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节|打造危急重症救治链,让生命大动脉畅通无阻

编者按
中医,国之精粹,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医者辈出,妙手丹心,名震四海。
图片
3月17日将迎来第93届“中国国医节”,为弘扬祖国医学,造福百姓健康,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精心打造中西医结合心脏病防治中心、中西医结合脑病防治中心、中西医结合危急重症救治中心,为患者构建快速、高效、全面的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急救高速路”。
为迎接国医节的到来,我们将推出“三大中心”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中医中药的博大精深与深厚魅力。
图片
“休克”“急性心衰发作”“急性重症胰腺炎”……这些死亡率高、救治难度大、令人闻之色变的危急重症一旦发作,带给患者及家属的是:等待120的心焦、急诊室奔跑的脚步、重症监护室门外徘徊的身影、治疗后遗症并发症时的煎熬……
如何做好危急重症患者的接诊、急诊、救治,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危急重症救治中心不断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医院打造了120急救中心-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经典病房的危急重症救治链,并在这条生命线的基础上,建设了优势互补的中西医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最大程度地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每一秒都是生命
劈波斩浪为健康护航
在抢救危急重症的路上,任何一秒钟都不能耽搁。120急救中心-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就是护佑生命的一条大动脉。
如何让这条生命之路畅通无阻,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接诊病人,是中西医危急重症救治中心首要解决的问题。“闻令而动,雷厉风行”是该院120急救中心秉承的救治宗旨,作为唯一的省直医疗单位急救分站和长沙市院前急救网络的组成成员,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出车,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医院救护车上配备有心肺复苏仪、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输液泵、吸痰吸引装置等重要车载急救设备,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在到达医院前就能开展,最大可能地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病人在送医的路上,该院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放射科以及检验科等科室组成的急危重症MDT(急危重症的多学科协作)已处于备战状态,在患者抵达医院的那一刻起,就展开了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急救工作。
84岁的朱爹爹是一名大学教授,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平时常有咳嗽、咳痰的症状,多年前曾因肺癌做过放疗,并且在一次中风后也只能依靠轮椅行动。
一天,朱爹爹突然感到胸闷、心慌,浑身乏力,呼吸比以前急促多了,当时他以为自己感冒了,并没有立刻就医。但没多久,朱爹爹的家人发现老人没有了反应,便立即联系120急救中心。
120急救中心用最短的时间,将老人送往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在路上,急救医师听诊患者双肺遍布湿啰音,喉中痰鸣,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立即予以患者吸痰并给予呼吸支持,同时将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电话告知急诊科医师。
急诊科医师快速反应,在患者抵达医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并予以对症处理,同时联系重症医学科,“呼吸衰竭”“高乳酸血症”……数分钟后,初步的诊断就已明确,经医院重症医学科会诊,立即以“肺性脑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感染”收住入院。
中西医协同救治
危急重症屡见奇效
入院时患者意识模糊,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完全不能活动。该院重症医学科管床医师林泉成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已经出现异常,发热、血压下降、血氧低,呼吸衰竭在不断加重,并且随时可能出现休克,生命危在旦夕!
“立即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林医师当机立断,有创呼吸机是此刻患者唯一的生路,虽然对于一个长期慢阻肺、有肺癌病史的老年病人,后续是否能脱离呼吸机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是对于此刻的患者来说,只有这一线生机。
图片
医院重症医学科、中医经典病房主任戴飞跃教授(左二)带领医生查房
插管后,患者缺氧的症状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反复发热、间歇寒战、烦躁惊狂的症状,仍然险象环生。“只有中西医协同联合救治,才有可能为病人的救治增添胜算。”该院重症医学科、中医经典病房戴飞跃主任查房后表示。
戴飞跃拥有十余年救治急危重症的临床经验,他说,众多成功的案例都在证明中医药在急危重症领域中有着截断病势、缩短病程、改善预后的重要作用。
戴飞跃带领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对患者进行综合救治的同时予以中医药辨证治疗。患者素有肺疾,肺脾肾已虚,此次复感外邪,进展迅速,致少阳、阳明合病,病邪直接入里。戴飞跃团队予患者和解清热、镇惊安神之法治疗,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其中柴胡、桂枝、黄芩和里解表,以治寒热往来、身重不能转侧;龙骨、牡蛎、琥珀重镇安神,以治烦躁惊狂;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大黄、知母泻里热,和胃气;茯苓安心神,利小便;黄芪、白参、大枣益气养营,扶正祛邪。
一周后,患者神志转清,体温恢复正常,不再寒战,躁动明显减轻,四肢可轻微活动,但两次尝试脱离呼吸机失败。考虑此时以肺脾气虚为主,遂予培土生金之法,重用黄芪为君药,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加党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佐以当归养血和营,陈皮、枳壳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
6天后,患者试脱呼吸机成功,拔出气管插管,逐渐可以无创呼吸机和鼻导管上氧交替进行,进一步转入中医经典病房继续治疗。
在重症医学科,应用中西医协同的方法救治危急重症患者,其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
图片
2021年6月底,“叮铃铃……”一阵急促的铃声在忙碌的重症医学科病房响起。“ICU吗?我们这里有一个21岁的男性患者突然呼吸困难,是因为急性胰腺炎入院的。”肝胆外科的医师焦急地说。
ICU值班医生一听情况立即有了初步判断,这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亡率极高,而这个患者只有21岁,大学才毕业,还有大好的年华。
戴主任查房后坚定地说:“不仅要把病人救活,还不能留下后遗症。”这一次,中西医协同联合救治再次扭转了局面。医护团队一方面予以充分液体复苏、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等西医治疗;另一方面在插入空肠管后立即予以大柴胡汤鼻饲、中药灌肠、芒硝外敷等中医药治疗。
13天后,患者呼吸平稳、肾功能恢复、消化功能良好,平安地转出了重症医学科,最后康复出院。
活用中医经典
挽救更多危重患者
为了继续发挥中医药在危重症领域的优势,秉承“传承中医经典,守护百姓健康”的宗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立了中医经典病房。
中医经典病房,顾名思义,是指临床上运用中医经典理论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指导临床,以中医主导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科室。
图片
国医大师熊继柏是该院中西医结合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的学术带头人。熊老善治疑难病症、危重病症,精于辨证施治。2006年曾受邀专程赴非洲为阿尔及利亚总统治愈疾病,为中医享誉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内经理论精要》一书,先后被英国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列为藏书。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熊老担任湖南省中医救治专家组顾问,亲临一线诊治、抢救危重病人,取得满意疗效,并荣获湖南省立大功人员荣誉。
中医经典病房要做到灵活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医师均需具有丰富的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对于危重症疾病有准确的认识和判断,可以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优势。
这里的医护团队以中医治疗为主,通过中药口服并配合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等各种外治疗法,患者尽量少用甚至不用西药,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危重症领域的优势,将中医中药更广泛应用于急重症领域,使重症不复发,轻症不加重。
很多患者经过中医经典病房的中医药治疗,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从重症医学科转至中医经典病房,并最终成功出院的高龄患者,在经典病房开科以来的短短40余天中就有10余例。其中有92岁的董娭毑、91岁的龚娭毑等,她们都是因为感染中毒性休克、重症肺炎等急危重症入院,通过中医药治疗救危、救急、救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在这些病人的救治过程中,重症医学科、中医经典病房医疗团队根据患者病情精准辨证,不少处方中都用了大剂量的中药。戴飞跃说:“危重症病人大都是沉疴痼疾,常规的中药剂量对于他们来说可能起不到作用,只有重剂起沉疴,才能为患者的救治增添希望。”
‍‍‍‍‍‍‍‍‍‍‍‍‍‍‍‍‍‍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王鑫
校对:陈双
审核:黄娟娟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