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济观察|商业逻辑正在为儿童让路

首先有个坏消息。欧洲范围内,网上针对儿童的性虐待行为有压倒性的增长。欧洲刑警组织已经接收到4600万张虐待儿童的图片或视频,去年一年,他们在欧盟境内发现了100多名嫌疑人。

互联网观察基金会(IWF)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仅在过去两年中,儿童不雅图片就增加了374%。2021年,他们评估了世界各地发来的36万多份网页报告,其中70%含有儿童性虐待的图片图像。

这些非法内容主要通过网络摄像头诱骗、胁迫或唆使儿童进行性活动,训练孩子拍摄自己的对话,其中绝大多数是女孩子。这些内容有超过60%搭载在欧盟成员国的服务器上。

不管在哪里,保护儿童安全都是一个没有争议的原则。然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阴暗的角落里,儿童性虐待却在日益增长,成为一种真实的、巨大的威胁。

保护儿童的线上权利靠科技公司吗?那不是企业的初衷,制造利润才是。流量就是金钱,这是资本的本性决定的。企业本身缺少解决这一问题的动力,尽管从技术层面上做到并不难。

针对令人担忧的现状,欧盟委员会在5月11日提出了打击网上儿童性虐待内容的立法提案,简称CSAM。新立法将强制要求科技平台包括视频网站、社交平台等,检测已知和未知的针对儿童的非法内容,并向“欧盟预防和打击儿童性虐待中心”(简称“欧盟中心”)报告,停止这些内容的传播。

公司在进行检测时,必须使用欧盟中心提供的数据指标。该中心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一旦认定内容可能会用于针对儿童的非法用途,报告就会转发给执法部门和欧洲刑警组织。

一言以蔽之,像Meta、Facebook、苹果这样的企业,有法定义务检测、判断、处理平台中有关儿童性虐待的内容,否则会被处以巨额罚款。

新消息甫一公布,欧盟新闻界、儿童保护组织以及忧心忡忡的家长们都激动不已,因为该法已经推迟了一年,孩子们最容易在数字空间迷失、上瘾,再拖延下去无异于纵容犯罪,玩敌养寇。

儿童权利是欧盟政策的核心优先事项。在法律约束下,流量为王的商业逻辑必须向儿童让路。

所以接下来,科技公司没有理由声称不了解情况了。资金和团队也要向年龄认证体系、内容检测等方面倾斜。比如在检测内容方面,有必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但还不能把判断权完全交给人工智能,人工审核依然不可或缺。这些都是必要的成本。

总之,科技企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轻松地攻城略地。谨慎地避开侵权风险、依法保护儿童才是长久生存之道。

商业逻辑退让,儿童权利先行。但这一走向是基于法律规制,而非科技企业自愿让步的结果。事实上,自愿检测也非长久之计。既然可以自愿,当然也可以不自愿。一切取决于企业内部政策。总之科技企业的权力是巨大的,办法是多样的。

对于在欧洲运营的科技平台而言,内容检测会不会削弱隐私?这是激烈辩论的中心。正常情况下,信息的检测是聚焦的。那些正在使用或者很有可能被用来传播儿童性虐待材料的平台,才会被要求采取措施减少风险。然而,仍有欧洲议会议员警告说,这个法规可能为刺探私人通话打开大门。争论还不到结束的时候。

在保护儿童问题上,英国的步伐稍快一些。

去年9月,英国《适龄设计准则》正式实施,它列出了为儿童提供在线服务的组织必须遵循的15项标准。该准则由英国上议院议员基德龙(Beeban Kidron)牵头起草,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立法之一。

该准则条款非常实用且直接,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认为儿童是“好骗”的,不能用潜规则理所应当地侵犯其权利。比如,互联网公司必须默认关闭对儿童的位置跟踪,服务条款要简单易懂,适合儿童阅读。同时不能对儿童使用那些容易点错的隐私设置按钮等。

紧接着,企业资金和团队都投入到这个事项上。YouTube关闭了儿童用户的自动播放功能,而谷歌则关闭了定向广告和位置跟踪。Facebook、Instagram等也做出了类似的让步。

该准则并非专门针对性虐待问题,但其规定在相当程度上遏制了包括性虐待在内的非法内容的制作和传播。今年4月,美国加州借鉴了这一准则,制订了加州版《适龄设计准则》,并全票通过。

网上性虐待会给儿童留下深深的创伤,而且可能永远不会恢复。儿童是数字世界的原住民,但他们对其中的陷阱无法应付裕如。我们不相信在数字空间被窥探、侵犯的群体长大以后会健康、阳光地生活。保护儿童等同于保护我们自己,所以儿童的权利必须得到主张,哪怕他们毫不知情。

但愿这是一场漂亮的远征,但愿我们在儿童的世界寓至善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