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好山好水好风光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薛巍敏
图片
白银市境内流淌着长达258公里黄河水,占据全省黄河河道长度的四分之一以上,黄河生态文明建设与白银的发展休戚相关。五年来,白银市加快推进国家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建设,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绿色已成为白银最亮的底色。
4月春光好,植绿正当时。4月24日,在位于白银市平川区的国家储备林宝积片区,植树工人正在忙碌地栽种树苗,确保今年10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栽种任务圆满完成。曾经荒芜的山头如今放眼望去,已有点点绿色。
“我们这里山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对平川而言意义重大。”平川区委书记高启福说,“从去年10月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和论证,到今年3月初正式获批,仅仅半年时间我们就完成了整个项目流程。”
记者了解到,平川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总共有45万亩,投资达55亿元,已列为2022年省级重大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高启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45万亩碳汇林可年均吸收二氧化碳720万吨左右,以现行价格50元每吨计算,造林5年后成林,固碳按25年计,碳汇收益可达90亿元。“除此之外,区内主要碳排放企业为华能热电、中煤二电,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60多万吨,完全可以满足区内碳中和需求。”
据高启福介绍,该项目成林后可将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0个百分点,全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36%,实现“地下挖煤、地上储碳”的良性循环,盘活“双碳经济”,为甘肃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贡献平川力量。
图片
4月25日,记者在靖远县靖乐渠环境治理工程核心区域的“七馆一中心”看到,各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主要场馆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
“我们自进场以来主动出击,精心组织施工,克服了工期紧、任务重、工艺复杂、疫情防控等诸多困难,先后完成了体育馆、美术馆顺利封顶等重大施工节点。”来自中铁一局市政环保公司的“七馆一中心”项目经理张勇利介绍,目前该项目的机电工程安装、精装修、外立面幕墙等正在紧张有序施工,将努力确保“七馆一中心”按时对外开放。
靖远县委副书记姜泰来表示,项目建成之后,将会在承接体育赛事、文化活动、大型商业演出等方面为靖远县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同时对推动靖远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振兴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沧桑巨变。自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白银市实施黄河干流白银段、祖厉河会宁城区段等12项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7522平方公里,全市累计完成绿化2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62%,优良天数最高达到344天,黄河白银段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标准,把牢了泥沙进入黄河的“总闸门”。如今,一个山好水好风光好的新白银跃然于世人眼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