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星陨落!四川南充籍106岁开国少将黎光逝世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12月27日上午,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黎光同志在南京因病逝世,享年106岁。

黎光将军

黎光,原名黎光裕,1914年生,四川仪陇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师长,副军长,南京军区工程兵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等职。黎光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黎光将军家乡仪陇县人民政府官网,至今还有一篇名为《个性强,作战勇敢”的开国将军黎光》的文章,介绍这位从仪陇大山里走出来的开国少将。

黎光将军家乡四川南充仪陇县人民政府网站截图

黎光,原名黎光裕,1914年农历九月十八日出生在仪陇县新政镇石板梁村黎家沟一个农民家庭。黎光6岁那年,他的爷爷、奶奶、父亲和妹妹相继离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并担起了养家糊口重任,割草、放牛、提水、除地……样样农活都得学着干。他什么苦都能吃,艰苦生活的磨练,使他养成了倔强的性格。

1933年8月23日,红九军解放了仪陇县城。9月初,红九军七十四、七十五、八十一团解放了黎光的家乡——新政,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地方武装独立连。黎光积极报名参加了独立连。这支由青年农民组成的武装组织很快发展到了400多人,于是组建成立了独立营。年仅18岁的黎光被选为独立营二连二排排长。

独立营成立后,首战新政大东山。黎光带着二指宽的竹叶刀英勇追杀敌人,第一次经受战争考验,就表现出了他英勇顽强。独立营首战告捷,受到红四方面军总部通报表扬,从此名声远扬。不久,独立营被调往巴中红四方面军总部,领取了枪支、弹药,正式编入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全营集体参加了红军。黎光任师部特务连班长,不久又升任排长。

1933年10月,四川军阀刘湘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对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六路围攻”,黎光随部队转战通江、南江一带,几乎天天打仗。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六路围攻”,把敌人赶到了嘉陵江以西。在攻打苍溪的战斗中,黎光所在的排奉命打掩护。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他的小腿,鲜血直流,疼痛难忍,但他仍咬牙追上了部队。不久伤口感染化脓,医生要他截肢,他坚决不同意:“我革命才开始,没有腿怎么打敌人?”他被转到红军总医院治疗,经尽力抢救,保住了他的腿。

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取得了强渡嘉陵江战役胜利后,开始长征。这时,黎光任二六七团二营四连排长。由于张国焘分裂红军,黎光同许多红四方面军干部战士一起经历了三次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困苦。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终于在甘肃会宁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艰苦卓绝的长征,使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也使黎光和他的战友们锻炼得更加坚强。193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黎光任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一营一连排长。1939年1月,黎光被调任冀中军区三分区二十五大队队长。由于他作战勇敢果断,决心大,并身先士卒,常常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善打硬仗,在任(丘)河(间)霸(县)一带名气很大。

1941年秋,他任冀中军区十分区二十九团团长。二十九团在冀中平原打出了威风,受到了军区表彰。吕正操司令员曾称赞黎光“个性强,作战勇敢,决心硬”。1945年,黎光调任十三分区二十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开辟察南根据地的战斗,多次与敌伪军激战,巩固和发展了察南根据地。

1945年8月20日,黎光率领二十团,趁夜攻进张家口,乘敌人慌乱之机先后占领了赐儿山、根本博司令部、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电台、银行、飞机场、火车站、电厂、伪警察局等处,并分头布置了警戒,基本控制了全城。当晚,黎光到张家口市电台,正式宣布我军解放张家口。二十团在张家口还攻打下了柴沟堡、天镇等地。黎光随即被调到独八旅任副旅长,以后他参加了攻打正定、五池、正太及著名的清风店等战役。

1948年,黎光任华北军区七纵队二十一旅旅长。1949年,他在唐河边指挥部队阻击从保定出来的敌骑兵队,打退敌人的多次冲锋,又乘胜追击,与友邻部队一起解放了保定。他又率部日夜兼程过黄河、沙河,一直逼到北平城南,在廊坊与四野部队会合。该旅接受了封锁永定门的任务,和主力部队一起包围了傅作义军,为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贡献。

全国解放后,黎光调六十六军一九八师任师长。不久,调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2年7月,他参加抗美援朝,任六十八军二O二师师长。参加了著名的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1954年任六十八军副军长。1956年任连云港要塞司令员。1958年任上海吴淞口守备十五师师长。1962年任南京军区工程兵司令部副主任、主任。1978年,任南京军区司令部正军职顾问。

1955年,黎光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2年7月,按副兵团待遇离休,后居住在南京。

一直以来,黎光将军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经常带信鼓励家乡的亲属,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把家乡建设发展好。2017年4月,他还提出要回老家看看这些年的变化情况,但组织和家人考虑到他已是103岁的高龄,未让他成行。在家乡的亲属得知后,把当地的近年来的发展和建设成就摄制成照片、视频发给老人,他看了非常高兴,连说“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