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出来的美食最治愈最畅销,最难求的还有爱情的味道!

人间烟火味 最抚凡人心

冬奥美食,

吸引着众多美食爱好者的目光

冬奥赛场上马耳他运动员珍妮斯·斯皮泰里火了

与她一起火的,还有豆沙包

她在比赛出现失误的等待中

悠闲地拿出一个早餐时剩下的豆沙包

淡定与优雅地咬了一口 直到吃没

面对7.5的超低分,

她泰然自若地“给自己来一点点甜”

这个举动,大家心动

珍惜粮食 珍爱美食 以吃鼓励

她的吃 瞬间让人爱了

有没有这种感觉?

最美吃相金牌奖非她莫属?

能“抚慰失误后受伤的心灵”的豆沙包

可是吉林人餐桌上经常出现的美食

当然,还有比豆沙包更胜一筹的粘豆包(以下简称豆包)

每逢有外省客人来

端上一盘豆包

蒸的或是煎的

那是必须的

甜甜的 粘粘的

代表着吉林风味 吉林人的友情

豆沙包吃起来,

皮软软的、暄暄的,白色

豆包吃起来,

皮粘粘的,弹弹的,黄白两种颜色

无论是豆沙包,还是豆包,

食材都来自吉林省

吉林的豆包好吃,严自于“皮”,与饺子的“馅儿大皮薄”不同,豆包的特点是“馅儿甜皮韧”,对皮的要求极为严格。能给豆包做皮的,包括粘玉米面、大黄米面、小黄米面、糯米面等。

豆包,最原始时用的是粘玉米面或糜子面。粘玉米比普通玉米粘性大、韧性强,口感比玉米面好。

糜子是东北特产,分大糜子、小糜子,磨出米后分别叫大黄米、小黄米,由这两种米磨出的面,经发酵后做出的豆包,色泽金黄,最为好吃。

由于糜子的产量低,农民种植越来越少。后来,多数用粘大米磨粉,代替糜子,豆包就由原来的金黄色变成了乳白色,散发着糯米的清香。

由这些粘性面粉做皮蒸出的豆包,被称为粘豆包,是地道的东北特色。

豆沙包,要比豆包简单,用小麦粉和豆馅儿制做即可,这两种食材还可以制作豆沙月饼、豆沙糕等美食。

吉林的豆包有点甜。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做馅儿放糖,吃时蘸糖,放到嘴里,满口都是甜香味。

豆包,品种多样,做法也不尽相同。

但在主料和工艺上几乎一致。

好吃,主要是原料的来源好。

吉林生产的红芸豆、红小豆,营养丰富,色泽亮丽,颗粒饱满。精选的红芸豆,洗净浸泡后,放到锅里煮,煮熟后加入白糖或糖精,用捣臼捣至粘稠状,用手捏成一团一团的豆馅,清香诱人。

豆包,最初是农民的发明创造,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见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风雨历程和来之不易的成就。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粮食紧缺的情况下,为了添饱肚子,农民将红芸豆烀熟做馅儿,加入一点点糖精,用玉米面做皮,蒸熟后做主食,既比玉米面饼子好吃,还能节约粮食。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做馅儿的芸豆、红小豆质量越来越好,农民渐渐地舍得把大黄米、小黄米拿出一部分来磨面,过年时蒸豆包,送给亲戚朋友,成为春节期间必备的美食。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民富了,豆包从农村走进了城市,品种越来越丰富,工艺越来越成熟,味道越来越鲜美,成为吉林美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吉林豆包销往祖国四面八方

位于吉林省榆树市大坡镇的长春市民兴牧业专业合作社,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松花江东岸,秉持着传统农艺与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将粘豆包销往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杭州、江苏等地。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卡伦湖街道王家村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卡伦湖街道王家村是远近闻名的豆包屯,在这里家家蒸豆包,家家卖豆包,小小豆包蒸出了致富大产业。小于子食品车间的工人们有和面的、捣豆馅的、包豆包的、蒸豆包的、冻豆包的,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是王家村最早成立的,也是最大一家专门生产豆包的公司。

自从村里办起了豆包工厂,很多村民就当起了工人,来厂里包豆包,拿工资。在这里打工的村民说,一天能挣二百多元,一个季度能赚两万左右。如今小小的粘豆包,承载着王家村村民的大梦想。

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两家子村九社

每年的岁末年初,都是粘豆包、年糕的销售旺季。在位于农安县农安镇两家子村九社的长春米百合食品有限公司蒸制车间,热气中弥漫着粘豆包、年糕的香甜,动作麻利的工人们按照传统工艺捏豆馅、包豆包;一层一层撒豆和干面制作年糕,各项工序井然有序,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长春米百合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豆包是粗粮细作、采用最传统的工艺,不仅让大家吃到儿时记忆中的豆包,更为周边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

白城市大安市烧锅镇乡富国村哈拉火烧屯

柳氏家族祖居山东,清道光年间,闯关东到东北,先落足满族人口聚居的梨树县,1905年,移居安广县(1958年与大赉县合并成大安县),落户今天的烧锅镇乡富国村哈拉火烧屯。柳家的豆包手艺得益于梨树满族邻居的亲传,到了大安,蒸制豆包便成了持家的手艺,不仅供自家年节食用,还能装箱卖到安广县城,一时小有名气。

现年90岁的李万琴18岁嫁给农民柳密林,便和婆婆学习包豆包。柳家豆包的手艺十分讲究,从选米、选豆、淘洗、磨面、发面、蒸制每一道环节都精益求精,蒸出的豆包色泽金黄、口感劲道,香气四溢,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老柳家,掀锅盖,香气飘到大门外”的美誉。

改革开放后,柳密林的儿子柳宗峰操起了传承几代的手艺,在安广镇开起了门店,尝试开发白糯米豆包并获得成功,日子过得越来越有起色。

如今,新一代传人柳宝山已经在大安市区建起了豆包厂,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吉信”牌商标,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进一步将持家手艺发扬光大。

柳家豆包在制作流程上,一是在“精”字上做文章,精选优质大黄米、白糯粳米、大红芸豆;精细磨米、烀馅,手工包制,精细气蒸。二是在“形”上做文章,个头若牛眼(有人称柳家豆包为“牛眼豆包”)。三是以“诚”字闯市场,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安全可靠,信誉一诺千金。柳家豆包被列为白城市非遗传承人精品佳作。

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

玫瑰 是用来表达爱情的通用语言

豆包里面加玫瑰,会是什么味道?

是你吃了就忘不掉 还想再吃的味道

如同爱情让人上瘾一般

去年夏天

在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游玩后

金先生念念不忘那里的豆包

一去再去

偶尔 美味还需等待

创新口感与味道

利用村里的自然资源 一片片玫瑰花海

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党支部书记史学良特意组织人员学习

口味上,不仅创新

工艺上,泡米发面耗时一个多月那是绝不含糊

传统手工制作

粘豆包、玫瑰饼

一时间 带着玫瑰芳香的食品供不应求

在吉林省农村,几乎家家都会做豆包。进入腊月,磨米、磨面、发面、烀馅、蒸豆包,家家热气腾腾。

各地、各县市区、村屯,都有豆包的加工场所。

小小粘豆包,已经走向全国。

相信珍妮斯·斯皮泰里如果来到吉林,一定会对粘豆包“爱不释口”。

吉林省素以拥有黑土地中的“大熊猫”著称,由此也蕴育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朴素而充满芳香,走向冬奥、走向世界,更将走向未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悠游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