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网课公平

2月10日,一小学英语老师在教室内通过摄像头直播网络课程。(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图)

据统计,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春季学期,从小学生到大学生,有将近 2.7亿的学生进行网课学习。这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在线教育实验了。与此同时,意大利全国所有大中小学、美国受到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一些学校,也在开始离校上课。这种尝试中,人们开始思考网课公平的问题。大多数人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很实在,人人机会均等。也就是说,一个孩子的学业表现,主要是取决于他自己,而不是受家庭背景或是别的什么左右。

网课从诞生之初,因为解除了时间地点的限制,给很多人增加了受教育的机会,被寄予厚望,像“一块屏幕改变命运”的说法就风靡过一时。但教育本身不在真空之中运行,技术和社会的因素都给网课公平抛出了新问题,此时,“支持学生”就成为网课公平至关重要的环节。网课的成功,离不开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得力支持。

以社会力量提高技术公平

突然从线下转换到线上教学模式,很多家庭一下子措手不及。家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包括:有的家庭并没有智能手机,或是只有大人有手机,平时不让孩子用。有的家庭没有电脑,而线上教学的老师,可能要求学生在电脑上下载某个平台或者软件。有的家庭没有宽带上网的条件,或是手机的流量费用过高,贫困家庭支付不起。这中间我们看到很多“可歌可泣”的现代凿壁借光的故事:有的孩子跑到大山的悬崖上才能找到信号,有的孩子被父亲带着,大冷天去村支部蹭网。甚至出现因为无法正常上网课导致的一些极端情况,令人闻之心碎。

不过,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问题,责怪网课是不合理的。从长远来看,网课更有可能消除贫富差距对教育的影响。大家想想看,是买台电脑便宜,还是学校撤并后被迫去城里便宜?中小学撤并,导致很多学生上学距离变远,有些家庭被迫斥资搬迁。我们也不能把这个问题,说成是面对面教学的责任。

网课开设之初的技术条件缺乏的问题,应该依靠社会各方的力量协同努力来解决。有学生因网课自杀的消息传出之后,广东省扶贫办就给建档卡贫困户在读初三高三子女每人发一台平板电脑供上网课,这个反应速度很值得点赞。上海则利用电视频道,播放有关课程,让学生和家庭不至于因电脑或手机的缺乏而陷入困境。与其责怪网课,不如各级政府争先恐后地在支持上“硬核”起来,给贫困家庭创造条件。

教育扶贫应该增加一项内容,就是让宽带上网进入家家户户,这应该是长久之计,不是一时的应急。这方面家长也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有的家庭担心,如果天天能上网,孩子成天打游戏,那还不废了?没错,网络确实让一些孩子在上面浪费了时间,也有孩子更多地受益于它。越来越多的家庭包括孩子,在互联网的利弊之间,找到了合理的平衡。应该把网络的接入,当成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抛弃煤油灯而通电一样的事。在如今很多家庭,网络和水、电、煤气一样,是家庭的标配。宽带进村的技术是很容易实现的,问题是:每个月的费用如何支付?这可能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家庭共同努力。如果是大锅饭,家家都免费,也不大可能。毕竟现在水电费都还是家庭自己负责。但可视为教育费用,从学生的义务教育开支中支出至少一部分。美国的做法,是在纳税时把这些费用作为教育开支算入折扣。

美国学生实在没有办法的,可去各社区都有的公共图书馆,用图书馆的电脑上网。中国目前没有这个条件,但可以考虑在村支部和村小(如果还存在的话),设置一间电脑室,配备向学生开放的网络,以帮助贫困家庭。如果网络能深入到村、到户,网课完全可以常态化。除了传染病期间学生无法到校之外,学校若设有机房,或每个教室配一台可课后使用的电脑,也是可以解决不少学生上网课难的问题。

而家庭上网设备,如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的添置,除了家庭自身想办法之外,社会各界可做一些努力。这也是手机制造、电信等企业大显身手回报社会的机会。企业可以学习苹果公司的做法,对教育机构以教育优惠价销售自己的产品,甚至赠送一些上一代产品,如果仍能支持网课的话。这不是将淘汰产品打发给学生,而是一些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太快,上一代产品还好好的,下一代又在“计划性迭代”中到来了。事实上我家小孩都还用老款苹果手机,我本人使用一款非常普通的安卓手机,这些都丝毫不妨碍上网上课。对企业来说,一旦学生习惯了使用某种手机、上网方式或者教育平台,可能出于习惯,成为长期的消费者,这对企业也是好的营销机会,应该说给予教育折扣、赠送上课贫困生,是各方共赢的事。

慈善、公益组织,在这方面也大有可为。乔治城大学非营利机构组织领导人能力提升研修项目校友会联合凤凰网、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等机构,就发起了“为网课困难学生送平板电脑”的公益活动。在我的家乡安徽,也有一个公益组织“关爱女孩网”,就和本地电脑公司加晨电脑一起,给一个遇到特殊困难的学生买了电脑。这种基于本地社区的社会公益组织,更能够点对点地给出支持。

以“通用设计”促进网课教学公平

网课的贫困生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未必在老师的掌控之内。但是老师也并非完全束手无策,支持在技术上遇到困难的上网课的学生。如下是我的一些建议:

课前说明。应该在上课前的课程介绍或课程大纲中,告知学生课程的技术基本要求,并提供一些可能存在的支持资源。老师在技术选择上,要考虑技术的功能是否齐全,性能是否稳定,同时也要照顾到学生的特殊困难。如果个别学生极有困难,可以以别的方式照顾其特殊需求,而不降低全班其他学生的使用需要。

开展技术调查。在上课之前的一个星期,做个上网课的技术背景小调查。内容可包括:学生是否拥有如下设备(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学生如何上网(使用手机流量、使用宽带、宽带加手机流量、无固定上网手段);学生在何处上网(家里、户外、邻居家、学校、其他地方)。这个调查不应该公开给全班,以免伤害贫困学生自尊。如果发现班上所有学生均具备上网课所需的充足条件,则如下很多权宜之计甚至都不用考虑。

平衡共时和非共时教学(也称同步和异步教学)。学生上网最大的困难,可能是在限定的上课时间,无法找到合适的上网课的手段。如果过于依赖直播等共时教学,这些问题就会持续存在。建议部分课程内容,以非共时方式分享给学生。直播课可以录下来,让一时用不了的同学去看。录播课可同时播放,也可提供回放的选择。

让音频视频均可下载。学生可以在有网的地方先下载这些音频视频,回家之后慢慢去听去看。还可以合理利用时间,比如可以在跑步或其他锻炼身体的时候听录音进行复习。

多媒体文件提供文字版本。若能这样,学生看不到、听不到的时候,起码能读到。

技术使用寻找最大公约数。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占存储空间的最新软件和应用,而使用口碑较好、不同平台上均可使用的工具。比如有些软件或应用,只能在特定电脑、操作系统、手机型号上使用,建议慎重使用,甚至尽量避免。

减少打印需求。如果家庭连电脑都没有,还让其打印,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雪上加霜。如果是很长的阅读材料,建议转为音频,让学生可以在听和看之间切换,以免过于伤害视力。也可以建议学生调整手机等上网设备的亮度、背景,减少蓝光刺激眼睛。有些设备,比如亚马逊的阅读器,普通档的价格为五六百元人民币,低于大部分手机的价格,但是在设计上专门考虑到了视觉刺激,阅读起来和读纸书效果接近,对眼睛保护更多。有些阅读材料,就可以发送到亚马逊的阅读器上,变成电子书阅读。

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手机优先。手机上的体验,甚至要比在电脑上看的体验更为重要。例如Flash 课件,往往手机打不开,建议少用、不用。手机的普及率比电脑高得多。

教学生利用技术。智能手机上有一些工具有利于学习,学生未必知晓。学会了这些应用,也多了一项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比如“扫描全能王”,可以让学生扫描自己的作业。另外学校和老师应该给学生普及其他一些有利于学习的应用。老师不必全都自己去教学生如何使用,可分享供应商发布的教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

提供技术服务。如上所说,老师可以教学生一些技术使用的常识,但建议不要喧宾夺主,耽误正事。很多老师上课任务已经比较繁重,如果再去解决每个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会非常困难,这也未必是他们的特长。美国的做法是高等学校都有技术服务台(Helpdesk)用现场或者在线的方式,解答学生的各种技术问题。这个国内高校可以参考。而中小学,可以在学区或者县市教育局,设立技术服务热线,解决学生类似的问题。也可以将这种技术热线外包给专业的公司。这方面应该有一些新创企业兴起,帮助教育界。

科学地考虑家长参与。网课中还有一个极大的不公,是有的学校和老师,把技术支持的不足带来的压力,转嫁给家庭,家长成了技术服务台。还有一些学校和老师,狭义理解家长参与,在教育活动中安排过多需要家长支持的活动。如果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本来可能受教育程度就不高,更不要说技术应用,这种安排就是不合理的。另外,有的家庭父母也有在家上班,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或者是已经开工,不能在家。面对特殊时期的问题,自然家家户户和学校、老师、学生都要有所调整,有些情况要个案处理。但总的来说,不能指望家长当助教。有的家长一不小心会把助教做成监工,会时时在边上去“盯”孩子,看他们是否认真听课。家长也要适度“放权”,给孩子更大的指导、咨询和支持,而不是操心如何“控制”小孩的学习进程。

要知道,危机也是机会,或许可以借目前的网课,训练学生的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这是和文化课学习同样重要的。此外,可利用网课训练老师的整合技术,提高课程设计水平。教育管理部门,或许可以借此机会,改变一些职能,从管理到服务,增加对老师的培训和对学生的技术支持等。根据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原理,大部分原本基于帮助特殊学生的改变,通常也会惠及所有学生和全社会。

南桥(美国大学课程设计师,现居得克萨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