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张金良:用科技力量守护黄河安澜 是新时代治黄人的使命

2019年9月,是黄河治理史上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自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如今,正值这一国家战略实施一周年之际,中国网议库平台、中国网黄河频道联合专访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张金良。

作为一名治黄科技工作者,张金良深度参与黄河治理已有35个年头。他长期从事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研究,担任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南水北调西线、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等重大工程设计总工程师。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岁岁安澜,作为接棒者、建设者、见证者,张金良从治黄人的角度,讲述、解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一年来看到的变化、黄河水沙治理的关键、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治黄规划。

黄河老牛湾风景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黄河流域发展按下“快进键”。张金良说,这一年来,黄河流域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首先是生态保护的意识不断加强”,张金良说,如今黄河流域的治理思路已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为主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为主;水资源管理的思路更加强调节水控水,从思想上认识到水资源是最大的刚性约束,水资源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发展理念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一年来,沿黄各省区的思想认识和发展观念已经统一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路子上来;全社会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治理黄河“一盘棋”思想得到显著提高;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社会关注度显著提升。国内方面,国家各部委、沿黄各省区举行了一系列高层次专家论坛,研究解读重大国家战略。国际方面,亚洲银行、世界银行等重点围绕黄河流域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损害等问题,已开展多方面研究。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预计2021年开工

古贤水利枢纽工程 图片来源: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官网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张金良说,黄河水沙治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与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黄河水害隐患还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作为黄河水利枢纽建设的专家,张金良认为,为解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问题,必须尽快开工建设古贤水利枢纽,推进黑山峡、碛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构建完善的水沙调控体系,充分发挥水沙调控整体合力,提高黄河水沙的调控能力。

作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中的关键工程,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的进展备受瞩目。这一工程是《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确定的黄河干流七大骨干工程之一。古贤水利枢纽的设计总工程师正是张金良。他表示,古贤水利枢纽对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筑牢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古贤水利枢纽于2001年全面展开项目建议书阶段工作,2017年1月转入可行性研究阶段。2020年5月20日,水利部部长办公会对可研报告进行了专题研究。6月19日,水利部将可研成果审查意见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张金良介绍,目前,水利部联合晋、陕两省正在全力推进项目国家层面批复立项和初步设计阶段的有关工作,并已取得重要成果。

“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已被国务院列入2020-2022年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预计2021年开工建设。总工期9.5年,另有1.5年筹建期,预计于2032年完工。”张金良说,工程建成后,对完善水沙调控体系、协调水沙关系、解决小浪底水沙调控后续动力不足,恢复和长期维持下游河道中水河槽行洪输沙功能,修复保护下游河道和河口三角洲生态,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降低潼关高程,解决两岸生产生活用水,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用科技创新来支撑

1985年,张金良成为一名治黄科技工作者。作为黄河之治的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张金良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在治理黄河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张金良介绍:“我们创立库区滩槽同步塑造技术,深化了对黄河水沙关系和水沙调控规律的认识,避免了小浪底库区支流拦门沙的形成,使支流库容得以充分利用,充分发挥了大型水利枢纽的作用。”最近研究提出的“水沙关系协调度”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用以表征黄河水沙关系协调程度,为完善水沙调控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这些都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的重要探索。

泥沙问题是长期制约黄河重大水沙调控工程立项建设的世界级难题,含沙量百公斤级以上河流尚无成功先例。东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超高含沙量河流泾河(黄河的二级支流)干流上,工程前期论证历时60余年,均因泥沙问题没有解决而未能立项。“我们提出了水库双泥沙侵蚀基准面的设计技术和‘泄大拦小、适时造峰’的运用技术,破解了制约工程立项的泥沙处理难题。目前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全面开工建设。”

黄土高原地区现存大量淤地坝,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但存在溃决风险高、管护压力大、拦沙不充分三大问题。张金良说,治黄科技工作者们研发了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理论技术体系,可实现淤地坝防溃决、免管护、多拦沙三大目标,对促进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滩区历来是黄河下游治理的重点,但存在防洪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深刻矛盾。“我们研发拦沙库容多元化利用技术,利用小浪底拦沙库容,解决了下游滩区中小洪水的防洪问题;提出黄河下游生态治理新方略,通过构建‘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三滩分区治理’的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实现滩区高质量发展,现在原阳和长垣已启动试点,相信滩区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

张金良以亲身经历,讲述着依托科技创新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故事。今年5月,张金良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他再一次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要用科技创新来支撑。“这是水利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黄河白银段风景图

把黄河建设成为“幸福河” 必须“引凤筑巢”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关于“幸福河”,张金良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幸福河”的内涵应该包括河流健康和人民幸福两个层面。“河流在维持自身健康的基础上,能为整个流域的人民持续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能支撑整个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河才是幸福河。”对黄河而言,大堤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成为“幸福河”的基本前提。

要保障黄河健康,就要利用好科技的力量;要寻求科技创新,人才应是题中之义。“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张金良说,要建设“幸福河”,必须“引凤筑巢”,通过汇聚国内外各方面的技术精英,打造一支拥有一流专业水平的高素质专业化治黄人才队伍。

黄河源风景图

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新时代,黄河迎来了新机遇,黄河治理和保护也有了新的目标和任务。

张金良表示,预计到2035年,黄河将建成完善的防洪减灾和水沙调控体系,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建立完善的流域协同治理体系。

谈及未来,张金良说:“我们治黄人必须担当作为,牢记国家和人民的嘱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积极投身治黄主战场,查找治黄工程“短板”,加强治黄战略研究,破解治黄技术难题,努力谱写新时代治黄事业新篇章。”

(记者:张宁锐 江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