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儿童节

民小编说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属于儿童的节日。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庆祝节日的同时,重新审视儿童这一群体和他们的世界——

在这个由成人主宰的世界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叫作儿童。

儿童有自己的世界。儿童的世界,置身于成人世界,仿佛漆黑的夜幕中,缀着的耀眼星辰,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大多数成人对身边儿童很熟悉,但对生活于成人之中却又存在于成人世界之外的儿童世界知之甚少,并且也很少有意愿去探求这个世界的“真相”。

儿童有自己的世界

儿童有自己的世界。这世界是一个未经俗事打磨的天然真实的世界,是一个未受世事纷扰,未沾染世故俗气,没有禁锢羁绊,自由灵动、自然天成的世界。童真、童趣是这个世界的灵魂;幻想和创造是这个世界人际关系的纽带;热情与渴求是这个世界每一个成员共有的特质。

相对于成人世界中的成人,这个世界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把自己全身心的真和爱都糅入所接触的每一项事物、每一个生灵之中,并对其充满了敬畏和关爱之情。他们会因为最微小生命的消逝而伤心流泪:即使一只小蜗牛,一只竹节虫。他们会对自己的同伴毫无保留地付出:哪怕前一刻还争得面红耳赤,后一刻很快会握手言和。

儿童文学家冰心在她的《寄小读者 通讯一》中写道:“我即将赴美,小弟弟开玩笑的和我说:‘姊姊,你走了,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条很长的竹竿子,从我们院子里,直穿到你们对面的院子里去,穿成一个孔穴,我们从孔穴里,可以看见彼此。’”也只有儿童,才能把世界上如此远的距离拉得如此近。

在这个世界里,幻想和创造是人际关系纽带与社会合作的基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成员都心向自然,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对大自然表现出无与伦比的热情和渴求。在那里,沙石土木、花鸟虫鱼,都是他们最理想的玩伴;他们可以用草秸打扮美丽的公主,可以用泥土建造奢华的宫殿,用沙石构筑起坚固的城堡,用树叶制作美妙的乐器……

儿童因为相信能把地球挖穿而开始一起不懈地“工作”。他们相信“苹果由于没有翅膀而不能飞上天”,因而聚在一起商量和探究如何给苹果装上翅膀飞上天的办法;他们争论,他们辩解,他们质疑,他们各抒己见,达成一致后,即刻合作分工,投入忘我的工作:一群孩子,早晨早早起床,一起埋头苦干;中午草草吃饭,因为有待完工;下午接着再干,直到夕阳西下,相约明天再来,不见不散!在这里,共同的幻想和创造,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他们从身体到心灵,凝结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

儿童的世界是由儿童自己创造的。在儿童的世界里,只有你做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

可见,在儿童的世界里,不只有规则和要求,还有“诗”和“远方”。

在这个世界里,热情与渴求是所有成员的共同特质。儿童就像一粒粒火种,一触即燃!几乎所有3岁前的孩子每天都有问不完的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从哪里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世界上为什么有好人和坏人?为什么会有美丑之分?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走?为什么太阳白天升起,晚上落下……”

这些问题无所不包,几乎涵盖了科学、社会、历史、艺术、哲学、生物等各门类学科。世界上任何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恐怕都没有儿童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儿童世界的这种童真和童趣、幻想性与创造性、热情与渴求具有巨大的适应性价值,它保证了儿童借助自己特有的生活形式实现自身与环境的有效同构,以不断提高儿童个体及整个儿童世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协同能力,为儿童的“精神胚胎”——求真、向善、塑美的精神原型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充足的时空结构。

求真、向善、塑美是儿童世界的三维常态空间,也正是儿童世界令许多成人心向往之所在。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言:“他们(指成人)喧哗争斗,他们怀疑失望,他们辩论而没有结果;我的孩子,让你的生命到他们当中去,如一线镇定而纯洁的光,使他们愉悦而沉默……”

成人应该更加宽容、更加忍耐,

允许儿童的“慢”,允许儿童的“野”

从幼儿世界到成人世界,有几千年乃至几十万年的“距离”。正如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曾经历了荒蛮、图腾和幻想一样,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也存在着梦幻、野蛮、神秘、荒唐。我们会以为那是不符合准则甚而有害的。然而,不符合成人准则的未必不符合儿童的准则,对成人有害者未必对儿童有害。梦幻、野蛮、神秘、荒唐正是儿童精神成长的必经阶段。

因此,这几千年乃至几十万年的“距离”,只有通过儿童自己的经历,用儿童自己的心智,用自然赋予儿童天然的“慧根”去探求、去渴望、去亲践、去体悟、去感知、去理解、去吸收、去消化,才能使儿童用生命中短短几年的光阴去跨越几千年乃至几十万年的生命历程。

“有些东西,按成人自身的角度,或许是应当祛除的,对于儿童则不然,恰应满足之,因为这正是他以后发展为一个健全的好人、完人的基础。逆其本性,阻遏其自然需要,也就断了儿童成长所需要的营养、断了儿童所欲同化、加工的材料,因而,他便会受伤、枯萎。”

所以,我们需要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

让儿童的心灵有自由、自然游弋的空间和时间,让儿童的经验和经历能够有机会完整地接洽和整合,让儿童有机会把幻想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转变为现实,让儿童有条件把自己想象的世界呈现在自己眼前,每一颗心灵都能够有属于他自己的展开形式。就像我们自己小时候一样,可以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整块的、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成人只在我们需要向他们求助时才出现。

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意味着成人应该更加宽容、更加忍耐,允许儿童的“慢”,允许儿童的“野”,允许儿童的偶尔蒙昧无序无知的精神状态。从无序到有序,从混沌到清晰,从荒蛮到精进,这是一项复杂而浩大、悠然而漫长的精神和身体成长“再造”工程。这个工程不断地造就儿童身心的成长和突变。它需要儿童内心积聚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必须强大到能够随时抵御任何外来的侵袭而不坍塌。这种能量的积聚,不是儿童仅仅借助于成人的帮助而能够实现的,而是要依靠儿童发自心灵内部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来自儿童内心深处的童真与童趣、幻想性与创造性以及热情与渴求。它们是儿童内部生长的原发性动力,任何成人不能取代也无法取代!

然而,这一过程却是一个“慢”的过程。

你会看到:一个2岁孩子的重复——他不厌其烦地一直重复一个相同的动作,那是他在体验哪怕是相同动作过程中每一次不同的身体的感受;你会看到:一个3岁孩子的调皮——她拖出枕芯里的棉絮,那是她在思考“天上的云朵究竟是否是棉絮做的”?你会看到:一个4岁孩子的破坏——他把妈妈的皮鞋当作小船放进了水里,那是他在质疑“两个外形如此相似的事物究竟有什么关系”?你会看到:一个5岁的孩子,他自得其乐地拨弄一堆破石头子长达几个小时,或者把原本火红的太阳画成绿色,请不要恼怒,那是他们在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改变眼前的事物,从而发现身处的这个世界“变化”的秘密。

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意味着成人应该尊重儿童世界的“慢节奏”和“慢生活”,不再焦急而粗鲁地打断儿童的工作,不再随意地践踏儿童的幻想和梦想。

也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儿童能够带着对人生、对世界美丽的幻想,而不是在成人功利主义的精神基础上进入成人社会,才使得成人世界的功利主义无法完全控制我们人类、我们的世界,才使得我们成人世界不会完全堕落下去。成人世界如果想要保持青春活力,想要生生不息,就不能没有儿童的世界,不能没有儿童的幻想和梦想,不能没有童真和童趣。儿童世界必须在成人内心占有一隅。这样,成人也才能够富有同情心、幽默感,永远保持敏捷性、灵活性、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

(作者系北京教育学院学前学院幼儿艺术教育系副教授)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2016年第15期,原文有删改

文章作者 | 陈晓芳

责任编辑 | 任国平

微信编辑 | 宋佳欣

感谢您读到这里。明天的推送更加精彩。

不想错过的你,就把人民教育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色“人民教育”,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尊重并保护儿童的世界,是每个成年人的责任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