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买房需量力而行,避开这三条红线!

此前,地产佬整理了各种利好政策,包括首付比例下降、房贷利率下调,还有购房补贴等等,数十个大城市都为楼市回暖铆足了劲。
看上去,各种优惠,分分钟省出一辆车,还有孩子们九年的学费!
真是太划算了!
于是有不少买房小白就想:是不是最好的买房时机到了?
图片
不过,地产佬奉劝首次购房的小白千万别激动,买房还是要因人而异的。
从目前各类政策的倾向看,刚需或者改善住房的人群,才是官方核心利好目标,特别是首次买房或者高层次人才,利好幅度更大。
不过,就算您符合以上人群条件,也有能力购买房产,建议在买房之前,还是先做一个购房贷款的压力测试。
01.
三条红线不能碰
购房贷款压力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快速评估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最多能买得起多少钱的房子。
按照最新的家庭财富安全标准,购房者在贷款时有三条红线不能碰:
1、房贷不能超过家庭月收入的30%。
2、房贷不能超过实际家庭到账当月收入的50%。
3、房贷不能超过家庭到账总收入的20%。
如果符合这三条标准,算是在房贷背景下,实现了家庭财富安全。
图片
那如果不符合呢?
如果不符合,也并非说家庭财富就不安全了,关键要清楚两点:
1、能承担起多少钱的分期贷款?
2、能交得起多少钱的首付?
先来算算能承担得起多少钱的分期贷款:
假设实际家庭月收入约为2万元,按照房贷不能超过50%的标准,则买一套房子的月供不能超过1万元,如果贷款30年,那就是1万元乘以12个月再乘以30年得出的总房款,即贷款总额为360万。
按照目前普遍5%左右的贷款利息计算,分期款和利息基本上是相等的,所以360万的一半,即180万。
也就是说,按照家庭月收入1万元的基础计算,买房最多能承担180万的分期贷款。
那最多可以买到多少钱的房呢?
就要看当下有多少钱首付款。
按照现在下调后最低普遍20%首付,剩下80%的分期款的比例,那么180万的分期款占购房款的80%,需要支付20%的首付款为45万。
如果能拿出45万首付款,则买家能买得起总价约225万以内的房子,超过了这个价格的房子,建议您不要考虑,因为一旦买了,家庭财务可能就会面临比较大的风险。
02.
首付一下子拿不出来怎么办?
一些开发商推出了所谓“零首付”服务,字眼上是零首付,实际上并不是。
零首付买房是由开发商垫付首付的做法,主要有两种方式:
1、等同于分期首付,即购房者不支付或者少量支付首付,开发商给购房者3个月、6个月到一年时间,把剩余的首付凑齐再去申请房贷。
2、做高合同价,利用贷款差来补足首付的金额,但买家需要负担相应金额的利息和手续费,这种零首付买房操作起来比较难,也加大了购房者的买房风险。
从以上两种方式可以发现,零首付也并非一分钱不给,直接就月供了事。
图片
第一种方式涉及到最长一年内凑齐首付金额的问题,对一般工薪阶层来说,压力还是很大,另外定金还是要给的,不同的楼盘不同。
第二种方式涉及到保证金或者定金,以及做高合同价的手续费,就目前来说,存在较高的失败风险。
如果说房子首付款需要45万,按照第一种方式,最长一年12个月,平均下来每个月要负担3.75万元的首付款,另外还有1万的月供,这就远远超越了月收入的能力。
而且,大多数开发商只给到6个月的时间,这样一来,6个月内要负担的金额就去到7.5万了,压力山大。
若按照第二种方式,据地产佬了解这种方式在以往流行,成功率一般,但是近几年随着新房备案价、银行评估价进一步透明化,操作空间和成功率已经大为下降。
除非区域新房评估价不明确,或者当地银行评估价和房价之间存在足够的额度,不然也凑不齐首付,甚至可能直接导致交易失败。
即使操作成功,多出来的贷款还是要还的,而且还有比实际房款总价还要高的利息需要还,月供压力也会增加。
此外,一般采取零首付的项目,开发商急于把房子卖出,收回房款,进入下一个周转周期,往往项目并非人气项目,很多房子本身质量、环境的不足,也要多加考虑。
03.
疫情期间,买房需量力而行
其实地产佬在计算以上月供压力时,忽略了近几年一个重大的变量因素,那就是疫情!
据第一财经的一份全国调查报告:
对于单身人群来说,疫情带来的影响比较轻微,50%的单身人群认为无影响,37%认为有轻微影响;
对于已婚未育家庭的影响开始扩散,37%的家庭认为有轻微影响,无影响的家庭下降至34%;
实力家庭的影响再度加深,48%的家庭认为有轻微影响,无影响的家庭同样为34%;
对于三代同堂来说,受影响程度仅次于实力家庭,44%的家庭认为有轻微影响,同时也有6%的家庭选择收入严重下滑,该项占比远超过前三类家庭。
图片
整体来看,越成熟的家庭,其收入受疫情的影响越大。
在缺乏长远打算的情况下,一次不可预见的重大风险(如重疾、失业、破产等)往往会危及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而且,家庭成员越多,影响越大,甚至会触及家庭根基。
尽管不同区域对老人赡养、小孩抚养方面给予了一定的退税、抵扣、补贴等等,但仍然杯水车薪。
疫情带来的不仅是生命健康的问题,与此同时的是,它冲击了不少人的营业、就业环境,对收入带来巨大的影响。
疫情期间,买房既要看到市场机会,也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