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来大漠戈壁的“后浪” 如今过得怎么样?

新华网乌鲁木齐5月26日电题:那个来大漠戈壁的“后浪” 如今过得怎么样?

杲均丰

按现在网络用语,六年前的陈然算是个标准“后浪”。

如今,已是33岁的陈然看着网上关于“后浪”的话题讨论,也感慨自己“后浪入海”。

“一道选择题”

“清华毕业”“法律系硕士”“北京优秀毕业生”,由于选择毕业来新疆,所以当这些标签打在27岁的陈然身上时,他的压力非同一般。

“那时也有媒体报道采访我。但大多是围绕一种从北京来到新疆的突兀感,注意力集中于‘清华’这个标签。让人有种来这是不太明智的决定,或者是在北京混不下去才来新疆的感觉。”陈然说。

彼时的陈然也有其他选择,赴欧洲留学,或留在北京去待遇丰厚的国企。但出生于军人家庭的他,幼时就梦想长大参军。“毕业时候觉得,虽说兵团不是正式的军事组织,但那份光荣的历史,也一定程度圆了自己的梦。广阔天地,建功立业大有可为。”

谈起这份决定,陈然滔滔不绝。仿佛一下将他带回2014年的那个夏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清华大学进行人才招录,他没犹豫第一个报了名。“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是他满腔抱负、热血澎湃的时刻。

少年一往无前,现实却有些坎坷。朋友、同学对于他的决定不太理解。由于距离原因,相恋多年的女友和陈然也分了手。

“尽管说选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那种感觉还是会让人有些不知所措。”陈然坦言,比起经常流鼻血的水土不服,心理上的不适应更让人焦急。

2020年1月1日,陈然坚守在办公岗位,研究农场“党建工作年”工作部署情况。受访者供图

2014年10月5日,国务院发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和发展状况。那一刻,陈然感觉自己的决定得到了肯定与鼓励。

他说,那时自己满脑子都是在学校经常听到的那句:“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

“一份使命感”

2017年12月,陈然选择了告别,只不过告别的是乌鲁木齐,去的是南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这个决定出乎所有人意料,毕竟经过3年的成长,陈然已不再是懵懂的少年,在兵团党委办公厅的工作已轻车熟路,发展的机会更多。

“可心里总有一股劲,觉得这不是基层的热土。自己还年轻,想离泥土再近一些。”因为经常接触几代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感人故事,“到基层去”,早已是陈然心底埋下的种子。

经过极力争取,陈然心中的种子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发芽,戈壁和风沙成了他新的记忆,伴着因嘴角干裂和上吐下泻辗转难眠的夜晚。

“作为一个在水边长大的福建人,以前没想过到南疆,毕竟印象中这里一点水都没有。”陈然说。

陈然更没想到,落脚图木舒克市,为他打开了书写青春篇章的广阔平台。

凭着一股拼命劲儿,陈然愣是在当地史志工作底子差、基础薄、历史欠账多的情况下依靠日夜调研,编写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年鉴(2018)》,同时起草兵团第三师全会工作报告、脱贫攻坚工作报告等多项重要文件、文稿。

2020年5月19日,陈然为农场居民穆太力普·吐尔逊讲解创办农工合作社的政策。受访者供图

“以前总听‘笔耕不辍,以文辅政’。没想到现在天天干的就是这个,可能这就是我天生的使命吧!”陈然说。

“一种小确幸”

六年时间,从兵团发展的围观者转为亲历者,陈然的生活轨迹也慢慢发生变化。

“同学有做律师的、有做生意的、有在国外上学定居的、也有在北京娶妻生子的……”说起好友们的生活,陈然不免感慨,“现在都只能在朋友圈看到他们了。”

2020年3月13日,陈然在养牛合作社为阿里木江·艾依提传授养牛“致富经”。受访者供图

“不过,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感觉身边充满了活力。所以其实尽管和朋友们见不到面,工作生活也没什么重叠,但我们都是为了这个时代在奋斗。”说起和朋友们的交集,陈然说。

这些年轻人很多都是陈然的学弟、学妹。2019年,在陈然的推动下,清华大学在三师图木舒克市设立南疆第一个研究生短期挂职基地,同期引进5名研究生骨干进行为期26天的挂职锻炼,借助清华大学人才优势推动三师图木舒克市招才引智,开启了三师图木舒克市历史上第一次校地合作。

如今,三师图木舒克市已成功举办历史上第一期清华大学培训班,组织50名三师图木舒克市机关部门、团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培训。

“现在有好政策,有机会和平台,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兵团、来建设兵团。现在我能为兵团发展做一份贡献,就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谈起这几年的生活,陈然说有种小确幸。

“我觉得自己也算是后浪中的一朵,尽管每朵浪花都将涌入江河湖海,但也看你这朵浪花,是直接躺在平静的水面,还是选择走过暗礁、碎石,经过历练,变成海浪,涌入大海……”陈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