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医疗“拓荒牛”五十岁啦!中山三院今启用肇庆院区

11月2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肇庆院区举办庆祝医院建院五十周年暨肇庆院区正式启用活动,标志着该院“一体两翼,三城四院”发展格局的完成。

作为进驻广州市天河区的首家医疗机构,中山三院素以“看肝病到三院”闻名华南地区,如今则打出了“看肝病、脑病、免疫疾病到三院”的新口号。

活动现场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获悉,此次启用的中山三院肇庆医院,总投资15亿元建设,是肇庆市与中山三院合作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中山三院继天河院区(院本部)、黄埔萝岗院区(岭南医院)、梅州院区(粤东医院)之后的第四个院区。

肇庆院区由中山三院垂直纵向延伸管理,规划床位数1200张,总建筑面积约154000平方米,拥有粤西地区乃至全省最先进的信息系统、中型物流传输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医疗设备,首批开设临床科室24个、平台科室7个,将强力助推粤西地区医疗卫生高地建设走上快车道。

曾以一院之力担起近40万人医疗重任

1971年7月,中山三院前身、中山医学院石牌门诊部正式成立,成为广州天河首个医疗点。

据创院元老之一、90岁高龄的余步云教授(见上图)回忆,当时石牌周边地区被戏称为“广州的西伯利亚”,偏僻荒凉。青砖灰瓦的门诊部,汇集了中山医学院各附属医院的“拓荒牛”们,承负起当时整个天河区近40万人口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重担。

1972年6月,中山医学院传染病学科整体迁入石牌门诊部。1973年石牌门诊部升级为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1988年,成立“中山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医院逐步走上综合性医院发展道路;1995年,获评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成为部省共建共管医院,2019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名单。

院长戎利民介绍中山三院威水史

50年来,中山三院历经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抗击非典,妥善应对“齐二药”假药事件,参与抗震救灾,支援抗击新冠肺炎,援疆、援藏、援外、援助基层县乡村医院等。

该院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模范单位”“教育部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称号。医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牢抓实医防协同,实现公共卫生与医疗救治质量双提升。

经过五十年发展,“治肝病到三院”已深入人心,已形成覆盖完善的肝脏内外学科群,在重型肝炎救治、肝癌早期诊断、肝癌微创治疗、成人活体肝移植、儿童劈离式肝移植、器官移植麻醉、肝移植围手术期影像评估等急难重症中的诊治水平全国领先;脑病学科特色明显,儿童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脊柱外科微创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吞咽及认知功能康复等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享有盛誉;其他学科积极探索医疗新技术,在糖尿病防治、强直性脊柱炎精准诊疗、前列腺癌微创治疗、肿瘤消融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荣誉院长、著名器官移植专家陈规划教授介绍医院传承的力量

重点布局三大学科群

据中山三院院长戎利民教授介绍,未来,中山三院以干细胞(细胞)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纳米医学为支撑平台,以肝病、脑病、免疫性疾病三大学科群为重点布局学科,5G赋能推进医院整体学科水平不断提升。

肝脏病大平台在重肝救治一体化、肝癌综合治疗、生物治疗等临床诊治新技术体系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脑病学科群面向国家“脑计划”重大战略需求,获批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免疫性疾病学科群完成大学科布局,着眼建设全国最好的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周晋安、甄晓洲、叶张翔

图片由医院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伍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