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病人活动轨迹、转运接触者……他们是追着病毒跑的“隐形医生”

疫情报告电话响起

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采集样本送检

深入感染环境……

在集美有一群人,他们是抗“疫”战斗的主力军,是追着病毒跑的“隐形医生”,他们就是集美疾控人。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转运、消毒污染环境,这其中疾控人发挥着主力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集美疾控中心迅速成立防控领导小组,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组、密切接触者转运组、消杀指导组等多个工作组,科学有效运转,保护辖区人民健康。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

揭秘这群与“病毒”赛跑的人

抽丝剥茧搜寻病毒蛛丝马迹

“嘟嘟嘟……”电话铃声响起,“这里是疾控值班室,有一份流调函需要你们立刻处理……”接收到指令,集美疾控流行病学调查组迅速前往医院展开流调工作。

调查组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前往“战场”,面对大家避之不及的发热门诊、可疑病例,他们不畏逆行。

来到医院,流调组开始收集患者发病前14天的活动,以及发病后到就诊期间的活动轨迹,接触的人员,不放过一丝病毒的线索,判定可能的感染来源,找出发病后的密切接触人员进行隔离,流行病学调查组不错过任何细节,为疫情防控筑牢防线。

其实,医院流调仅仅完成了流调工作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进一步分析整理、形成报告,有些内容因为患者的回忆偏移、隐瞒,可能导致漏判,这些工作需要其他部门反复开展补充调查核实。

这支队伍大部分由厦门XMFETP流调现场处置班学员组成,具备丰富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经验。

流行病学调查组组长 章冬:

准确严谨的流调工作,是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的基础,为后续转运密接和消杀工作提供依据,是控制增量的第一道防线。

逐月追星 逆转疫情“变数”为“定数”

紧张的流调工作告一段落,集美疾控密接转运组收到的是一张写着密切接触者的名单,工作任务是送至定点酒店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一天下来,有时会收到十几份协查函,而一份协查函可能就需要追踪多达40多个密切接触者。

转运工作并不简单,密切接触者往往带着抵触情绪,运转组往往要花费大量精力与社区、密切接触者沟通。

集美疾控密接转运组组长 许朝锋 :

本着专业、耐心、负责的态度,我们要告知他们隔离观察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安抚他们的不安情绪。

转运任务存在感染风险,集美疾控转运组一部分辅助人员并非医学出身,面对战疫,他们积极接受培训,克服对病毒认知不足的恐惧心理,奔赴抗“疫”前线、全身心投入战斗。

防护物资宝贵,穿上防护服后,组员们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一坚持就是四五个小时。

转运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送至集中观察酒店,但这往往不是工作的终点。他们与完成转运的密接人员保持线上互动,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组员们将这项工作称为“售后服务”。

密切接触者是可能的潜在感染源,要求我们一旦掌握信息就要立刻行动,绝不能让潜在危险游离在外。

许朝锋说,转运任务下达时间不定,即使是凌晨三点也要闻令而动,队员们在路上“逐月追星”,只为早日将疫情“变数”逆转成胜利的“定数”。

一网打尽 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疫情处置后,集美疾控疫情防控消杀组迅速行动起来,穿上白色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全副武装进入疫源地进行终末消毒。“今天跑了七处消杀,收摊、回家。”忙碌了一天,消杀指导组组员在微信群组里故作轻松地说道。

为了应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集美区疾控疫情防控指挥中心通过系列培训指导和业务骨干实战带队,迅速培养起了一支有效应对疫情指导消杀工作的队伍。

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先后前往厦门北站、高速路口交通卫生防疫站点、酒店等重点区域指导协调消杀工作;对镇街工作人员和消杀公司人员进行消杀药品浓度配比、防护服穿戴等方面进行现场培训,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全力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而每天,集美疾控中心的电话此起彼伏,信息员忙碌地记录着各种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后勤人员负责一线人员饮食起居、物资采购、派车协调,为战友们的冲锋陷阵提供充分的保障。中心他们还整理素材,在公众号上发布防控知识,为居民提供科学权威指导。

疾风知劲草 烈火炼真金

致敬!

▌集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东南网记者:李霖

▌图片提供:集美疾控

▌编辑:李蕾 责编:欧阳端凤

▌编审:刘意婷

▌天下集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向“隐形医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