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0出征:堆料这双旧鞋,高端那条老路

文 | 脑极体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科技产业的阵脚,就连每年此刻全球通讯产业的最大盛会MWC也史无前例宣布停办。

但这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一件事:小米对高端市场的孜孜以求。

2月13日,雷军通过线上的形式,发布了新一代旗舰小米10。面对3999元的起售价位,雷军坦言小米10要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然而对手机行业有长期记忆的朋友,一定对“小米高端化”这个议题丝毫都不陌生。若干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了多次小米冲击高端市场,从自研芯片到陶瓷机身,这些已经在市场中远去的身影,都写满了那片让小米恋恋不忘的“高端”碧波。

哪怕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一起搜索“小米”和“高端”两个关键词,就会发现小米cc9和小米mix 4在推出时,都曾以高端市场作为卖点。而小米10又变成了“首次高端”。

为什么小米屡次向高端市场响起了发令枪,又屡次退回到起跑线重新开枪?这次枪响之后的小米10,又能如愿完成这个念兹在兹的梦想吗?

这个话题当然最终要由小米10的销量来向行业证明,但在这个节点上,我们似乎可以从产业逻辑的视角来审视一下小米10的内核与小米高端战略屡次出现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已经愈发成熟封闭的高端手机市场,究竟如何接纳一款新的产品?

滚筒式创新:高端手机的市场逻辑

想要分析小米高端化的问题,必须回到一个背景起点,就是今天的高端手机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曾经被冠以“商务”“土豪”“卖肾”等标签的那个市场,究竟在遵循怎样的规则?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高端手机市场TOP5排名》,在2019年第三季度,苹果在全球400美元以上高端机市场占比达52%,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三星和华为的市场占比分别为25%和12%。换言之,三大品牌相加已经占据了全球90%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三巨头的旗舰机基本在这一市场区间完成了“入口封闭”。

而回到中国市场,这一期间华为加荣耀占据了中国超过80%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形成了高端市场的显著的产业惯性。

这种局面必须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苹果、华为、三星完成了全球高端市场的全面占据。最显著原因,是三大品牌的技术实力允许在每年旗舰机上完成大比重的技术创新,持续给市场带来突破。尤其在华为与三星体系下,“旗舰即突破”已经形成了行业惯性。

虽然手机市场的供应链高度透明,但自研技术体系和相对上游的供应链体系,让三大手机厂商依旧拥有相对充足的产品与技术体验创新能力,从而在透明产业链中构建技术壁垒,让高端产品拥有差异化说服力。

这个模式,或许可以称之为“滚筒式创新”,即通过厚重的技术积累和自有产业链优势,持续引领技术迭代,让高端手机市场成为了手机市场中创新最快、创新幅度最大的市场。

这种机厂商与高端用户沟通的最基本模式,其说服力已经体现在了市场数据中。无论是华为旗舰在影像、AI和5G上的引领,还是荣耀锐科技战略的突破,都用创新幅度征服了高端市场。

那么又一次想要触摸这个市场的小米,已经习惯这种“滚动式创新”的市场规则了吗?

小米10的“堆料鞋”

从小米10和小米10 pro上来看,我们似乎依旧不能把小米以往在PPT上展示的黑科技,等同于其量产产品。

在小米10的发布会后,很快有用户和媒体认为,这场发布会,上半场是骁龙865发布会的中国版;下半场是三星1.08亿像素摄像头的摄影展。那么问题在于,小米在哪?

也许会有读者质疑,难道骁龙865、1亿像素四摄、三星定制AMOLED不香吗?

香是当然香的,问题是你要看在哪个市场阶段对比。手机市场的客观规律是,高端供应商配件如果“下嫁”到中低端市场,那么会形成卓越的卖点。但在高端市场,各家配件都足够顶级,那么说服市场的关键问题就转换成了:彼此相似的配件序列之外,用什么来说服购买者?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答案,高端市场就会变得特别“廉价”。另一个手机厂商,同样选择这些配件,然后定价低一块钱,这事儿难道就成了吗?如果这条路可以的话,全球高端手机市场应该诸侯林立,而不是如今的三国争霸,也不会有华为和荣耀依靠自研技术快速完成增长和覆盖,成为2019年中国手机市场大盘凋萎情况下,唯二逆势大幅增长的品牌。

不同价位的手机市场,就像足球比赛。你们校队里来了一个英超球星,那应该大杀四方毫无压力;但如果随便聚集十几个英超球员来踢西甲,那毫无疑问是一盘散沙,不成气候。

说小米高端产品依靠“堆料”,在中国手机圈中已经并不新鲜。但如果对比一下发布时间非常临近,都属于今年旗舰的三星S20系列与小米10系列,就会发现硬件参数看上去很相似,但技术体验、功能创新却相差很远。这背后,是工程能力、自研技术体系、引领供应链创新能力的差别。

换言之,小米10的脚上依旧是那双被称为“堆料”的旧鞋。而且依靠供应链来堆叠高端产品,也不是小米在2020年完成的创举。2015-16年这条路已经有了很多尝试,但为什么高端市场后来回到了顶级厂商和自研技术手中呢?

如果小米10有没有走通这条老路,那这个问题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思考。

技术话语权和模式症结:小米和高端的距离

如果高端配件之和,等于高端市场的额度,那么KRETA、8848应该早就已经成功。这个道理显然小米并不是不懂,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小米10与小米10 pro依旧看到如此重的堆料痕迹呢?

这可能并不是小米想不开,而是供应链与产品创新的模式一时间解不开。

小米公布在2019年投入了10亿研发经费,这毫无疑问是对消费者与整个行业的利好。但小米长时间积累的产品模式却无法很快得到改变。小米的产品模式,是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尽可能将自己的工作留到最后一个步骤,然后尽可能通过采购量压低供应链环节的采购价格。

这种模式成立了智能机初始期的小米,也影响了市场红海时期的小米。当市场萎缩,填充型购买欲望降低,需要依靠技术体系和供应链体系来打破同质化,那么小米当初割去的,就必须一块块再长回来——长肉是比割肉疼很多的,也慢很多。

于是,当自研技术和对硬件体系的把控,构成了高端市场上决定性的技术话语权,小米的模式症结就会成为一个屏障。无论是概念型手机还是必须冲量的小米10,都没有逃离这个矛盾之下的窠臼。

所以说,小米和高端的距离,是如何在苹果、华为、荣耀、三星所塑造的高端市场话语习惯中完成逻辑自洽;是如何在重技术创新的市场里,让用户重新忘记技术这回事。

未来,希望能看到技术能力更惊艳的小米,也希望看到更多元化的高端手机市场。如果小米10能让人看到意想不到的剧情。

但在上场高通主导、下场三星接盘的发布会过后,总体感受还是那样:麻辣烫里加龙虾鲍鱼,并不一定能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