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湖学”植入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湖州专门开了一个论坛研讨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朱丽珍 通讯员 谈铮渭 钟佳燕

当前,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要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什么是宋韵?回溯宋韵文化之源,正值北宋湖学之始。北宋安定先生胡瑗在湖州确立“湖州学法”,从宋至清,湖学蔚然成风,成为江南儒学的中流砥柱。

12月8日,“太湖论学”高峰论坛暨“湖学”与江南儒学研讨会在湖州举行,旨在进一步传承与发扬“湖学”的学术精神和文化品格,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

谢尚国 摄

浙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为浙江改革发展提供了最充沛的养分、最深沉的力量。近年来,省委聚焦文化强省、文化树人,全面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加快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地,文化浙江成为文化强国的生动缩影。

湖州是丝之源、笔之源、茶之源、瓷之源,有着深厚的文化“家底”,尤其是胡瑗创立的“湖学”,开辟了江南儒学的新境界。

北宋安定先生胡瑗在湖州确立“湖州学法”,设立经义、治世二斋,强调价值优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措之于天下事业”,以“明体达用”的先进理念与实践路径开风气之先。百年来,湖学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可圈可点的贡献。

“从宋至清,在‘湖学’影响下,江南儒学蔚然成风。胡瑗也成为‘宋韵文化’的开创者和正脉所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何俊教授表示。

“可以说,宋代‘湖学’的辉煌,历史地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文脉的重要瑰宝。”湖州市委书记王纲介绍,胡瑗培养的太学弟子和优秀学子多达1700 余人,宋朝著名的司马光、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朱熹、文天祥等名臣大腕,都对胡瑗赞不绝口、推崇备至。王安石在《书赠胡翼之》中,更是把胡瑗与孔孟置于同等地位。宋代以后的湖州,更是产生了一大批科举士子,明清时期礼部选送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学子中,十个人中就有四五个胡瑗的弟子,涌现了水利专家潘季驯、火器专家茅元仪、法学泰斗沈家本等杰出人才。

中共湖州市委书记王纲。谢尚国 摄

从文脉演进看,“湖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从文化浸润看,“湖学”深刻影响着湖州大地的历史变迁;从文明传承看,“湖学”必将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持久力量。追溯“湖学”之渊源,就是重估“湖学”之价值,再现“湖学”之荣光。

在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新征程中,传承湖学精神、发扬湖学品格,对于讲好湖州故事、传播湖州声音、展示湖州形象,持续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同样承载着非凡的意义与作用。

在今天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苏湖地方环太湖流域作为其中的一个核心区域,区域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长三角的综合文化发展,这其中有一条就是以教育为中心的培养德才兼备、适合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

开幕式上,“湖学•江南儒学研究院”正式揭牌;湖州大东吴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荣瑞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向湖州学院捐赠“湖学”新生教育基金。在随后的“太湖论学”阶段,来自复旦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湖州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胡瑗对江南儒学的影响以及“湖学”与元代理学、“湖学”与明代儒学、“湖学”与马克思主义现实立场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在深度挖掘“湖学”价值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