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夜市因脏乱被叫停,管理跟上摆地摊才能长久

那么,如今重建地摊经济,而关于怎样摆地摊、摆地摊要遵守怎么样的规则,该有一个法律法规的详细说明。是任何人想卖东西都可以去摆个摊,还是需要办什么证件符合什么资质?有了更明确的说法,让城管在管理上、摊贩在维权上都有法可依。而这应该是做在恢复地摊经济之前的工作。

地摊经济最近成了网络热词。有地方城管给小贩打电话邀请去摆摊,有地方专门设摊贩规范点要大力发展地摊经济。疫情后期,地摊经济被当做解决低收入群体、失业人群的就业,同时方便老百姓买东西的“新探索”。

不过,问题很快随之而来。6月2日,有网友称,大连一夜市开放后,附近出现交通堵塞、卫生“一片狼藉”等情况。目前,该夜市被停业整改。

环卫工人正在清扫 转自网友“大白的vlog ”

不难想象,随着地摊的回归,城市的市容市貌、交通情况、城管商贩关系等方面必将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大连因为夜市现交通、环卫问题,成为进入舆论视野的第一个城市,不是给地摊经济泼冷水,而是提醒城市管理者及时注意到这些负面效应,提醒他们需要在地摊回归和城市管理之间寻求平衡和共赢。

舆论谈起地摊经济,多是有一种对城市烟火气的怀念之情。事实上,地摊不仅仅是城市情怀的点缀,它是正常经济生态的一环,很多居民需要购买便宜的蔬菜、水果、小吃以及日常用品,而摆地摊也是很多人的谋生手段,以此撑起一个家。只是,随着城市化发展,特别是一段时期内申请文明城市对市容市貌的严苛要求,地摊经济成为灰色经济。小贩和城管搏斗多年,以失败告终,如今地摊在很多大城市几乎消失殆尽。

此次放开地摊经济,能满足民众消费需求,能为低收入群体、失业人群提供一个谋生的路子,是疫情下的关注民生之举,对谁而言都是甜头。而这个甜头有些城市已经尝到了,自3月出台政策允许商贩临时占道经营以来,截至5月21日,成都已增加就业岗位超10万个。

随着地摊经济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各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将是:在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缓解就业问题的过程中,如何辅之以配套的管理措施,让“地摊经济”真正活起来,在火起来的同时,尽可能少出现影响交通、卫生脏乱差等负面效应。

影响交通、卫生脏乱差是地摊的伴生问题。在以前地摊横行、管理松散的年代,路边的人行道被菜摊、水果摊占满,摊贩随意把菜叶、腐烂的水果丢在路边,晚上撤摊后人行道更是成为“垃圾路”。而那些长久以来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其脏乱差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天天被投诉。多年治理无甚成效,最后占道经营被取缔,街道终于彻底清净、干净了,而代价便是摊贩的消失。这种治理不好就取缔的管理方式,断了很多人的谋生之路。

避免走“治理不好就清退”的老路,就需要各地加强对“地摊经济”的规范化管理,努力从法律法规、执法规范、鼓励政策等多个维度,让措施更加精细化。从目前各地出台的地摊回归的相关规定来看,都有明确划分摆地摊地点。可这远远还不够。

在济南环联商贸城夜市,市民开启“逛吃”模式。

首先是法律法规管理的问题。摆地摊的,以前又叫个体工商户。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个体工商户条例》规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的管理办法,由各地人民政府根基当地实际情况规定。所以,到目前为止,对流动摊贩的管理都是任由各地各市各县各街道自己定规矩。

到了真正跟摊贩接触的执法者头上,就是城管说你合法就合法,说你不法就不法。正是因为“地摊经济”相关政策较为空缺,导致治理流动商贩那些年,因为身份和管理问题,城管和商贩双方关系异常紧张,甚至引发了不少流血冲突。

那么,如今重建地摊经济,而关于怎样摆地摊、摆地摊要遵守怎么样的规则,该有一个法律法规的详细说明。是任何人想卖东西都可以去摆个摊,还是需要办什么证件符合什么资质?有了更明确的说法,让城管在管理上、摊贩在维权上都有法可依。而这应该是做在恢复地摊经济之前的工作。

目前,各地出台的规定,除了对摆摊点的划分,其他方面还没有什么详细的说明。比如,小吃摊贩的环卫问题,摊位如何处理自己的垃圾,是自备垃圾桶还是街道统一发放?环卫问题不合规有什么处罚?这些都应该有详细的规定。而精细的规则上,对城管规范执法规则也应该有详尽说明。城管角色是管理地摊经济里最重要的一环。明确好城管执法边界,对地摊经济的管理事半功倍。

此外,地方也应该在食品安全、防疫检测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目前虽然是疫情后期,防疫抗议也还不能放松。

总之,地摊经济的放开,要有规范、有管理、有秩序。一哄而上,无规则无管理,很容易走向一哄而下的结局。所以,对回归的“地摊经济”的管理,如何兼顾民生和城市环境,也将成为城市管理的一种考验。地摊经济作为正常经济生态的一环,理应在此次回归后长存下去,而不是仅仅作为提升消费、降低失业率的过渡办法,昙花一现。

(来源:狐度工作室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