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非遗|文县土布制作技艺

文县土布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早期人们将传统的葛、麻、丝织工艺揉于棉纺工艺;到了元明时期,随着棉花在文县的大量种植,使用棉花作原料纺线织布越来越普遍。但当时的工艺比较粗糙,花色单调,品种较少。随着明清两代纺织工具的改进,民间土布的织造和印染技术都有了很大提高,种棉、纺纱、织布逐渐形成规模;人们靠自己纺织的土布来制作常用的衣服、被面、蚊帐、枕头、包袱等,还制作门帘、壁挂、台布、鞋帽、拎包、玩具等工艺品。土布制作技艺是农耕文明时期民间传统技艺的灵魂,土布也就成了民间传统技艺的结晶。2021年1月文县土布制作技艺公布为陇南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土布又称“老粗布”“家织布”当地人称它为“当地布”。文县土布制作技艺在文县大多数乡镇都有流传,但技艺水平高低不同,尤以石鸡坝镇、尚德镇、丹堡镇、城关镇等乡镇为上乘。土布大致可分为棉布、麻布和蚕丝布三种,虽然各自有其特点,但制作工序都多达数十道。由于是手工织造,面料幅宽比较窄,传统的幅宽一般在40㎝--50㎝之间,手工纺车为木质结构,不同的材料纺车不同。土布常有规律的经向条纹,稍显粗糙,用手工纺纱织造而成的土布是完全环保的绿色产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成为社会主流,土布工艺受到现代纺织的冲击趋于沉寂,土布制作技艺传承日渐式微,传承人也为数不多。传统技艺濒临消失,纺织土布的传统技艺,木质纺车、织布机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急需保护传承。下一步将加强对文县土布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开展传承人培训活动、提升土布让其附加现代人生活的时尚元素,并加大政府投入,资助有条件的传承人创办非遗就业工坊,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