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邓小岚:山里有了音乐,娃们有了梦想!她和福州也有故事!

东南网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福建官方新闻门户网站。
在前些日子举办的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她曾带着河北阜平县马兰村的44个孩子
组成“马兰花合唱团”
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她的父亲是
在我国新闻界、文史界享有较高声誉的
福州人邓拓
她叫邓小岚
于3月21日23:48在北京逝世,
享年79岁
图片
福州人邓拓是我国新闻史上的一代英才,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他妻子丁一岚是著名播音员,主播过新中国开国大典盛况。抗日战争年代,邓拓率领《晋察冀日报》的人员,辗转于阜平县马兰村地区,坚持边战斗边出报,这里也是邓拓主编的史上首部《毛泽东选集》的诞生地。
1943年,日寇对太行山区进行了“大扫荡”,在马兰村制造了“马兰惨案”,日军冲进马兰村时,19名乡亲为掩护《晋察冀日报》工作人员和印刷机而惨遭杀害。丁一岚在突围后生下邓小岚。邓小岚出生后被寄养在马兰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直到1946年,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邓小岚是邓拓的长女,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退休前在北京市公安系统工作。2004年起,邓小岚开始在阜平县马兰村义务支教,为村里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
身世、情结、故事
……
邓小岚热爱着马兰村这片土地
视她为“第二故乡”
退休前,邓小岚发现
马兰村的孩子们
很少体会过音乐的乐趣
童年显得“苍白”
2004年起
退休后的她
开始奔波于北京和马兰村之间
她要用音乐帮助孩子们
实现梦想,改变命运
这件事
一做就是18年
图片
邓小岚在给孩子们上音乐课(2015年8月8日摄)。新华社发
刚开始到马兰小学教音乐课时
那简陋的学校
只有4间危房
为了给孩子们建一个“音乐教室”
她不仅拿出了自己的退休金
而且动员北京的弟弟、妹妹一块儿捐钱
在村里盖了7间校舍
后来
邓小岚又将亲友家
闲置的乐器要了过来
并寻求相关部门支持帮助
陆续置办了
架子鼓、电子琴、钢琴等乐器
图片
这是邓小岚和马兰小乐队成员在国家大剧院前的合影(2008年10月4日摄)。新华社发
那时,村里
哪儿有人会这些乐器呢?
邓小岚下了决心
手把手地教孩子们
她坚持每个月来两次马兰村
风雨无阻
寒暑假更加频繁
18年来
邓小岚从北京往返马兰村的行程
超过了20万公里
……
图片
一年年过去了
渐渐地
沉睡的小山村
飘来了优美的音符——
不少孩子们有了一技之长
体会到了音乐的美好、浪漫
属于他们的未来
渐渐清晰,美好
2006年起
邓小岚成立的马兰小乐队
开始带孩子们
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演出
图片
邓小岚(右三)在课间和孩子们交流音乐知识(2015年8月8日摄)。新华社发
2013年
70岁的邓小岚
发起“马兰儿童音乐节”
2015年
邓小岚亲自设计,自筹资金
把小学校旁边的荒土坡打造成
一座三层“音乐城堡”
这些年的变化
邓小岚很满意
她说,真切地看到
音乐让山里的孩子们
更乐观、更自信了
北京冬奥会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
演唱的奥林匹克会歌获得世人高度赞扬
更将她的快乐推向高峰
图片
邓小岚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义务支教(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邓小岚的亲属回忆说:邓小岚生前至少来过福州三次,分别是1986年参加邓拓去世20周年研讨会、1994年邓拓纪念馆开馆仪式和2012年邓拓诞辰百年诗会。
邓小岚告诉过福州的亲属:“从北京生活开始,我家逢年过节都会吃福州的肉燕,据说吃了它可保太平。我还听说过锅边是地道的福州味道,可惜不知是啥味道?”于是福州亲属就带着她到街边吃锅边。1994年,邓小岚陪着母亲丁一岚还到过父亲的老家福州竹屿,她从家族长辈那儿了解过父亲当年在福州生活学习的故事。
记者了解到,作为“福州女儿”,邓小岚对福州乡音有特别的回忆。她在回忆文章中介绍:“在保存的1957年我家一次家庭音乐会录音中,87岁的爷爷用他纯正的福州话吟诵了一首岳飞的《满江红》,令我难忘。爸爸生前用福州人特有的唱诗曲调吟唱过他自己的诗作《雷锋》,这种独唱方式在福州乡亲们纪念我父亲去世20周年的诗会上我才又听到。那天福州下着雨,诗社的陈景翰老先生用福州话吟唱了我父亲的诗作《山茶花》,当他击掌拍案唱出‘断骨留魂证苦衷’时,我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图片
深切悼念!
师者之风,山高水长!
来源:东南网综合新华社、福州晚报
编辑:高珊 李莎莎
审核:陈晖 陈勍
图片
图片
图片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