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关键风险点!
来自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夏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南京市疾控理化科对玉米、五谷杂粮还有酱油等调味品中的黄曲霉毒素采用亲和免疫-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
对于食品中的
黄曲霉毒素及其危害你了解吗?
黄曲霉毒素是什么?●●
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产毒菌种主要为黄曲霉,而黄曲霉最容易在玉米、花生、五谷杂粮中滋生,且温度在24~28℃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黄曲霉菌产毒量最高。
黄曲霉毒素可怕吗?●●
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人们熟知的剧毒药砒霜的68倍,比眼镜蛇、金环蛇的毒汁还要毒,比剧毒农药1605、1059的毒性强28~33倍。
它引起人的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脏,发生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临床表现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等;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至抽搐而死。
它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比3,4苯并芘大4000倍。它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
黄曲霉毒素怎么检测?●●
一般检测用到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免疫化学分析法、液相色谱等化学分析法,另外还有一种简单接地气的检测方法,巧妙利用眼鼻观察,如果发现霉变,那就给一类致癌物应该有的尊重!!把发霉的五谷、变质的食用油、调味品扔掉!扔掉!!扔掉!!!
来源: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南京(版权归原创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南京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