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高超又爱动脑,入行20年练成工地牛人!青岛钢筋工全国大赛挺进“前三甲”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郭振亮

“我是一名普通的钢筋工,从事建筑行业已经20年了。”一句朴实的开场白,几乎成为青岛钢筋工张财自我介绍的口头禅,面对镜头的采访,这位一路披荆斩棘挺进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中青建安杯”职业技能竞赛前三名的建筑工匠略显紧张。近日,半岛全媒体记者走近青岛建筑业“牛人”,揭秘大国工匠背后的故事。

高中毕业为补贴家用走进工地

入行20年的张财,一想起当年19岁刚进工地的时候,还是满心的感慨:“我家里有个哥哥,学习成绩还挺靠前的,2002年的时候,记得当时我高中刚毕业,哥哥出了点事故摔断了腿,为了补贴家用,我就去了工地,成为一名钢筋工。”

刚接触工地上的工作,张财什么也不懂,最开始就是跟着师傅学习制做箍筋。“看着师傅示范,心里想这还不简单吗!自己上手一试,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制做得歪歪扭扭,而师傅制做得方方正正。但自己有种不服输的精神,一定要努力学习,做出标准箍筋。就这样自己琢磨干,终于在第二天制做出标准件。在以后一月里我又改进工具,使完成数量几倍的增长。工友都夸我真能干,我能一分钟制造标准箍筋20个。”

让张财印象深刻的还有钢筋绑扎环节的磨练,这个工序里要求用钢筋钩扭动扎丝成扣。一开始工友干的快,张财完全跟不上节奏,经过半个月的磨练,张财才赶上工友的平均水平。师傅看张财踏实能干,开始教导张财在工地要多看、多问、多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钢筋工。

工地“小发明”省下大力气

这小伙,干活真是干脆利落。听到工友和师傅的夸奖,张财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开始超越自我,在施工提质增效环节慢慢琢磨出了其中的门道。

张财告诉记者:“我发现电工用的电钻跟我用的钢筋工都是旋转的原理,不如把钢筋工改造一下。说干就干,我用小铁管套在手把上,再用焊机焊上。经过五、六次的改进终于成功了,第一个好处是省力,第二是不磨手,第三是速度快,提高了效率。”

除此之外,在青岛西海岸的一个工地,张财发现木工师傅拆模处有锈迹,原来是工人垫的铁马凳造成的。怎样才能避免呢?张财看到工地上架子工正在刷油漆,心想把马凳两条腿刷上油漆,就不会产生锈迹了。既不影响质量,又不必改变器材。

据介绍,这两项发明创造在当时来说,都算得上是施工环节的利器。现在青岛建筑市场上已经普及了这两种做法,为钢筋环节精准高效施工提供了有利条件。

坚守工匠精神,全国大赛挺进“前三甲”

2020年,入职中嘉建盛建工集团多年的张财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作为青岛钢筋工的代表,张财一路披荆斩棘进入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中青建安杯”职业技能竞赛决赛。

张财回忆说:“我们公司特别注重工匠精神,尤其是在工匠的培养上是花了大力气的,所以我也是赶上了好时候。比赛要求按照图纸将钢筋进行布置和固定,做成建筑需要的骨架。比赛一开始,我迅速沉静下来,掏出铁丝绕到钢筋下,用扳手一钩,手一转,一眨眼功夫一个结就完工了。多年工地的实操锻炼,让赛场上的我得心应手,心无旁骛。比赛细则中,钢筋骨架制作的口径、位置、数量和固定方法都有精准、严格的要求。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我用扎丝钩将钢丝快速打个结,穿过去,钩过来,把每根钢筋结结实实地绑扎在一起。终于在全国决赛中荣获全国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