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猪饿死的“养猪第一股”:老板白手起家赚43亿,今遇退市风险

7月18日晚间,*ST雏鹰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连续10个交易日(7月5日-18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交易规则》的有关规定,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不包含停牌日)的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文 | AI财经社 兰嘉心

编 | 梁夜

獐子岛跑贝、雏鹰绝食猪、东阿长寿驴,被股民调侃为“A股三大动物学奇迹”。如今,雏鹰农牧率先遭遇“生死劫”:昔日的“养猪第一股”,已经半只脚踏出A股。

7月18日晚间,*ST雏鹰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连续10个交易日(7月5日-18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交易规则》的有关规定,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不包含停牌日)的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公司表示,公司董事会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上述情况。截至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开展。公司管理层正在与相关债权人积极推动债务重组相关事项,努力解决公司债务问题,为后续公司的持续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7月5日开始,*ST雏鹰股价连续10个交易日低于1元。截至7月19日收盘,*ST雏鹰股价仍不足1元,为0.89元/股,总市值为27.9亿元。

侯建芳曾靠借200元白手起家,23年后身家达43亿元。不知如今,他还能带着负债182亿元的*ST雏鹰走出危局吗?

没钱还债,利息“肉偿”

雏鹰农牧的危局是从而立之年开始的。

2018年6月,雏鹰农牧首度披露,创始人侯建芳所持已质押的股票触及平仓线,可能存在平仓风险。雏鹰农牧出现资金链紧张情况。

5个月后,因债券违约,雏鹰农牧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2018年11月,雏鹰农牧宣布,因未能筹措足额偿债资金,有5亿元超短期融资已构成实质性违约。为此,雏鹰农牧提出解决方案:本金以货币延期偿还;利息以火腿、生产肉礼盒等产品支付。彼时,“欠债肉偿”的做法也让雏鹰农牧大火了一把。

还了这笔债,下笔怎么办?雏鹰农牧只能一次一次发布公告,却无计可施。

2018年12月,“18雏鹰农牧SCP002”违约,不能按时偿付,本息共计10.55亿元;2019年6月27日,雏鹰农牧再发公告称,公司最近一期的“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公司债券”于6月26日到期后,未能如期兑付。

没钱还债的雏鹰农牧只能以“加快存货售出、积极处置资产、政府介入引导协助”等言辞安慰债权人。

悲催的是,自2014年起便在股权质押上大手大脚的雏鹰农牧,也再无股权可质押。公告显示,截至7月15日,*ST雏鹰实际控制人侯建芳持有公司股份12.4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9.75%,并被全部冻结。

今年4月25日,雏鹰农牧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ST雏鹰总资产196.4亿元,总负债182亿元,其中已逾期债务超4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2.68%。

同天,雏鹰农牧因2018年年报“非标”,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外界也因此质疑其财务舞弊。随后,公司股票在18个交易日吃了17个跌停版,长期徘徊在1元左右,成为岌岌可危的“仙股”。

买不起饲料饿死猪

股权冻结,资产查封,猪成了唯一能够为雏鹰带来现金流的资产。但谁能料到,不速之客“非洲猪瘟”又让雏鹰农牧的自救之路雪上加霜。

去年8月,沈阳发生首例非洲猪瘟,随后传播至多地。之后,生猪禁运,猪源积压,猪价显著承压,养猪企业深度亏损。

据招商证券研报显示,我国生猪由北向南的运输线路几乎被全部封锁,产销区间的运输呈现割裂状态,造成了销区价格暴涨(浙江部分区域高达20元/kg)、产区价格低迷(河南猪价维持在11~12元/kg)。猪卖不出去,抵债价格也被不断压缩,从最开始的100元钱一头到50元钱一头,后来就是20元钱一头也没人接手。

据河南《大河报》报道,2018年9月中旬,市场传闻雏鹰已经开始出现猪被饿死的情况,这在后来被无数人当做一个谎言和笑话。侯建芳坦言:“猪又不是像桌子一样,放在那儿就行了,猪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喂它吃,我们刚出事时所有的猪一天都要吃950万元。”

2019年1月的业绩公告更让传闻坐实。《业绩修正公告》中,雏鹰农牧将2018年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下调到亏损29亿元到33亿元。这相比2018年10月预计的全年亏损15到17亿元,几乎翻倍,而2017年的全年业绩为盈利4518.9万元。引起舆论哗然的是公告内这样一段话:由于资金紧张,饲料供应不及时,公司生猪养殖死亡率高于预期。

半年时间,情况一直未好转。7月12日,*ST雏鹰发布了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8亿元~16.2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7.74亿元。

*ST雏鹰将预计亏损归结于两大原因:第一,公司2019年上半年公司生猪出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且生猪养殖成本有所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第二,公司目前的负债规模较大,财务费用较高。

从200元起家到养猪第一股

如今深陷债务困境*ST雏鹰,或许和“雏鹰”模式及大举扩张有关。成也于此,败也于此。在此之前,“雏鹰模式”曾将公司送上A股。

1988年,自高中毕业后,侯建芳靠200元钱开了个养鸡场起家,“就连200块钱都是借的”。养鸡步入稳定后,侯建芳开始琢磨养猪。1994年,侯建芳批量引进了一批纯种猪。

事实上,在创建养殖场的10余年中,侯建芳并非一帆风顺。2003年的非典、2004~2005年的禽流感,2006年的高热病,时刻在考验着雏鹰农牧的抗风险能力。

这一次,为抵御“猪周期”等带来的风险,2006年,在侯建芳的主导下,雏鹰农牧开始改革“公司+农户”的传统养殖模式,打造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雏鹰模式”,走轻资产路线。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雏鹰农牧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模式,我们通过自己的全产业链,为农户提供包括种猪、猪舍、饲料、疫病防治等全部服务,农户只需要负责养殖,最后农户再以市场统一价销售给公司,养得好多得,养得差少得,但同时也设置了保底利润。”

2010年,雏鹰农牧在中小板上市,被业界誉为“中国养猪第一股”。上市后,雏鹰农牧两次对“雏鹰模式”进行调整。

大举扩张引爆危局

自2015年起,侯建芳将“雏鹰模式”调整为“公司+合作社+农户”,将猪舍有条件转移给合作社,分担损失。

在合作社与公司签约合作意向书时,需要向公司缴纳不少于筹建合作社总投资额的20%,其余不足部分由合作社自筹或向金融机构融资。当资金无法到位时,公司便先借款给合作社用于其工程建设,待银行资金到位后,合作社将归还借款。

截至2018年9月末,雏鹰农牧已对与其有业务合作的226家合作社提供了共计近12亿元的财务资助,占2017年度净资产的24.15%。

同时,侯建芳也在筹划涉及更多的领域,并将这一举措称为“产融结合”。

其中比较有名的动作包括,2015年,成立“新融农牧”以提供生猪养殖产业链上的金融服务;2017年,雏鹰农牧以12.42亿元参与辽宁昌图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制改革等。同时,在此期间,雏鹰尝试收购新三板公司广安生物、民正农牧等多家公司,导致投入大量资金。

而在此期间,侯建芳曾拿出1136万元支持儿子侯阁亭创办微客得科技,成为侯阁亭入主知名电竞俱乐部OMG的第一桶金。2006年,其又豪掷5亿元,与WE俱乐部高管控制的上海竞远投资共同成立电竞产业投资基金。

一连串的举动也引来深交所对其“主副业颠倒”的询问。2019年5月,问询函写道,2018年公司互联网、类金融及其他业务的毛利率大幅增至95.44%,而上年同期为37.54%,要求公司详细说明该业务的具体内容,在公司生产经营困难且该业务收入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毛利率仍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

这便不难理解侯建芳曾高能公开表示,“当下雏鹰将更加专注主业,不再布局别的板块”。

或天灾或人祸,均成困住*ST雏鹰的泥沼。令人唏嘘的是,同样有养猪业务,本地的双汇却活得较好。相比于去年亏损38.64亿元的*ST雏鹰,双汇大赚了49.15亿元。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