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造丨临邑非遗葫芦雕刻:方寸之间刻出大千世界,刀笔生花尽显文化底蕴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7日讯 葫芦谐音“福禄”,其雕刻艺术品传颂千年,寓意福禄吉祥、喜庆祥和。在德州市临邑县,葫芦雕刻传承人任德斌以刀为笔,用娴熟的技艺刀法创作出一件件形态各异、内涵丰富的作品,在雕刻中传承技艺文化。

任德斌是临邑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雕刻工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从事葫芦雕刻已有六年的时间了,2017年他成立了葫芦雕刻工作室,代表性作品有《梅兰竹菊》《四大国粹》《福禄寿喜》等。

一手拿葫芦、一手拿刻刀,在任德斌的工作室里,他正在对新作品《四大国粹》进行最后的完善工作,《四大国粹》包括武术、医学、京剧、书法。任德斌结合古代书籍与现代艺术,在做好前期构图的同时,经过雕刻、打磨、描金上色、烫画、上光等多种工序,让每一个葫芦兼具艺术美感和文化底蕴。

任德斌称,“葫芦雕刻不仅要有深厚的美术基础和娴熟的技艺刀法,而且它不同于木质雕刻,葫芦的皮只有一公分左右,搞浮雕就得有多种层次,需要非常细致地刻画出来,做一个葫芦作品大约需要六七天的时间。”

据了解,葫芦雕刻作为一项古老的技艺,经过几百年来的不断发展,如今极具造型之美,其承载的文化内涵来源于生活,更是服务于生活。在任德斌看来,葫芦雕刻作品要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关注社会人生,宣传国学思想,让更多人领略葫芦文化的魅力。

任德斌谈到,“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现代技法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不仅将手工刀和电磨相结合,还打算把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底蕴内涵结合在一起,为葫芦雕刻增添一些新的内涵。”

作为非遗传承人,任德斌在做好技艺提升的同时,也积极培养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掌握这项技艺,不断展现非遗传承人的使命与担当,竭尽所能延续文化记忆,让这项技艺能更好地传承发扬。

责任编辑: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