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泸州旅游推荐第二波,忠山上的江山平远堂

春节泸州旅游推荐第二波,忠山上的江山平远堂。

黄庭坚,宋朝人才辈出的时期,能够站在人文巅峰之一的人,有多了不起,似乎不需要江阳沽酒客这个普通草根去证明。

但是,作为一名地方人文民俗研究者,他是泸州不应该绕开的一个人物。

黄庭坚(1045—1105),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江西修水(分宁)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因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后在泸州域内待了6年之久,足迹遍及纳溪茶山,一生酷受诗词、书法、品茶,还爱游览名山大川及寺庙,1105年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贬所。

这位跟苏东坡齐名的宋代文豪,又是苏东坡的得意弟子,在一生的政治遭遇上,可比他老师要糟心得多。

神宗朝的是非多,改革派与保守派争斗不休,如何“实录”?黄庭坚大概倾向于实事求是,对实行新法过程中的不妥之处,也一律写下,还有“用铁笼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评语。

哲宗亲政后,恢复新法,蔡卞告发《神宗实录》中对新法多有诋毁。黄庭坚认为自己所写是亲眼所见,据事实而力争,但仍遭处分,被贬出朝廷,以涪州别驾流放到边荒之地的黔州(四川彭水)管制起来。

这一年,他五十一岁。此后,厄运缠身,由黔州而至戎州(四川宜宾)。

到了北宋绍圣五年(1098)五月,一叶扁舟载着53岁的黄庭坚,停靠在泸州城下的长江码头。黄庭坚此次是路过泸州,他的目的地是戎州。

不过,路过泸州的时候,州官王献可殷勤万分,遇高人岂可失之交臂呢?正是因为对其才华的仰慕和膜拜,才使得黄庭坚得以在泸州留下他的足迹,也给泸州留下不可复制的人文财富。

这位王先生无疑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未去宜宾,先到泸州醉一遭。不仅泸州美酒让黄庭坚大饱口福,泸州山水更让他一消心中的块垒。

于是纳溪、玉蟾、忠山、拙溪等处都成为了他抒发情绪的地方。

而那个时候,忠山还不叫忠山,它应该叫宝山。听闻此地可以眺望泸州全城,黄庭坚必须登高望远。

历代文人的登高望远已经是一种特殊的情怀,纵览中国诗歌的历史长河,我们会发现,文人为我们留下了浩瀚而优美的登临佳作。文人通过登高望远来抒怀,将自己的审美感受表达出来,外化为诗文。

谢榛《诗家直说》卷四说:“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绝迹,振响于无声也。”

刘勰也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登高望远成为文人情感抒发的载体,甚至成为文人的必修之课和崇尚之风。

不管是登高诗歌的悲秋、伤春;还是发“思古之幽情“”。感怀历史沧桑,凭高吊古,并且兼以借古讽今的主题;又或是怀人、怀乡之作甚至抒发家国身世之慨。都是可以借此而出。

那么黄庭坚登忠山自然就顺理成章。忠山并不高,却是泸州主城最大之山,发轫之山,曾有诸葛武侯遗迹,后人凭吊也有出处。

不过那个时候,是不是古木参天,又是何等景象我们已经无法想象了。

据说黄庭坚在登临后有感而发,题写了“江山平远”四个字,可惜没有找到更多的证据,只是他的年谱里确实有泸州之行。

比如《泸州大云寺滴乳泉记》记载:泸州大云寺西偏崖石上,有甘泉滴沥,一州泉水皆不及也,余名曰“滴乳泉”。《名胜志》记载:在州城西,宝山之趾,有古榕树盘结夭矫,宋黄山谷为题榜。”宝山就是今天的忠山,可见大云寺、滴乳岩、木龙岩均在忠山,从其题字吟咏来看,黄庭坚定不止一次登览过忠山。关于江山平远的题写是不是后人臆想我们不去断定。

但是,“江山平远”的来历典故,据晚清著名诗人、学者赵藩的《重修江山平远堂记》记载,江山平远堂始建于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由当时的泸州地方官陈损之倡议修建,据说就是因为黄庭坚之前的题字。后因年久失修,其确切的旧址已无法确认。

而黄庭坚即便题写了“江山‘平远’”,也没有见到过这个江山平远楼。后来的江山平远堂。

到了清代宣统元年夏(1909年),在赵藩等人的建议下,由当时泸州地方官钟寿康筹集经费,于武侯祠旁重建了江山平远堂。

岁月更迭,斗转星移,历史的洪流下淹没了太多过往,真与假在民间被流传,添油加醋也好,真的存在也好,至少这个地方曾经有这样一座建筑。

2018年泸州地方,重新进行了修缮建设,新规划设计采用宋代歇山式建筑风格建设,为两层重檐歇山建筑,带外廊和观景台,在色彩方面采用传统的红灰色结合。也算是对过去人文的一种认可和追思吧。

只是不知道,今天的江山平远是否还有人能把它描述得更有意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