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印度加入“反抗”队伍,回怼美国贸易政策对美产品加税

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破坏,又一个国家选择加入“反抗”队伍。外媒报道,印度定于16日对28种美国商品征收关税,以回击美国终止印度普惠制贸易地位的决定。

《华盛顿邮报》称,印度此时宣布贸易反制时间微妙。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都即将访问印度。而特朗普与印度总理莫迪将在月底的G20大阪峰会上会晤。路透社评论,印度提高对美商品关税,可能影响两国之间发展良好的政治和安全关系。

“美印处于长期恋爱关系,但并无结婚的迹象。”《国家利益》杂志写道,美国在奉行印太战略、渴望拉拢印度时,必须认清一个现实:新德里的利益并不总是与华盛顿的优先事项一致。

印度不当“软柿子”

印度政府决定从16日开始对包括杏仁、豆类、苹果和核桃在内的28种美国输印产品加征关税。根据外媒说法,税率最高达120%,将给美国带来2.2亿至2.9亿美元的税收负担。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印度是进口美国杏仁最多的国家。美国2018年出口的杏仁超过半数卖给印度,交易额为大约5.43亿美元。印度同时是美国苹果第二大买家,2018年交易额大约1.56亿美元。

美印的经贸纠葛要从一年前说起。去年3月,特朗普政府抛出一颗触怒各国的“重磅炸弹”,宣布对进口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印度也在受打压名单之列。作为报复,印度表示将对价值约2.4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税。只是,反制措施生效时间一拖再拖。按照外媒分析,当时印度对美国尚且抱有“仁慈霸主”的幻想,寄希望于华盛顿重新考虑对新德里挥舞关税大棒。

然而,印度的小心翼翼不但没有换来美国的“放过”,反而吃了几记“重手”——去年11月,特朗普政府取消印度至少50种输美产品的免税优惠。美国还收紧H-1B签证,这令印度感到痛苦,因为H-1B签证主要发放给印度技术工人。

今年1月,特朗普又拿印度贸易说事,指责其对美商品关税太高,比如威士忌关税达到150%。对于哈雷摩托车关税,特朗普吹嘘只用两分钟就让印度从100%降到50%,但抱怨“50%对2.4%”还是太高。

“特朗普对贸易赤字的执念,使美国对印度相对温和的240亿美元贸易逆差再度成为焦点,”路透社称。一些分析文章认为,美印2018年双边贸易额约为1400亿美元,摩托车和威士忌只占相当小比例,但仍旧被特朗普拎出来当作标靶。特朗普的信号非常明确:再小的项目,美国也要赚钱;想占美国便宜,没门!

6月5日,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再下狠手,取消对印度的普遍优惠制待遇,理由是印度“没能确保向美国提供公平、合理的市场准入条件”。美国政府数据显示,2017年,大约56亿美元印度出口美国的商品获得普惠制待遇。路透社认为,美国以取消普惠制施压印度,导火索是印度推出的电子商务新规,直接打击了美国两大企业巨头亚马逊和沃尔玛。

美国的得寸进尺终于让印度忍无可忍。《纽约时报》指出,美印贸易摩擦原本属于“慢动作争斗”,如今印度的反制标志着美印经贸博弈的最新升级。

印度“livemint”网站说,从印度长期发展和战略利益出发,显然是希望加强与美国的经济合作。然而,与一个不可预测、实力强大的伙伴就棘手的贸易争端进行谈判,需要微妙的平衡行动。如果印度的回应咄咄逼人,可能引发重大报复;但如果印度不做反应,可能被视为软弱,成为特朗普下一次发脾气时任意揉捏的“软柿子”。

“在莫迪赢得第二任期后,他几乎没有时间回味这场压倒性的胜利。原因是印度的亲密朋友美国正在制造麻烦。”《印度斯坦时报》指出。

该报列举了特朗普政府在贸易、石油和国防等多个方面对印度的施压——将印度从美国的普惠制中驱逐出去;阻止印度以优惠价格从伊朗或委内瑞拉购买石油;不让印度购买俄罗斯S-400系统等主要武器……这些高压举措加剧了莫迪的挑战。“要知道,眼下印度经济正以5年来最慢的速度增长,失业率处于45年来的最高水平。”

在《印度斯坦时报》看来,特朗普一系列对印打压,成功地将美国塑造成一个“不靠谱”的伙伴,无意中鼓励印度采取措施对冲风险。“特朗普政府的任意性和独断专行,给印度带来不断上升的成本。在外交上,为了建立讨价还价的筹码、阻止变本加厉的恃强凌弱,反击往往是必要的。”

美印关系“大盘”不破

印度的回怼将对美印关系“大盘”造成何种影响?会不会招致美国报复?

《印度教徒报》援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说法称,目前尚未宣布对印度采取贸易行动,但会继续向印度提出市场准入方面的担忧。上周有媒体透露,美国正考虑对印度发起“301调查”。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干城认为,印度此举是对美国取消普惠制做出的反应。但相比普惠制涉及约56亿美元商品,印度的反制措施仅涵盖2亿多美元商品,数额显然不对等。可见莫迪政府是迫于国内政治压力做出的反应,而非真刀实枪的报复。对美国来说,2亿多美元的关税负担近乎“无感”,估计不会再予以反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所长胡仕胜认为,美印经贸摩擦不会对两国整体关系造成很大冲击。第一,虽然一年来美国确实对印度打出“关税牌”,但这并非美印双边矛盾所致,而是美国解构现行经贸体制的一部分,对其他美国盟友也“照打不误”。第二,美国对印度的关照程度超过对它施压的力度,包括将宣布取消普惠制的时间安排在莫迪胜选之后等等。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美国希望通过军事合作和安全防务上的“悉心关照”,将印度纳入美国的战略体系,鼓励其对冲中国影响力,配合美国搞“大国竞争”。所以它需要利用印度,避免“惩罚过火”。

至于“301调查”,胡仕胜认为美国有发起调查的可能,因为WTO仲裁体制被美国搞废停摆,华盛顿惯用国内法对别国施压,可能瞄准印度的制药、摩托车零部件领域。但印度也不是“吃素”的,它经常对美国提起反倾销。“只要特朗普不对印度软件业开刀,不挤压印度服务业,同时在安全战略领域拉拢,美印关系稳定是可以预期的。”

“香饽饽”面临选择纠结

《华盛顿邮报》指出,印度此时宣布贸易反制时间微妙。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将于24日至30日访问印度、斯里兰卡、日本和韩国(其中访印预计为25、26日)。他的四国之行旨在深化美国印太战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也刚刚发表针对美印关系的讲话,敦促莫迪政府加强改革,进一步开放市场和经济,并表示将在不久后访问印度。而在月底召开的G20大阪峰会上,特朗普与莫迪预计举行会晤。

根据印度媒体的说法,蓬佩奥在访问印度前的一次重要政策性讲话中,引用了印度大选流行口号——“莫迪让一切成为可能”,希望把美印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蓬佩奥在讲话中强调美印“拥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观”,表示美印必须接受对两国都有利的战略框架。他指出,特朗普政府已允许美国企业向印度出口更多高科技军事硬件,包括武装无人机和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等尖端防御平台。“我们还启动了Asia EDGE项目(在亚洲“通过能源增进发展和增长”项目),帮助印度筹集私人资本,以满足其获取能源以及能源安全的需求。”

胡仕胜认为,特朗普、蓬佩奥等人与印度方面的接触,一是对新德里进行安抚,平息印方因贸易问题点燃的怒火。二是劝说印度在地缘政治领域与美国的合作。月初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印太战略报告》中30多次提到印度,突显印度的分量。

“印度现在是香饽饽,处在有利的地缘政治环境,”胡仕胜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竞争面更加突显,会给地区带来一系列剧变,印度是不是为此做好准备?”在他看来,印度将面临两个层面的二元结构选择难题:能否既与美国在安全上走近,又在经济上与中国加强合作;能否既在硬件上与中国构筑更多符合发展中国家需求的产业链布局,又在软件上保持同美国相互依赖的关系?

胡仕胜指出,蓬佩奥的讲话,折射出美国想通过印度感兴趣的军民融合、能源发展等项目等拉拢莫迪,目的是把中国在资源市场、科技市场、商品市场的“蛋糕份额”切割出去。尽管美国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是开拓者和领先者,莫迪也有借此带动“印度制造”的愿望,但印度不满美国封堵它与其他国家安全合作的大门,而且担心失去防务独立性和自主性,这些都让美国对印度的拉拢打折扣。

赵干城认为,美印的经贸摩擦不会对莫迪和特朗普在大阪的会晤带来太大影响。蓬佩奥访问印度,一方面为“特莫会”铺路,一方面会回避双方经贸矛盾,而把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部分与印度交底。虽然美国试图说服印度不要与中俄走近,但刚刚过去的上合峰会表明这种想法只能是一厢情愿。

在赵干城看来,目前地缘环境对印度有利。“中美贸易摩擦前景堪忧。印度是美国在亚洲后备市场中的重要一环。在美国眼中,印度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国家,可以部分地替代中国市场。而印度在高科技领域也不会对美国构成压倒性优势。与它打交道足够安全,可以放心。”

“长期恋爱但不结婚”

印度知名战略家拉贾·莫汉认为,美国偏离传统的经济和外交政策,大搞单边主义,增加了国际和地区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给印度带来不少麻烦和挑战,因此印度需要在外交政策上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国际环境。

《国家利益》杂志写道,从小布什第二任期开始,美国将重点放在反恐、核合作和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等问题上,加强了与印度的关系。2016年,奥巴马政府将印度指定为“主要国防伙伴”,赋予印度与美国最亲密盟友相称的地位。在“特朗普时代”,美印精心策划了首次“2+2”部长级对话。于是乎,一种说法认为美印正形成事实上的联盟,巩固印度洋上的民主堡垒,并应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不断扩大的影响力。事实上,这种说法只是听上去诱人而已,必须持保留态度。

“美印处于长期恋爱关系,但并无结婚的迹象。”《国家利益》指出,印度和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一样,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它的利益并不总是与华盛顿的优先事项一致。更需要注意的是,新德里把战略上的“两面下注”作为外交政策的关键原则,确保自身安全和持续的行动自由。

例如,美国要求印度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但印度和伊朗之间的贸易、文化和语言联系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同样,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当时两国在许多问题上大体保持一致……印度作为地区大国,展现出越来越强的自主意识,不愿成为美国在地区事务中的马前卒,这难免会与“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发生碰撞。

“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美印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得多,而且这种势头可能会持续下去,”《国家利益》称,“然而我们不该忘记,大多数印度人仍遵循不结盟、多元结盟(multi-alignment)或简单中立原则。美国在奉行印太战略时,必须认清这一现实。”

《印度斯坦时报》认为,“多元结盟”是莫迪外交政策的主题。与冷战时期被动的不结盟做法相反,多元结盟寻求主动与不同大国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同时支持印度的战略自主权。在这一更大的战略中,印度与美国建立强有力的关系至关重要,但不能以牺牲印度利益为代价。

胡仕胜认为,通俗地说,“多元结盟”就是一种动态的战略平衡,实质上仍是不结盟,即不是所有事件都寻求对抗或合作,而是就事论事,在某些方面与中国合作,在某些方面则响应美国的期待。赵干城认为,印度在对华政策上尽量不与中国发生冲突,并搁置难解议题。莫迪会秉持与习主席武汉会晤的精神,理性地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不公开选边站,不加入可能导致新冷战的阵营。中印的合作共赢是可以预期的。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