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95后“雪容融”原创设计者:很多网友没注意到 其实“雪容融”的肚子会发光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凭借其极具中国特色的红灯笼形象受到国内外朋友的喜爱。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可爱的吉祥物的创意诞生于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95后学生姜宇帆之手,2月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与这位“雪容融”原创设计者进行了对话。

“雪容融”的红灯笼形象灵感源于原创设计者的家乡节日氛围

北青报记者:当初为什么想参与设计冬奥吉祥物?

姜宇帆:2018年10月份,学校专业老师在班级里通知大家,奥组委有一个吉祥物设计比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工作室参与。我小时候就很喜欢看2008年奥运会,不过报名时自己也没有一定要入选的想法,只是想参与一下。

北青报记者:能不能简单介绍下灯笼形象的“雪容融”在创作时经历过哪几个阶段?

姜宇帆:从老师通知到征集结束差不多有一个月时间,一开始是以麋鹿为原型设计的,后来发现学校有很多同学都是以麋鹿为原型来设计,老师也建议我换个思路,我观察到很多同学是以“物品”为原型进行设计,像毛笔、牡丹花之类的,于是我想到了中国结,就设计了两个中国结。老师看过设计稿后,建议我把其中一个中国结替换成一个别的元素,于是我又设计了饺子形象的吉祥物,但是老师觉得饺子和中国结在一起不太搭,最后我才想到了红灯笼形象的吉祥物。老师也比较满意,因为灯笼和中国结都是“物品”,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后来我就把这两个作品提交上去了。

北青报记者:红灯笼的形象灵感来源于哪里呢?

姜宇帆:我的家乡是黑龙江嘉荫县,嘉荫县的节气味儿非常足,每到传统节日时都会挂红灯笼,红色的物件特别多,这也是我以红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的灵感来源。

“雪容融”的肚子会发光寓意温暖世界、点亮梦想

北青报记者:“雪容融”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姜宇帆:我给它起过呦呦鹿鸣的“呦呦”,还有“满满”,还有太多其他的名字,每次去北京修改设计稿都要带几个新名字,不过“雪容融”这个名字最终是奥组委和北大的老师起的。

北青报记者:“雪容融”脸上融化的雪很别致,这个创意点是怎么来的?

姜宇帆:最开始的时候“雪容融”的脸上不是雪,初期我们给“雪容融”画上眼睛,但在红色灯笼背景下并不明显,为了加上眼睛,我们还曾在“雪容融”脸上“开了空白的小窗”,但效果也不理想。现在“雪容融”眼睛部位融化的雪的创意是我们后来的创意,赋予了它雪打灯笼的内涵,也刚好契合冬奥会雪的元素。

北青报记者:“雪容融”身上有没有哪些容易被网友们忽视的设计细节?

姜宇帆:可能很多网友没注意到,其实它的肚子中间奥运会徽那个位置是可以发光的,你要仔细看“雪容融”的肚子外面有一圈黄色的光环,本身灯笼就是自发光的物品,我们团队当时也想让它亮起来,寓意着温暖世界和点亮心中的梦想,我觉得这也是它能成为冬季残奥会吉祥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

北青报记者:在创作过程中,设计团队遇到过哪些瓶颈或者说比较困难的环节?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姜宇帆:灯笼是物件,之前的奥运会吉祥物大多都是动物的形象,这次奥组委也希望我们能让它更具有动感和生命力。我们也很苦恼,也试过给红灯笼加上鹿角、插上翅膀等方案,但最后效果都不理想,直到我们想到融入纹样的元素,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现在“雪容融”头顶上和平鸽的排列组合的纹样,和平鸽尾部连接处的天坛形状是后来奥组委老师的提示。

不到一年时间设计团队往返北京近30次

北青报记者:设计本次冬奥会吉祥物期间,你和团队是不是也经常要加班加点赶设计稿?

姜宇帆:设计团队加上我一共16人,大家都很辛苦,“雪容融”后来的修改都是团队成员一起完成的,经过很多改动,不是一下子就变成现在的“雪容融”。我们一般早上开始工作,晚上有时会加班到十一二点,为完善设计稿,不到一年时间,我们团队往返北京近30次。

北青报记者:正式宣布“雪容融”成为冬奥会吉祥物你是什么心情?

姜宇帆:是2019年8月21日那天,之前奥组委出于保密原则,所以我们团队接到的通知仍是设计修改的通知。于是每个人都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电脑飞到北京,结果那天到了会议室才发现屋里有很多媒体,后来奥组委宣布确定选用“雪容融”为冬残奥会吉祥物。刚开始整个人都是懵的,后来反应过来就感觉特别激动,很开心。

北青报记者:从红灯笼形象初成到“雪容融”正式成为吉祥物,这一路走来,你有没有特别想感谢的人?

姜宇帆:我想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冯老师,如果当初没有冯老师建议我从麋鹿形象另换一个设计思路,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雪容融”。还有郭校长,我常会灵感枯竭,是他一直鼓励和支持着我。

北青报记者:看到自己最初的设计作品被国内外网友喜爱是什么感受?

姜宇帆:自己的作品可以被全世界人民看见了很开心,也感到很荣幸能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呈现给大家。

(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婧懿)

更多内容,请关注Qnews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