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应急学科建设热:二十高校首次招生,“应急管理大学”筹建

图片
2020年3月,武汉尚处新冠肺炎疫情封城期间,教育部批复了武汉理工大学设立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图为2020年3月13日,武汉封城的第51天,一名骑手身穿防护服驾驶摩托车出行。(视觉中国/图)
2021年6月10日,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刚刚落下帷幕,一场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西北大学举行。
2021年走出考场的1078万考生中,有两千余名同学入读了名为“应急管理”的年轻专业——自2020年重新设立后,全国已有二十余所院校开设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当中有20所,2021年都是首次招生。
西北大学副校长奚家米在研讨会上坦言:“对不少高校来说,开办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培养应急管理人才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多方合作、相互交流是大家办好专业的重要途径。”
开办应急管理专业的热潮,与2019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的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有关。
短短一个月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应急管理学科与人才短板更加凸显。2020年3月,教育部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批准设立了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并在20所高校增设应急管理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此外还有一所应急管理大学正在筹办。
办学热背后,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仍在探路阶段——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如何在课程设置上达成共识?如何创造出独特的史、论和方法?如何培养出符合要求且愿意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人才?
十多年一波三折
此轮办学热潮之前,应急管理学科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冷落,上一次应急热需要追溯到2003年的SARS事件,这同时也是学界关注应急管理的起点。
在SARS暴发地广州,暨南大学的学者们感受尤为深刻。2006年,时任暨南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助理卢文刚,着手向教育部申报应急管理的本科专业。
彼时,教育部高教司认为专业范围较窄,不利于学生就业,因而没有批复。
事实上,在此之前国内已有零星的类应急管理高等教育存在。2003年,防灾科技学院设置城市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技术专科专业,这是第一个出现“应急”二字的专业。2004年,河南理工大学申请的公共安全管理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备案,并于2005年开始招生。2005年,防灾科技学院在城市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技术专业的基础上,申请了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专业,并于2006年开始招生。
而在广州,暨南大学申报未果后不到两年,2008年初,又一次罕见的重大灾害发生了。
这年1月,华南遭遇罕见冰冻灾害,叠加四个月后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暨南大学再次申报应急管理专业,在9月开学后得到批复。
卢文刚由此成为应急管理系首任系主任。不过,他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在拿到批复前,该校已通过在行政管理专业下设方向的方式,招收了第一批应急管理学生。
姜梦晨便是卢文刚所说的首批99名应急生之一。姜梦晨的录取通知书上写着“行政管理(应急管理方向)”,直到报到,她才知道自己是这个专业的首届学生。
毕业九年后,如今,姜梦晨在一家电商公司从事品牌工作,时常会遇到各类品牌危机。“每当处理这类危机时,我还会本能地想起大学所学。”姜梦晨说。
暨南大学应急管理专业的起点颇高,在公共管理学院加挂了应急管理学院的牌子,由时任广东省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省长兼任名誉院长,首届学生更被誉为应急管理的“黄埔一期”。
“课程门类非常多。”姜梦晨回忆,除了行政管理的基础课程,还有信息技术、公共卫生、土木工程等领域的课程。
卢文刚参与了培养方案的起草,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突发事件被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我们根据这四类,整合多个专业的师资设置了四个培养方向,此后每年进行动态优化。”
就在课程体系日益完善之际,这个新生的专业却在2012年遭遇危机。
当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将应急管理等7个专业合并调整为公共事业管理,获批4年的应急管理专业,再次被装进专业名称的括号内。
这一变故引发了一次“次生灾害”。次年毕业的暨大应急生,在报考公务员时发现,岗位要求的专业名录中找不到“应急管理”专业,这让不少计划进入体制内的毕业生措手不及。
“后来通过学校开具证明,解释应急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下的一个自设方向,帮助学生解决报名问题。”卢文刚回忆,尽管学科设置和名称一波三折,但课程设置仍较为稳定。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应急热”的“退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较早开始关注应急管理学科,见证了学科的潮起潮落——几乎都与每一次重大灾害发生相关。他在2018年的一篇文章中总结道:“应急管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也是由科研项目牵引的应用研究,应急管理研究被打上了‘应急’甚至应景的色彩,理论积淀不足。”
武汉封城期间的批复
有迹可循的是,新一轮应急管理学科办学的东风,源于应急管理部的组建。
2018年3月,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应急管理部,整合了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的管理和救援职责。
目前,本科专业中有两个与应急管理相关。一个是设置在安全科学与工程下的应急技术与管理,另一个是设置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应急管理专业。
前者属于工学专业,设立于2019年;后者属于管理学专业,设立于2020年3月——彼时,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武汉尚处于封城之中,教育部批复了武汉理工大学设立应急管理本科专业,这是应急管理专业重设后获批的首家院校。
该校的应急管理专业设置在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学院具有明显的理工科背景。而此前一轮设置应急管理专业,大多设置在公共管理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院长宋英华接受《中国应急管理》采访时介绍,武汉理工大学从2013年开始招收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方向),基于应急管理交叉学科的特点,又在2019年成立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从组织建设上实现“工管融合”。
在专业申报上,该院集成优势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经典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方向)”和热门专业试点“大数据管理与安全”。
王宏伟介绍,应急管理学科设立后,本专业的学生需按照统一的基本理论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学习基础课程,各院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开设相关特色课程,例如矿山、水利、大数据等专业方向。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国务院学位办也于2020年3月下发通知,授权部分高校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应急管理”二级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
目前,获批设立“应急管理”硕博点的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20所学校,均为“双一流”高校。
从各校披露的信息来看,各校在申报时均强调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学校的其他学科优势。
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要发挥在大数据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上的优势,促进学科融合,培养复合人才。北京大学则提出要整合公共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学科优势资源,协同校本部及医学部相关院系,培养复合型人才。
除了学科交叉,一些地方也试水社校合作。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就与上海交大签约合作,依托该校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开展联合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这体现了应急管理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思路。”王宏伟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硕博点主要培养战略、管理、政策方面的人才,本科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操作层面的人才。
建大学还是建学院
一个更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应急管理系统内的高校。
2018年底,应急管理部直属的“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挂牌成立。
2020年,另外两所部属学校传来消息,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准备合并筹建“应急管理大学”。
上述两校在河北省三河县燕郊镇比邻而居,华北科技学院的前身是煤炭系统的干部学校,因而在地矿类专业较有优势,防灾科技学院是中国地震局系统的院校,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领域较为专业。
“我们最早是在2020年中得到筹建应急管理大学的消息。”一位2021年毕业于华北科技学院的学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和同学原本期待自己的毕业证书能变为应急管理大学,但终究未实现。
公开报道显示,组建“中国应急科技大学”的消息,或最早来自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刘春平的建议。
他在受访时表示:“应急管理部所属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华北科技学院和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分别以消防救援、生产安全和灾害防治为学校建设重点……三校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相同的办学理念和融合基础。”
事实上,不少学者都注意到“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的着眼点不同。“美国应急管理学科不包括安全生产,只有当安全生产事故危及社会时,才属于应急管理范畴。”王宏伟解释,中国将安全生产纳入应急管理范畴,主要是考虑到生产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大。
这一制度安排也使得应急管理学科体系和人才体系更为复杂,其中就包括华北科技学院与防灾科技学院的合并。
2021年5月下旬,两校不同地区都挂出了应急管理大学(筹)的标示,应急管理大学临时党委也在9月亮相,两校领导都出现在临时党委名单中。
南方周末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应急管理大学筹办正在接受教育部的相关评估,其中焦点包括合并后学校学科实力能否从“学院”升格为“大学”。
筹备之中的华北科技学院已借助部属优势,选择在多个专业组建应急特色实验班,并得到应急管理部政治部发函协调。
2021年3月,首届实验班同学前往13个省、市、自治区的35家应急管理系统单位顶岗实习,这是该校首次尝试3年原专业学习加1年应急管理特色专业学习模式。
一名在山西顶岗实习的同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地会根据专业”安排实习,矿山专业的他在实习期间首次下矿,实地感受应急执法人员的工作状态。
华北科技学院公布的信息显示,首届实验班181名毕业生中,有8人考入应急管理系统公务员,102人与矿业、化工等行业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为推动出台应急管理主干专业招生、培养、录用一体化政策等积累了宝贵经验”。
招培录一体化?
“事来了,编没来;编来了,人不来。”在部分地区,这是应急管理部门招人难局面的生动概括。
黑龙江省某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县长曾向南方周末记者诉苦,该县应急管理局希望招一位采矿专业背景的煤炭监管执法人员,好不容易申请来编制,但是一连三年都没有招到人。这在公务员考试热的背景下颇有些出人意料。
在这位副县长看来,招人难的原因不在于采矿毕业生较少,而在于煤炭行业和应急部门缺乏吸引力,加之该县地处偏远,财政紧张,招人更加困难。
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闽南师范大学生物与技术学院院长陆銮眉,建议建立符合应急管理职业特点等人才专项培养和招录制度。
应急管理部下属行业媒体《中国应急管理报》刊发了对陆銮眉的采访报道,并被应急管理部官方账号转发。
陆銮眉在受访时表示,“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最大短板……机构改革后,一些地方应急管理部门陷入尴尬局面。”
据此,陆銮眉建议应急管理系统可以参照公安、政法系统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构建院校招生与部门招录协调机制,对有关院校毕业生施行单独联考招录政策”。
王宏伟曾总结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几种方案:一是开办应急管理专门学校或效仿国防生在普通院校进行定向培养;二是在普通高等院校进行学位培养,在专门院校进行岗位培训;三是应急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培养应急管理方向的公共管理硕士。
各地也在落地一些实践。应急管理部门组建以来,各地应急管理部门相继挂牌应急管理学院,以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人才培养方案。
2018年12月,甘肃应急管理学院挂牌,依托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培训,下设安监、防灾减灾、消防救援三个分院——兰州资环学院早前是甘肃省与原国家安监总局的共建院校。
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厅长郭鹤立在挂牌仪式上表示,“应急管理部门需要依托专业高校建设我们自己的培训学院,不仅普及应急管理知识,还培训一大批高层次、复合型的新型应急管理人才。”
广西应急管理厅则支持广西警察学院开设应急管理专业。2020年,广西警察学院成为国内首家开设应急管理专业的公安类院校。
“公安警察的就业方向特别明确,但应急工作的方向相对比较广,应急系统之外的很多部门也需要应急人才。”卢文刚分析,因而应急人才培养还需考虑系统外的相关人才需求。
从应急管理系统来说,“目前缺少的是医疗、地质、危化等行业与应急专业管理知识相结合的人才,这不是一个应急管理学科或者一所应急管理大学就能完成的,需要发挥不同学校的专业特色,用人单位则需要对这些专业人才组合搭配使用。”卢文刚说。
(应受访者要求,姜梦晨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李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