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上海白领“内卷”抢菜:6点起床菜和肉没抢到,油盐酱醋都齐了

图片
来源:人民视觉
作者 | 李小白
编辑 | 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上海疫情封控管理以来,为了买到一份新鲜蔬菜,魔都白领们将在写字楼“内卷”的能量,注入到了各个生鲜平台和买菜软件上。
在一份广为传阅的《沪上抢菜攻略》中,有人总结道:“盒马抢菜6:55进入,不断刷新。叮咚6:00进入,30分钟以内都有可能成功。美团抢菜0点卡进。”忙于抢菜的上海人为此要在手机里设上数个闹钟。
不过,与其说上海人是在抢菜,不如说是在抢“人”。多家生鲜电商对《棱镜》作者表示,上海菜品供应总体很充足,瓶颈在于运力的高度紧缺。
“近三分之一的运力因疫情原因被封闭,现在还能正常上岗的员工已经高强度工作了三周。”3月29日,上海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对《棱镜》作者说,各大生鲜电商软件的配送栏因此长期显示为“约满”状态。
多位在上海生活的人士也向《棱镜》证实了这一点:每次购物车货品满满,但最终卡在了运送这一“临门一脚”的预约上。
身处服务业“天花板”的城市,疫情下的上海人已为“抢菜”绞尽脑汁。地处同样疫情严峻、小区实施封控隔离的吉林长春,乃至更广阔的低线城市,生鲜供给正在成为当地居民的艰难功课。
奥密克戎带来的新一轮疫情,既是对于城市生鲜终端系统与资源调配能力的突击考验,也可以说是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在市值持续失血之际,提高渗透率与客单价、教育市场的背水一战。
南北“抢菜”共此时
从3月18日至今,上海闵行区李丽(化名)居住的小区以及整个镇已经被封闭了13天。历经多次抢菜挫败后,她对上述《沪上抢菜攻略》进行了更精准的“迭代”:“21号以后,我6点从来没成功过。但上午8-9点、晚上21点后叮咚会释放一些运力,这个期间反复刷,成功几率特别大。
在其他生鲜APP上,除了持续刷新,也没有更好的办法。18日后,李丽小区附近的每日优鲜站点同时被封,系统一直处于崩溃状态,没有菜也没有运力配送。但在28日之前,大家的心得都是,无论是叮咚还是盒马,相应的时间点反复刷,还是有菜可以买的。
3月27日,上海防疫进一步升级为浦东、浦西分区段隔离。在更严格的政策和更旺盛的需求面前,李丽历练一周的经验宣布失效。
“28日周一早上6点和8点,反复刷叮咚,第一次遭遇到系统崩溃的情形,不断显示当前人太多。等终于恢复了,基本所有的绿叶菜和生鲜水果都没了。”李丽向作者回忆道。
同时,28日这一单虽然显示15点半送达,但其实到晚上20点才开始配送。最后李丽转而投向社区30元一份的“保供菜”服务,不过蔬菜包需要隔天到达。
李丽一个此前小区并未封控的朋友也遭遇了同样的经历。她在28日早上6点用盒马抢菜,争分夺秒地选了500元的商品,下单成功后只有320元了。“菜和肉一样没买到,油盐酱醋倒是全了。”
而线下菜市场除了因为封控限制,部分市民难以前往之外,不少个体商贩因缺乏监管,也存在坐地起价的问题。
李丽看到有人25日晒出在某农贸市场买的两根黄瓜、三个土豆、一颗卷心菜、一盒豆腐,一袋豆腐皮,一共花了50元。“放在叮咚或者盒马上大概就20多元。相对来说,生鲜平台还更平价一些。”
图片
3月25日菜市场50元买到的菜品
线下菜市场也在28日当天遭遇了抢购潮。“我爸周一一早出门买菜,一根菜都没有买到。”有朋友笑着对李丽吐槽道,“随后几天有菜,但均价15元一斤,还要排队买。”
2000公里外,长春人同样在被“抢菜难”折磨。东北地区的生鲜电商普及率不高,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盒马等都未在此进驻。人们更依赖于欧亚超市、地利生鲜等渗透入小区周边的门市型业态,虽然他们的配送表现良莠不齐。
3月20日,长春实行封闭式管理后,小区被分为不得走出单元门的封控区与不得走出小区的管控区。
欢欢(化名)家住的小区位于长春相对宽松的管控区内,她对作者谈到,3月20日后,长春的商家基本都停业了,美团、饿了么的服务也随之停摆。此后的一个星期内,主要是小区附近的欧亚超市和地利生鲜凭借防疫通行证,为居民提供一些无接触的送菜服务。
有些拿到了车辆通行证的商家也可以不定时地提供配送。在欢欢身边,每个长春人最近都在手机里加了一二十个群。欢欢的手机里便有蔬菜群、水果群、干果群、粮油群等等,里面不时会更新一些团购信息。
欢欢的小区周边超市与生鲜商家分布密集,而商业设施配套不完善的小区,只能依靠成包的远程菜品配送。“比如欧亚搭配的168元一套的蔬菜,里面种类不少。但有人说好,有人说宰客。”
3天前,位于封控区的张先生在小区团购群里抢到了一份120元的“盲盒”蔬菜礼包,包含一把菠菜、几颗洋葱、一兜土豆、几根尖椒、一把香菜和一些葱姜蒜,由社区志愿者送货上门。
张先生抢到的这份礼包得到了妻子“物美价廉”的称赞。3天前,他跟着60多个人团购过一块豆腐,价值12元,商店老板发货前临时提价到15元,居民们也只得骂骂咧咧地交了钱。
不过最近两天,随着疫情日趋严峻,欧亚超市和地利生鲜的配送服务也已经暂停。欢欢说,人们需要依靠库存支撑,等待接下来的统一安排。
最大的困难是运力
“一般来说,线上生鲜只占整体生鲜购买量的3-4%。大部分生鲜购买依然是在线下完成的。”本来生活运营副总经理鲁亭亭对《棱镜》作者说。而当密集的疫情考验来袭时,电商平台要面对的需求、调配的资源和运力将获得数倍的增长。
叮咚买菜副总裁张奕看到,平时叮咚买菜在上海工作日的配送件数大约在200万件,最近增长到了450万件左右。而且每个成功下单的用户,购买的商品数量和客单价都有明显增长。“以前只买一天的,现在要囤2-3天。”
若在往日有这样的变化,将是叮咚求之不得。自2021年6月,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接连上市以来,股价也相继滑落,目前两家公司的股价比较最高点,均只剩下十分之一。
而两家生鲜电商难解的命门便是前置仓模式如何盈利的问题。据东北证券研报显示:一家300平方米的前置仓,配送一单的成本大约在10-13元左右。在客单价60元、毛利率20%的情况下,单个前置仓的单量需达到1000单才能实现盈利。而据叮咚买菜2021年的三季报显示,目前毛利率为18.24%,招股书中客单价为57元,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51.1亿元。
张奕对作者介绍,叮咚买菜在上海的前置仓面积普遍在200-300平之间。
若想减少亏损,叮咚与每日优鲜的首要任务即是加大渗透率、拉高客单价、提高客单量,而这三者都有望借助疫情之下人们飙涨的需求完成——但运力的瓶颈,是生鲜电商当下难以翻越的屏障。
“部分骑手居住的社区有确诊病例而被封控隔离。政府要求骑手具备48小时核酸证明,但核酸检测也很紧张。很多骑手要凌晨前往检测点排队,第二天再早起送单。”上海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对作者介绍说。
在长春,骑手配送也遇到了类似问题。“政府给开了通行证,但吉林疫情严重,骑手路过的地方很多,经常就变码或者被封了。我们要动态地随时解决行程码的问题。”京东到家相关负责人对作者说。
在各生鲜平台,运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盒马对媒体表示,有20%的同事在居家隔离。本来生活的主要配送合作方为顺丰和京东物流,目前运力也下降了约三分之一。
“顺丰的网点比较分散,目前还在坚持营业。而京东物流网点是相对集中化的中转场,骑手出现阳性就会涉及大面积密接、次密接隔离,在上海现在困难很大。”某物流行业人士说。
叮咚买菜的运力也出现了15%左右的缩水。为此,叮咚不惜让更多骑手提前离开可能被封控的小区,由公司提供酒店住宿,定期做核酸检测。“一旦骑手离开小区,解封前就不容易再返回。每天住在酒店里,企业的成本相当高。”张奕对作者说。
各平台也在设法紧急调配人手,以招募临时工和志愿者,合作“共享员工”等办法提升供应效率。但对于前置仓模式为主的生鲜电商来说,此法作用有限。
“一个前置仓里有2000多个SKU,要短时间内搞清楚它们在哪里,是很难的。如果造成了分拣错误,也会引起很多客户投诉。”张奕说。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次上海买菜的征战中,社区团购的声量最弱。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几乎毫无表现。生鲜平台从业者向作者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社区团购的核心是团长,如果团长被封控,整个站点就面临停摆。
因此,目前上海的团购更多是业主或商家自发地组织,小范围运营,而对于美团、拼多多这样规模化采购运营的团购平台来说,则极为不利。
决战保供菜
3月27日晚8点,上海市宣布防疫标准升级:从3月28日5时起,以黄浦江为界,浦东、浦西区分批实施封控,并展开核酸筛查。市政府给市民留出了采购时间,要求27日浦东仍在营业的超市、生鲜市场、农贸市场均需营业至24点。
在浦东生活的刘女士对作者介绍说,当晚业主群里通知可以分批外出采购,她到家附近的永辉超市紧急抢购了蔬菜、鸡蛋和肉食、粮油、方便食品。结账时,刘女士花了快1个小时才交上钱,“每个人的购物车都是满满的”。
随着防疫形势严峻、战线拉长,生鲜电商大战也进入了关键一役。首先,在运力持续紧缺的前提下,各方平台开始争相为市民定制和配送品类相对稳定的“保供包”订单。
现在,叮咚买菜上海大仓内的米面油等“长保品”已成为市政府“保供套餐”的重要来源之一。“套餐需求量都在几十万份,一瞬间便会将库存打空”,张奕说。
而订单数量与头部生鲜电商相对,弱一个量级的本来生活,也选择了集中生产“保供包”。鲁亭亭对作者谈到,目前本来生活的蔬菜保供量已达到日常的20倍。3月27日,本来生活上线的2万多份分别价值69和99元的蔬菜保供包库存,半小时就被抢完了。过去48小时内,本来生活又接到了上海数个区政府共计5万份的蔬菜保供包订单。
本来生活运营总经理卞宁对作者表示,蔬菜包将力保在浦西关闭前发出。顺丰停摆的地区,将采用专车发货,优先保证蔬菜包。浦东没有顺丰的地区,也将打通专车配送。
每日优鲜也在全力争夺“保供包”资源,其推出的包括蔬菜套餐、粮油套餐和水饺套餐的“抗疫套餐”预计日均供应量能达到2万份,并会由南京和杭州大仓进行驰援。
不过,在与政府合作、力争“保供包”等基础民生供应的同时,生鲜电商持续梳理运力供应链仍将是此次疫情大考中的运营核心。而从配送角度,生鲜电商的持续表现也始终难以跳过密集人力一环。
特别是在当下小区大面积进入封控,采用专车集中配送到定点隔离带也并不现实。
2020年疫情初期,叮咚买菜曾经尝试过专车配送,很快便遇到了停车难、车辆不灵活、人力不容易卸载货品等问题。
此外,大宗生鲜物流进出上海也面临着时间和成本的考验。“生鲜作为短保品,供应商要频繁往来于生产基地、加工工厂、上海终端之间。现在进来上海没问题,折返对供应商的难度很大。不少涉及跨省物流的地区规定,回去后司机就要被隔离。”张奕说。
同时,在更长时间的排队等候和检查中,生鲜菜品进入大仓的时间也被拉长。“以前4个小时就能进仓,现在时间经常要翻倍甚至更久。”
除了延误配送,这也拉升了生鲜电商的额外成本。“车等候时间长,就要多雇一辆车。核酸证明、住宿成本,员工都在超常规地工作,要发激励奖金,要雇临时工。现在企业没办法想太多,先全力保证供应。但成本提升还是肉眼可见的。”张奕说。
目前,叮咚买菜在考虑与有关部门协商,希望用接驳等方式,在上海交界处设立中转站,将货运到两地交界,再拉到大仓。
而从总体而言,在疫情等极端环境下获客易,长期留客难。持续保障运力,长期控制成本,提升运营效率,让客户找到持续使用线上生鲜的理由,仍是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等平台的长期功课。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