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20年,成都与世界共赢!外贸增长44.6倍,贸易朋友圈扩至179个国家(地区)

2001年12月11日,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不断提速对外开放步伐。
2021年12月11日,在中国“入世”20周年之际,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海关获悉,过去20年间,成都外贸呈现从小到大、由弱渐强的发展态势,进出口贸易额从2001年的156.8亿元增至2020年的7154.2亿元,增长44.6倍,年均增长22.7%。成都,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与世界共赢。
图片
与179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
今年前11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超7406亿元
“入世”之后,处于内陆的成都抢抓国家对外开放新机遇,发力建设内陆地区开放高地,一大批外商投资企业落地,促进成都对外贸易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内资企业加速融入全球贸易网络,进出口业务规模逐渐壮大。
在成都进出口贸易产业版图中,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医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贸易进出口业务快速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随着英特尔、仁宝、纬创、戴尔等企业入川,在其带动下,一大批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相继落户成都,形成了电子元器件生产及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产业集群。
成都外贸发展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据成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成都外贸规模超过2000亿元,2019年突破5000亿元,2020年突破7000亿元。今年1至11月,成都外贸进出口规模达7406.4亿元,增长13.5%,已超2020年全年。
20年间,成都的对外贸易伙伴更加多元。 2001年至2020年,与成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从163个增加到179个。其中,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年均增长24.7%,较整体年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今年1-10月,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046.6亿元,增长11.7%,其中,进出口值排名前3的分别为越南、马来西亚和以色列。
图片
▲中欧班列(成都)
对外通道建设发展迅速。如今,成都已成为继北京、上海后我国内地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中欧班列(成都)开行以来,开行数量和开行班列长期位于全国前列,截至今年11月,成都中欧班列境外站点新增至67个。成都航空运输已由2001年的55.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728.9亿元。铁路运输由2001年的5.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06.3亿元。
成都开放平台建设大幅发展,尤其是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自2011年封关运行以来,外贸规模持续增长。截至目前,运行10年的成都高新综保区已形成由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配套项目组成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2020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达5491.7亿元。今年1至11月,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达5311.1亿元。
机电产品成出口“主力”
进口贸易排名全国第七
在主动融入全球贸易链中,成都出口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入世”20年来,成都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33.7%,占整体出口比重由2001年的16.2%提升至2020年的90.8%。今年1至11月,机电产品出口2789.1亿元,增长6.7%,占同期成都外贸出口总值的91%。
虽然是内陆城市,但是成都在进口贸易方面表现突出。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撰写的《2021中国进口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显示,在2001年—2020年期间,成都市的进口额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四川省进口贸易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报告数据显示,成都市进口在四川省进口的份额从2001年的66%上升至2020年的89%。分阶段看,在2001—2010年期间,成都市进口在四川省进口的份额在48%~78%之间,而在2010—2020年期间,成都市进口在四川省进口中的份额均超过80%,其中,最高在2017年达到91%。2020年成都市在全国城市进口排名中位居第7位,占全国总进口的2.14%。
魏浩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成都处于“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黄金交汇点,拥有前所未有的区位优势,这使得成都成为整个四川、甚至是整个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领跑者”。
“区位优势、政策环境、交通设施、高素质外贸人才、外资企业扎堆聚集等因素,让成都在进口贸易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等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成都与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其他城市的贸易关系会更加紧密,其中必然催生更多外贸业务,很多企业也会利用成都的物流通道实现‘买全球’与‘卖全球’,成都的外贸能级还会提升。”魏浩还对成都做大进口贸易提出建议,在他看来,成都应该积极促进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扩大高质量产品进口,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建设好进口贸易平台。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