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晚上,88岁的医生成为大体老师

三湘都市报9月12日讯(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潘爱华 杨丽红)弥留之际,88岁的宾香悟老人,在救护车的护送下,从广西回到自己万般思念的家乡湖南。生前的时光,奉献给了广西柳州;去世后,把遗体捐献给湖南用于医学研究,这是这位老医生退休后的夙愿。
9月11日,老人回到家乡后,安详地离开了。家属第一时间联系上湘雅医学院的工作人员,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工作人员协助家属办理好捐献手续,并进行角膜捐献和遗体交接工作,宾香悟老人的2位儿女遵从老父亲遗愿实现承诺,完成角膜遗体捐献心愿。
图片
生前没能为家乡做贡献,身后选择成为一名大体老师
宾香悟出生于1933年1月,是湖南株洲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9年9月他参加工作,工作单位是湘北建设学院(现湖南科技大学)。1952年,宾香悟响应国家政策,从湘北建设学院前往广西柳州铁路中心医院支边,直到1993年退休。 退休前是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
湖南,对于宾香悟来说,是生他养他培育他的地方,是心里最牵挂的故乡。在广西工作了几十年,退休之后,宾香悟更加思念这里。“湖南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但是我这一生都献给了广西,我一定要报答我的家乡。”1993年,也就是退休那一年,宾香悟便和妻子商量着捐献遗体。
作为从事医学检验40多年具有高级职称的检验科医生,他深深了解国家大体老师(遗体)的稀缺,这算是为医学事业做贡献,也是他报答家乡的方式。
这一年,宾香悟写信与湖南医科大学(现湘雅医学院),2003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办理遗体捐献自愿登记。“我的器官能够捐献就捐献,不能够捐献,就把我整个躯体作为医学院解剖用,交由新的学生。”2020年1月28日,宾老留下遗言:“人总是要死的,要死得其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愿将我的躯体自愿无偿的捐献给医疗卫生事业,这也就是一名党员最后的一点贡献吧。”
他从湖南来到广西工作40多年,想在逝世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给湘雅医学院,回报自己的家乡。作为从事医学检验40多年具有高级职称的检验科医生,了解国家大体老师(遗体)的稀缺,算是为医学事业做贡献。宾香悟老人曾说“我的器官能够捐献就捐献,不能够捐献,我就把我整个躯体作为医学院解剖用,交由新的学生。”2020年1月28日宾老留下遗言“人总是要死的,要死得其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愿将我的躯体自愿无偿的捐献给医疗卫生事业,这也就是一名党员最后的一点贡献吧”。
图片
一家三代都是器官捐献志愿者,儿子离世后捐献器官救活了三名患者
“父亲很早就和家里说过这件事,母亲也是知道的,而且也支持父亲的这个伟大义举,作为子女,心里其实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情,但是最后还是尊重父亲的遗愿。”今天,宾老的女儿宾斌回忆起父亲的音容笑貌,悲痛不已。
这个家庭中,宾香悟老人不是第一个心怀大爱的成员。2016年,老人的二儿子宾毅突发脑溢血去世,将眼角膜、肺、肾等脏器无偿捐献,救活了三名患者。2017年2月8日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道德观察栏目播出“全国模范检察干部”、“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柳州铁路运输检察院原司法警察宾毅同志先进事迹的专题片《生命的延续》。
“为国为民多奉献,永留清白受人尊。”这是宾香悟自撰的一句诗,也是他对儿女们的期许。在世时谈起二儿子,宾香悟悲痛肯定:“宾毅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好党员,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生命还在延续。”
2016年2月29日,宾香悟老人的儿媳与孙女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三代人的传承,是一个生命延续在另一个生命中,一代人的精神继承到下一代身上。
感言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读博士张启磊见证宾香悟老人的捐献工作。 “我参与了百余位像宾老这些大体老师的取脑工作,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为我们的医学研究和教育做出的卓越贡献。正是因为这些宝贵且唯一的样本资源,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医疗提供新的希望。”张启磊感言。经长沙爱尔眼库实验室各项评估,宾老的角膜虽然不符合移植条件,但可以用于科研教学 ,可以破解临床上的眼病难题,为更多患者带来光明的希望。
延伸
如何进行遗体角膜捐献登记:
一,网上登记:微信搜索“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进行志愿登记;
二,现场登记:前往当地红十字会或遗体角膜接收登记站进行书面登记。
遗体、眼角膜捐献咨询联系电话:0731-82584949、1346755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