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公安:念好“九字诀” 打好“保未战”

图片
“哇!我看到我家了。”“这是360度AR全景鹰眼镜头下的梅州,你们猜一猜这个镜头是放在哪里的呢?”在梅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小学生们睁大眼睛盯着监控视频墙,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这是“警营体验”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幕,通过实地参观、报警体验、有奖问答等趣味实践,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了报警技巧和避险知识。
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未来,这既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法治的使命。
紧扣未成年人成长需求和心理、生理特征,梅州公安机关精准发力念好教与学、打与防、矫与改“九字诀”,通过以教促学、以打促防、以矫促改相结合,不断创新举措,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为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图片
“小特警”零距离感受警营文化。何志林 摄
教 与 学
线上线下齐发力法治教育挺在前
“两根青竹节节高,后面跟着大元宵,打一电话号码。”
“110!”
“什么话可以世界通用?”
“电话!”
……
在梅江区元城小学课室内,授课民警与学生们一问一答,伴随着欢声笑语,一堂生动有趣的安全教育课就此拉开序幕。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首先要从思想上根植知法、守法的意识,法治教育必须挺在前。”梅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钟旭东说,聚焦未成年人成长需求,以法治为抓手,在他们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能有效拓展他们的法律视野和知识触角,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事实上,早在2014年,梅州公安就已联合教育部门,全面铺开“开学第一课”“千名民警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青年民警讲师团不定期进校、进班开展反性侵、反诈骗、防校园欺凌等法治宣讲,架起警家校联系桥梁。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展系列活动5091场次,惠及学生近200万(次)。
图片
青年民警进校进班开展法治宣讲。梅江警方供图
抓实法治教育,梅州公安机关坚持“两条腿走路”,在线下打造“开学第一课”“千警进校园”等公安法治教育品牌的同时,同步在线上发力,开好公益网课。
相比线下的课程,网课更具主动性和便捷性,可实现跨时空、跨地域、广覆盖。立足于此,2021年,梅州公安机关挑选制作了反诈骗、预防性侵、文明交通、禁毒宣传等精品课程,推出网络法治安全主题课堂直播活动。截至目前,梅州公安机关共开展公益网课9期,累计观看量达287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民警公益网课兼职教师制度,培养一批教育风格鲜明、社会反响强烈、自带流量的网红法治教师。”梅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民警丛志广说,公安机关还将与教育部门联合建立“平台—学校—班级—学生—家长—平台”“一课一评”的双循环信息输送与反馈渠道,打造更多精品网课。
“这也太快了吧,要是没有安全带我就飞出去了!”在梅州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一群身穿小号警服的“小特警”体验完一把高速状态下车辆碰撞的模拟场景后,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
在线下线上办好“两个课堂”的基础上,梅州公安机关聚焦互动体验这一关键,发力青少年法治实践阵地建设,在梅州市警官培训学校专门设立少年警校总校区,在市交通安全宣教基地、大埔县工农革命公安局旧址设立两个分校区,拓展课外学堂,构建互动教育新渠道。
同时,围绕警营开放日、暑期夏令营等节点,以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法治教育研学的方式,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分批分期走进警营和少年警校,零距离感受警营文化。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24期“我是小特警”主题活动,组织2800多名青少年进警营、当“特警”。
打 与 防
搭建“守望者”模型守护留守儿童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山区农民开始洗脚上田,进入城市务工,在形成庞大的农民工队伍的同时,也孕育出一个特殊而脆弱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作为山区城市,梅州约有农村留守儿童2.26万人。其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的有2.06万名,由亲戚朋友监护的有100多名,父或母无监护能力的有250多名。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不仅是远在他乡的家长们的牵挂,也是公安机关关注和发力的重点。
为进一步提升防控效率,加强预警预防能力,2020年,梅州市公安局搭建启用了“守望者”留守儿童被侵害风险分析模型,让大数据成为留守儿童身边的“守望者”。
“模型分为留守儿童发现关注、高危人群分析、风险预警3个模块,分别对应实现守、防、护三方面的功能。”梅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扶楠介绍,该模型通过对留守儿童行为关注与高风险人员轨迹监测,可及时发现可疑风险点,实施风险预警推送,进而提醒有关单位针对性开展重点区域巡逻、突击检查及重点校园安全知识宣讲等,全方位守护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成长。
数据显示,自模型启用以来,梅州公安已利用该模型发现关注了1.25万名留守儿童,重点关注1946人,协助侦破侵害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案件60宗。
与之相配套的,则是一套“快受理、快立案、快侦办、快破案”和“专班负责、专人侦办、专业办理、专区取证”的“四快四专”打击破案机制。
2月23日,一则梅州某小学学生被殴打的视频在微信群流传开来。掌握线索后,梅州警方立即启动“四快四专”机制,于当天下午锁定并传唤6名涉案嫌疑人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
校园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强化校园及周边安全是梅州公安守护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
从人工检查记录校园安全隐患到创建校园安全信息平台,从逐一走访辖区各所学校到一屏尽览辖区学校安全信息……如今,依托梅州校园安全信息平台,辖区公安民警可根据系统显示的红黄绿3种颜色的校园安全管理健康码,对校园进行动态精准管理,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安宁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
图片
8年来“红丝带”护考活动受惠学生超过15万人。何志林 摄
“系统对存在无办学许可、无一键报警、无围墙、无校门、无保安、无视频监控‘六无’问题和管制刀具隐患问题的学校一票否决,实行‘红码’管理。”梅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彭炼周介绍,黄码代表存在其他校园问题隐患的学校,问题隐患清零的学校则为绿码,三码汇成一张图,可实现隐患整治从人工主观测警向信息智能预警跨越。
值得一提的是,5月18日,梅州市公安局还联合市教育局等部门启动了第九届“红丝带”护考活动,开启了全民“护考”模式。高考期间,凡是系上红丝带的护考车辆都可优先通行,遇到问题或故障,则由护考车队或交警部门应急护送。
矫 与 改
帮助“迷途少年”多措并举挽救
对于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无疑要重拳严打,而对于呈现年龄结构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的未成年违法犯罪,则要采取打击、管控、矫治、挽救多措并举。
“在分析研判此类案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个问题少年的出现很容易带坏其身边的一群人,进而影响一个又一个家庭。”扶楠说,如何矫治、改变这群“迷途少年”,防止他们跌入犯罪深渊,是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关键所在。
“哔、哔、哔……”在梅江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下称“教育基地”)内,随着一阵急促的哨声,一群少年迅速整理着装,有序赶到操场集合,笔直站立进行报数,此时的他们正准备上擒敌拳课程。
“教育感化挽救每一名涉案未成年人,是开办教育基地的初衷。”该教育基地校长苗德威介绍,教育基地采取准军事化全封闭管理模式和全日制教学,学生的课程也很丰富,有法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文化课程和课外活动等。
据介绍,梅江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成立于2020年,以“立足教育、科学矫正、有效转化”为方针,对涉案未成年人集中进行观护、矫正、帮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走上正轨重新融入社会。
图片
涉案未成年人在梅江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上课。张劲夫 摄
在教育基地内,记者见到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小宋。彼时,其父亲因癌症去世,叛逆期的他与母亲关系紧张,厌学逃课,混迹社会。没钱可花时便偷东西变卖,很快就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民警查获,其母亲只能含泪将其送进了教育基地。
“刚到基地那会,心里很抵触,经常对老师同学发脾气,但慢慢地在这里感受到了温暖,也学会了自律。”此刻的小宋眼里有光,“我已经写好申请书了,想留在这里做助教,帮助其他和我一样误入歧途的人。”
“觉得上学没意思,就跟朋友出去吃喝玩乐,在网吧认识了一些‘兄弟’。既然是‘兄弟’,就要讲义气,所以他们叫我打架时,想都没想我就去了。”另一名因打架斗殴来到教育基地的学生小郭,经过数月的学习同样感触颇深,“现在才知道自己幼稚,做事不考虑后果,感觉很对不起父母,出去后一定要重头开始!”
数据显示,教育基地自成立以来累计接收未成年学员334人,教育转化率达67.06%以上,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得到有效整治。2021年,全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137宗,同比下降11.04%。
此外,聚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治理,梅州公安机关还不断强化警检合作,于今年4月在大埔县挂牌成立了全市首个未成年人警务中心及检察工作室,推动未成年人警务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有效衔接,凝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和救助未成年人的司法合力。
相关
十年同行 “未”爱引航
《青少年警讯》已出版365期,发行790万份
走进位于大埔县大麻镇中村村的英雅家炳学校,七年级1班的老师与学生们正在主题班会上分析、讨论《青少年警讯》中刊载的防性侵知识,与之相呼应的是教室外宣传栏中格外显眼的防性侵画报,而这同样出自《青少年警讯》防性侵专版。
2012年6月,梅州市公安局在全国首开先河,创办专门面向广大青少年群体的公安刊物——《青少年警讯》,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赠阅,采取直接投递的方式点对点发放到每个班级。
图片
伴随青少年成长的《青少年警讯》。张劲夫 摄
据介绍,《青少年警讯》融合“警营+校园”文化,以“周报+特刊”形式,突出“安全+趣味”内容,传达警营和校园正能量,透析青少年成长中的各种现象,寓教于乐开展法治安全教育,以“共情共振”“共感共识”,实现“共助共守”“共育共行”,已成为梅州公安机关开展法治教育和拉近警民关系的重要载体。
现就职于梅州市大埔县公安局三河派出所的小林,是伴随着《青少年警讯》一同成长的第一批读者。2012年,正在学艺中学读初一的小林第一次在学校接触到这份报纸。“上面刊登的都是警察故事、案件说法、警营活动,第一次让我感觉到威严的警察与我们的距离,原来可以这么近。”渐渐地,小林心里种下了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梦想。
如今,小林已从广东警官学校毕业,并如愿加入了警队,“现在我一样会关注《青少年警讯》,里面的内容越来越鲜活了,在它的陪伴鼓励下,我也实现了自己的警察梦。”
据统计,截至2022年5月31日,梅州公安已连续出版《青少年警讯》周报365期、特刊19本,向全市1153所中小学(含教学点)发放790万份,覆盖青少年读者近200万人次。
“接下来,我们将立足青少年认知实际和偏好,提升《青少年警讯》中原创漫画、图片的占比,以更多成体系、直观性的读图式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辐射带动全社会。”梅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科长王冠国说。
原标题:
梅州积极探索,守护2万余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给他们一片爱的蓝天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
【通讯员】冯盈 邓寒月
【作者】 黄韬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