。和男兵一样,她和战友们已经执行过近百次巡逻任务,执行任务的同时定期为当地难民义诊;为难民营的孩子们赠送文具器材。

张晓娜在大学时练过舞蹈,来到任务区后便带领女兵班战友们,编排了很多能够体现中华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女兵风采的舞蹈,在很多重要的礼仪场合,展示了中国女兵的多才多艺。由于她和战友们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很多当地朋友的“China,Good!”的称赞,一句“China,Good!”也更加坚定了她在维和征程中的信心和决心。

“看到难民小孩的笑容,我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张晓娜回忆了第一次执行东南线武器禁区巡逻任务时自己的感受。在巡逻时,一群不大的小孩向她所在巡逻分队跑来,欣喜若狂地向她们打招呼,还用不太标准的英语喊着:“food,food……”,并伸出了沾满污垢的小手,期待的眼神是那么清纯,她被当时这样的场景触动了,“是啊,孩子们的笑容是最单纯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能够吃上东西,就很满足了……”看到这些小孩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住着低矮的茅草房,张晓娜心里很是心疼。所在维和任务区的朱巴市周围每天枪声随处不断,难民们每天除了为生活担忧,还要为安全提心吊胆。这样的生活是国内难以想象的,如果不亲眼目睹,很难体会到这样的艰苦。

非洲维和任务获家人支持

10月9日,张晓娜的母亲周翠莲告诉华商报记者,2016年9月,张晓娜正在大学上学期间,突然告诉家人说:“我要去参军了。”听到消息的家人觉得张晓娜确实长大了,所以都非常支持她的决定。

周翠莲表示,张晓娜从小就十分好强,学习成绩也非常突出,自立性也很强。参军一年后,张晓娜再次做了一个决定:报名前往非洲参加维和任务。这个消息让张晓娜一家人感觉非常突兀,也非常震惊。

“刚开始我们都劝她,说非洲那边不安全,应该慎重考虑。”周翠莲表示,但经过女儿的开导,以及对女儿性格的了解,最终一家人还是答应了女儿的请求,并嘱咐女儿一定要注意安全。

2017年8月,张晓娜踏上了非洲的“红土地”,开始执行维和任务。张晓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家人取得联系,并向家人诉说非洲的所见所闻。“听着孩子讲述那边的故事,感觉她的决定是对的。”周翠莲称。

巾帼英雄用忠诚诠释军人使命

参加第一次的难民营搜索,张晓娜更是被眼前“错综复杂”的各类帐篷惊呆了,不大的难民营,竟然居住着上万人,而且这里的生活设施非常的简陋。难民营的运水车一到,就会有一大群人头顶着水桶、盆、瓶等大小不一的容器匆忙向运水车处跑去,男女老幼争先恐后,唯恐打不到水,现场慌乱一片。而看着人们打上水时脸上灿烂的笑容,她的心里五味杂陈。

还有几个月就要回国了,张晓娜表示经历了很多,也有很多感触。平时完成任务之余,张晓娜喜欢在宿舍画些漫画,她也期待着能用手中的画笔画出维和步兵营女兵班的故事,画出非洲美好的明天。

“我喜欢雏菊,因为雏菊代表着天真、和平、希望、纯洁的美以及藏在心底的爱,我也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胜利完成任务。”张晓娜说:“当我们沉浸在幸福的生活中时,有许多人连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都没有,每天生活在饱受饥饿、枪林弹雨的日子中,当我们有机会用实际行动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时,我们为何不抓住机会,去做这么有意义的事呢?”

正如她在日记中写道的那样:“青春的年华献给伟大祖国,献给和平事业,我无怨无悔。不论前方的路途多么艰辛、多么遥远,哪怕会风雨交加,哪怕是枪林弹雨,甚至是流血牺牲,我都会勇往直前,只为那和平之花能够开遍广袤的非洲大地!” 华商报记者 杨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