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朵花蕾都在阳光下灿烂地绽放

编者按:6月的第一天是国际儿童节,到处都是孩子们欢乐的海洋。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一周年。近年来,宁夏围绕困境儿童保障体系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升级,创制政策、创新机制、创优服务,推动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未成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儿童节前夕,记者走访了中卫市海原县史店乡田拐村儿童之家、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柳泉村残疾儿童家庭、银川市民政局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地,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生活状况进行实地走访。
图片
制度保障为困境儿童配好“盔甲”
5月24日下午,中卫市海原县史店乡田拐村村委会儿童之家门口,几名孩子正在和儿童主任闵兴花、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做游戏。“我们村里的留守儿童每天放学后基本上都是先到这里玩一会,再回家。”儿童主任闵兴花说道。
宁夏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要负责人,各级民政部门依法履行牵头职责,提请自治区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个规范性文件,为做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服务保障、关爱保护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政府部门目标绩效考核。
率先在全国建立服刑人员子女等监护缺失困境儿童临时监护机制和因突发事件导致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制度,对近100名包括服刑人员子女在内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临时监护照料。
开展了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化试点,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儿童福利机构《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规范》《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流程》《日常生活照料规范》等地方标准和139项企业内部管理标准,以专业化促进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提升专业化服务,全面提升我区儿童福利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宁夏儿童福利院被民政部列为全国民政标准化示范单位、标准化项目入选全国第一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典型案例。
自2021年以来,以民政牵头的宁夏各级职能部门在履行兜底监护、做好基本保障、加强关爱服务和加强卫生保健等多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真正履行了政府保护的责任。
图片
4+3+X机制完善困境儿童保障体系
5月份,银川市区一所学校门口,凯凯(化名)因弄脏衣服被父亲用废电线抽打脚踹。孩子的惨叫声引起附近巡警注意,立刻进行制止,其父亲乘乱骑三轮车逃跑。民警迅速将凯凯送到附近医院救治。经医生检查,凯凯造成皮外挫伤、脾脏积液。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确定的强制报告制度,民警通知辖区民政局、学校、乡镇工作人员。自治区民政厅领导高度重视,立刻通知未保中心紧急介入。当晚未保中心负责人和社工一同前往医院,查看凯凯伤情。安抚好凯凯情绪后,社工对其做了高风险家庭评估。
社工了解到,凯凯的父亲主要以工地打零工为主,曾因故意伤害罪入狱服刑三年,刑满释放后开始出现性格异常,经常因琐事虐待殴打妻子和孩子。凯凯母亲已带着哥哥离家出走后,凯凯经常饿着肚子上学,有时一整天都吃不上饭。凯凯父亲随后到派出所自首,被拘留。在民政干部、未保中心社工、辖区检察院检察官悉心关爱照顾下,凯凯迅速恢复健康。而银川市未保中心成了凯凯的“新家”,社工每天陪伴凯凯进行学习。温馨舒适的宿舍、可口的饭菜、阅读书籍,让凯凯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爱护。凯凯父亲从拘留所释放后,社工为其讲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条款,并运用心理动力理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等专业辅导方式,令其父释怀,恢复亲子关系。社工协调凯凯所在学校,为其争取到免费早餐午餐。社工通过回访发现,凯凯成功回归校园、回归家庭。
“4+3+X”协调机制指由民政、公安、妇联、教育等35个部门组成的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并建立自治区、市、县、乡镇4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打造“一中心(未保中心)一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一家(儿童之家)”3级服务平台,加上社会公益组织等多元化的第三方社会工作专业化组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链条、闭环体系。目前,宁夏已将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纳入社会工作人才“三区计划”“牵手计划”、社会组织公益创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等项目,先后筹资2700多万元,实施各类关爱项目100多个,为3000余名未成年人提供临时照料、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有效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图片
打通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公里
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的闵兴花担任村儿童主任刚满1年,每月能拿到1780元工资。目前,海原有7名闵兴花这样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女性专职儿童主任。海原县财政每年筹措20万元薪酬资金列入预算,用于试点乡镇专职儿童主任工资发放。宁夏在全国率先建立村级留守儿童关爱督导员和工作补贴制度,连续三年纳入自治区政府民生实事,推动全区配备儿童主任2205名,实现村级全覆盖,每人每年工资补贴3600元,承担家庭巡视探访、问题发现报告等基本职能,有效解决关爱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将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之家等未成年人服务阵地建设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先后投入4734万元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改扩建,争取资金9390万元,建设儿童之家2507个,完成90%以上城乡社区拥有1家儿童之家的指标,为未成年人搭建了“学习娱乐、成长教育、维权帮困、安全保障、亲情培育”的关爱保护阵地。
在6月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宣传月期间,宁夏将开展一系列政策宣讲进村居等活动,宣讲1.1万场次。民政、教育等部门联动推进“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辍学儿童返学率和无户籍儿童户口登记率均达到100%。
《宁夏儿童福利机构优化体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推动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将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纳入民政事业“十四五”规划,因地制宜、整合资源,2025年实现100%全覆盖。提升目前的2432个儿童之间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让儿童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精准落实困境儿童保障政策,拓展儿童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
“开门办院”为残疾儿童家庭全兜底
30岁的温乐和妻子都是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红海村村民。夫妻俩和年过八旬的爷爷奶奶,60多岁的父母,8岁的女儿和6岁的儿子共同生活。正常情况下,这对正值人生壮年夫妻俩,上有老人呵护,下有儿女绕膝,本应拥有四世同堂的幸福。但夫妻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的快乐。
因为幼年的一场事故,温乐的左臂畸形,被鉴定为二级肢体残疾,独臂让他外出打工屡屡被拒,只能在家从事简单的种养殖。妻子二级视力残疾,两人没有劳动能力,农活也只能依靠60多岁的父母。温乐的父亲有心脏病,做过四次手术,目前腰疾也失去劳动能力。
最让一家人心痛的是,温乐的6岁的儿子两岁仍然不会走路,2019年确诊肌营养不良、肝功能异常等多种重大疾病。红寺堡区民政局马宗成副局长介绍,根据温乐夫妻双残疾的情况,他家的两个孩子都认定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享受政府提供的每人每月1000元的津贴,不仅如此,这样的特困家庭政府不仅从经济上“全兜底”,还在医疗救助、康复等方面以最高标准解决一家人的精神、经济压力。
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区,红寺堡区残疾儿童基数大、占比偏高,大部分残疾儿童家庭经济条件差,儿童康复治疗滞后。2018年以来,红寺堡区和宁夏儿童福利院联合开展“开门办院”“明天计划”等系列项目,对辖区内18岁以下困境残疾儿童开展免费康复治疗和残疾儿童监护人护理培训试点项目,通过专家的康复治疗,残疾儿童的语言、行动、社会交往等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目前,红寺堡区的408名残疾儿童及其父母全部纳入包括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家长培训等形式的康复治疗范围内。
在宁夏儿童福利院探索“开门办院”,将宁夏“明天项目”救助对象由孤儿拓展到全区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诊疗费用每年不超过3万元、康复费用每年不超过3万元,将康复费用范围从康复评定、治疗拓展至入户筛查、家长培训和家庭指导,并为救助儿童提供营养费和交通费,实现受助家庭支出零费用、全兜底,有效解决救助儿童家庭精神、经济的双重压力。截至目前,为全区2300余名儿童实施医疗康复救助,其中,自主病残孤儿1800余名,困境儿童520余名,实现了“康复一个孩子,解困一个家庭”。同时,儿童福利院开展的残障儿童母亲免费康复培训计划,累计开展家长培训和实践活动1000余场次,服务儿童5000余人次。残障儿童父母掌握了康复训练技能,成为残障儿童一生的康复训练医师。相关经验做法被中组部确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的生动案例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案例。
近年来,宁夏逐步完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难家庭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建立孤儿养育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与孤儿障标准相衔接的原则,连续两年提高孤儿养育津贴保障标准。放宽孤儿养育津贴年龄限制,对享受津贴的儿童年满18周岁后仍在校就读的,延长保障至毕业为止。统筹整合社会保障及救助政策,分类保障困境儿童6万名,牢牢守住困境儿童等未成年人的生存安全底线。
图片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儿童都不能少
自治区民政厅探索实施的“抚康计划”依托我区儿童福利机构自身专业优势,聚焦0-6周岁自身残疾困境儿童和贫困家庭重度残疾儿童,探索开展困境儿童抚育康复项目试点,推动儿童福利机构将服务对象从机构内向机构外延伸、向特殊困境儿童拓展,为推动我区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困境儿童保障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积累了经验,得到民政部的充分肯定,并转发全国学习借鉴。
自治区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我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区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现象时有发生,孩子给网红打赏刷爆家长银行卡、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监护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纳入保障范围;合理确定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标准;异地、跨省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照料服务、身份查询、接送返回等依然是横在所有民政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我们将聚焦未成年人保护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切实履行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在制度机制、工作力量等方面继续探索。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有温度、有意义的事业。“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民政工作者最大的心愿,而如何把政策用活用好,补齐儿童福利领域短板,确保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未成年人都不能少,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自治区民政厅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这个儿童节,祝愿祖国的孩子们成长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接力奋斗!(宁夏新闻网记者 闫文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