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画师” 专为罪犯画“心理”

图片
“我查一下……大概有1200多例。”念出这个数据时,何金弟微怔了一下,随后露出腼腆又自豪的笑容。这是2008年至今,他通过危险性评估筛查出存在暴力、逃脱、自杀自残等危险的罪犯人数。
何金弟,杭州市西郊监狱四级高级警长,十余年来一直在监狱入监队从事危险性评估工作。从小何到老何再到何老师,何金弟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搭建起监狱罪犯危险性评估体系的四梁八柱,将一个个监管安全隐患掐灭在苗头。
师范专业出身的何金弟毕业后当了一段时间老师,当时就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受此影响,进入监狱工作后,他热衷于从心理层面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2007年,西郊监狱有两个报考心理咨询师的名额,彼时44岁的何金弟第一时间积极争取,但因年龄问题,最终没获得名额。第二次有报考名额时,不甘心的他再次申请,得到了领导支持:“你不怕辛苦,就去试试。”
这一试,试出了一个专家。在接受心理咨询师培训时,何金弟的成绩很好,短时间内就连续拿到三级心理咨询师和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
2008年,西郊监狱对罪犯的危险性评估工作成效一般。何不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危险性评估?“这项工作做好了,既能够保证监狱的监管安全,还能够帮助罪犯更好地改造。”有了这样的想法,何金弟开始钻研起来,一边实践一边学习,还多次自掏腰包向浙江大学、市第七人民医院的专家教授请教新理论、新技术。
图片
“及时鉴别出存在风险隐患的罪犯,有时候相当于救人。”2011年的一天,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罪犯吴某(化姓)状态不太好,于是找到何金弟,希望能够给吴某进行心理干预。“我晚上总是睡不着,一直担心外面的老婆出轨……我想自杀,方式都想好了,可早上醒来后想起5岁的儿子,又后悔……”跟何金弟面对面聊天中,吴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从吴某的语言和神情中,何金弟判断:他不是有简单的心理问题,很可能患有抑郁症。何金弟立即向领导报告,要求进行专业鉴定,并及时为吴某开出药物。用药配合着心理干预,不到一周,吴某的情绪慢慢好转……
离开监狱时,吴某专门找到何金弟,再次道谢,并保证自己再也不会回来。“听到这话,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想起当时的场景,何金弟忍不住笑了,“类似这样罪犯有自杀倾向的,若没及时发现,后果难料。”何金弟严肃地说。
2012年左右,一名罪犯因女朋友流产而情绪低落,改造消极,与人交流时也不着边际。管教民警以为他是性格使然加上受到打击才会这样,可何金弟接触后却坚持要请精神专家过来诊断。经鉴定,该犯患有精神分裂症和被害妄想症,“幸好及时做了鉴别,调整了改造措施”。
就这样,一个个存在自杀自残、暴力等危险的罪犯被何金弟筛查出来。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所有入监新犯都会在他手上做一遍筛查。“我把自己当成一张滤网,通过观察、结构性面谈、心理测试,给新犯画一张人物画像,有危险的及时筛选出来,力求没有遗漏。”
十余年里,作为监狱这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何金弟经常加班加点,最忙时要在7天内谈完193个罪犯,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半,几乎没停过。虽然忙,但“精准”是何金弟的一贯要求,他做出来的结论报告、罪犯画像基本上准确无误。
如今,何金弟带着一个助手,奋战在为新犯“画像”的一线,“相信实践多了,这个徒弟比我厉害。”他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