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要工作还是要身体

我是一名程序员家属。这几天,一则“28岁字节工程师猝死在冬夜”的消息,让我看得胆战心惊。
结婚十几年,我从没查过老公的岗,就因为他是程序员。大城市的夜,色彩斑斓,霓虹闪烁处,藏着数不尽的诱惑。可我知道,属于他的那一盏,一定是格子间的白炽灯。
作为互联网公司员工,他日常的作息时间是朝九晚不定。钥匙插入锁孔的瞬间,往往已是深夜。经常因为加班而错过晚饭,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在家里搞个深夜食堂。
这不,此时此刻,孩子早已沉沉入眠。我会看着他认认真真对待一碗面,如写代码一样有秩序感。面要等到开水翻滚才下锅,鸡蛋要刚好煎到边上微焦,菠菜也要梳理得一根不乱。
他偶尔也会自我打趣,“白天净吃外卖,这可是我唯一补充维生素的机会。即使不能变回小鲜肉,也不能再油腻下去了。”一天十二个时辰,留给我们对话的时间,只有开灯吃面这一刻。
对他来说,事业和家庭只能单选,身体和工作不能两全。
算起来,从“事少、钱多”的外企离职进入互联网行业以来,他的体重已经长了20多斤。被坐穿的办公椅,更不只是公司那一把。难得周末休假、假期出游,他也要随身背着笔记本电脑,恨不能24小时Standby、秒响应群聊里老板的各种需求。
一个项目改了又改,最终还是回到当初那一版,这只是家常便饭。
更让人血压飙升的是,日报、周报、月度KPI、季度KPI、年度KPI都像催命符。在我看来,他们公司每半年一次的绩效评估、末位淘汰,与狼性奋斗没太大关系,更像是年轻人爱玩的狼人杀,只不过“死掉”的不是角色,而是职场生涯。
人过四十,他每天锻炼的时间,还不如自己七十多岁的爹。前阵子,他在屋里装了简易单杠。老爷子蹭蹭上去,一口气连做三四个引体向上。他用手抓一会儿,就有点气喘。夜里,他的呼噜声也是越来越响。上网一查才发现,打鼾过久竟也是猝死前兆之一。
我在网上读到一段话,“企业不该像弗兰肯斯坦式的工业怪物,言必称创造价值,却也只关心能够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一旦生产资料‘报废’了,企业就不再会对那具不会动弹的躯壳投入任何兴趣……”这话说得冷酷,但现实何尝不冷血呢?
对个体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此时不拼更待何时的姿态,本来并没有错。甚至可以说,很多英年早逝的不幸者,绝不是躺平的咸鱼,而是自驱力很强的奋进者。不过,以拼搏之名的长期加班、熬夜透支,付出的代价很可能是生命。
我注意到,那则新闻里,28岁的大厂工程师发病并不是在工位上,也不是睡梦中,而是健身房。只是他的妻子说,他平时加班多。仔细一想,这位年轻人何尝不是在“要工作还是要身体”中纠结呢?只不过更残酷的是,他倒在了“要身体”的渴望中。
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我们都有太多责任要担负、太多目标要实现、太多压力要承受。
但也请每个人记住,只有在亲人眼中,我们才是真正的无可替代。有句话听起来很俗气,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健康才是1,事业、地位、钱财都是后面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