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2000亿的北京冬奥会,到底会不会赚钱?

春节假期结束回到岗位后,大家是不是都有点“假期综合症”?冬奥会似乎都替大家想好了,开幕式、金牌等源源不绝的话题每天都占据了热搜榜,热度远超以往历届的冬奥会。

除此之外,这一届奥运会还创造了以往无法比拟的“顶流”,一个是全民疯抢的“冰墩墩”;一个则是全民热议的天才少女“谷爱凌”,一个虚拟偶像,一个真人偶像,它们是如何吸引超过90% 的媒体流量,又是如何为冬奥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吉祥物成为顶流

如果你还不知道“冰墩墩”为何物,那么你不仅可能压根没关注冬奥,甚至很可能没有活在互联网世界里,毕竟,冰墩墩是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榜选手,其微博超话的粉丝都超过了37万了。

冰墩墩作为本次冬奥会的吉祥物,以熊猫为原型,憨萌可爱,因此受到了国内外粉丝的追捧。从日本记者疯狂购买冰墩墩徽章开始,大家注意到了可爱的冰墩墩,而随着奥运会开幕式,冰墩墩更是在各社交平台大量刷屏。

冰墩墩作为此次冬奥会的特许商品,主要购买渠道为线上+线下,线上为天猫的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线下则主要采取专卖店以及专柜,在全国范围内有特许零售店190余家,超过280高铁列车上也有销售点。

目前想在线上旗舰店抢购冰墩墩,只能准时蹲点开抢,此外,北京线下门店排队购买冰墩墩的队伍也长达几百米,冰墩墩的需求成了巨大的缺口。

因此,不少线下零售店都会采取限量购买的方式,虽然“一墩难求”,不少网友也在冰墩墩超话下面留言表示“求代购”,但官网表示会继续增加产量,同时各大二手平台也直接切断冰墩墩的二手交易,只要大家耐心等待,估计都能“一人一墩”,直接杜绝了黄牛骗子钻空子赚差价的行为。

此外,未经北京冬奥组委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不得擅自使用吉祥物形象和名称,也就是说义乌想做“仿品”的话,就得掂量掂量一下量刑了。

据山西证券表示,预计整个冬奥周期,特许商品包括冰墩墩的收入将突破25亿元,而杜绝了仿品和黄牛的冲击之后,这部分的收入或许还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且都会进入到组委会的钱袋子里。

冰墩墩的这一波走红,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组委会的相关收入,但跟往届的奥运会相比,这一次北京冬奥会其实也面临跟东京奥运会一样的窘境,那就是受疫情影响,将没有任何门票收入。

那么,冬奥会的投入和支出,能达到平衡吗?

北京冬奥花了多少钱

据北京奥组委在申奥时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预算收入以及支出皆为15.1亿美元,主要为场馆、奥运村的建设费用,其中2/3来自于民间资本,奥运村在比赛后会改装成酒店和公寓出售。

但在实际过程中,举办冬奥投入的费用除了相关场馆以外,还会包含赛事运营费用,以及运用到冬奥会场地运行的和相关基建,比如由于这一届冬奥很多集中在张家口举办,因此还特意打造了一条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投资额约为236亿元。

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对这一次冬奥投入超过了2000亿人民币,约300亿美元,包括医疗、场地建设、住宿等地方,以及相关铁路、地铁等交通设施的修建维护。

这个数字在历届的冬奥会投资中算是相对较高的,那么,想要让奥运会回本或者少亏点,那可就不是一只“冰墩墩”能解决的事了

在这一届冬奥会的收入上,虽然没有了门票的收入,但常规的赞助、品牌授权、特许商品以及转播收费都还是会有的,这部分商业运营的收入估计会占整体收入的70%以上,剩下还有由政府和国际奥委会补贴的费用。

不过,按照往届的经验来看,想要靠奥运会实现账面上的盈利,这几乎是很难的,上届平昌冬奥会总预算为934亿人民币,但总收入只有约10.5亿人民币;即便是号称最赚钱的08年北京奥运会,也仅有1.3亿元人民币的盈余。

因此,大多数国家举办奥运会,更看重的是其对经济的提振作用。

奥运会经济效应值得期待

首先,假设这一届冬奥会没有遇上疫情,那么冬奥会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效应将是提高举办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带来新的行业机会。虽然,当下的旅游业仍受到疫情的影响而难以快速复苏,但随着冬奥相关项目的开展,无疑还是带来了一批新的就业机会。

其次,冬奥的举办也有机会带旺相关的主题行业。比如在此次冬奥开幕式上出现了大量的虚拟形象、全息投影、AI、AR等技术和效果的应用,短期内会对相关行业有提振作用。

而“冰雪行业”或会是更为明显的受益行业,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显示,20-21年的冰雪季中,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超过 3900 亿元,预计到了2025年,冰雪旅游的收入将超1.1万亿元,中国将会成为全球唯一快速增长的滑雪市场,这对相关滑雪场馆、滑雪旅游行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此外,还有上文提到的冰墩墩,作为本次冬奥的特许商品之一,不仅直接生产和销售冰墩墩的企业能够受益,作为加盟商,诸如伊利股份、安踏体育等为冬奥会直接提供产品的供应商也将受到关注。

当然,除了以上跟冬奥会产生一定联系的企业能够借助冬奥会这股“东风”享受到更多关注之外,不少赞助商也因为与个别运动员合作而产生较大的品牌回响。

比如跟冰墩墩一样,作为本届冬奥会的“顶流”,已经拿下金牌的天才少女谷爱凌,其名下就有超过20个代言品牌,当中不乏蒙牛、安踏、京东、美的等国内品牌企业,而这些企业毫无疑问在每一次谷爱凌曝光的过程中,都将收获更多的市场流量。

从这些角度来看,冬奥会辐射的绝不仅是半个月的赛事时间,其接下来创造的经济效应或还会持续下去,为国内的经济带来提振影响,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时间的传递,这些影响会最终反映到二级市场上,为龙头企业带来实际的营销效果。

这样历数下来,经历疫情和严冬之下的冬奥,似乎看起来一点也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