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小伙危在旦夕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ECMO团队打了一场漂亮的生命保卫战

芒种节气,寓意着收获美好,同时又播种希望。

今年芒种时节,山东省立第三医院也播种下了一份希望——使用ECMO(体外膜氧和)救治了一名年仅31岁的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赵刚(化名)。

6月7日凌晨,重症医护团队从管路预冲、连接、血管穿刺置管,到ECMO成功上机,用时不到1小时,就为患者搭建好“生命的通路”。

一门内外,生死之间。这里离死亡很近,也离重生不远。而给予患者希望、从不轻言放弃的,正是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

气道痉挛,31岁小伙生命危在旦夕

自还不足1岁就患上了哮喘,赵刚在31年的生涯中,很少能体会到畅快呼吸的滋味。

“他小时候犯了病,我们就简单给他拿点药。后来他就自己服药。”赵刚的家人说,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31年来,赵刚的哮喘从未被规范治疗过。

今年6月初,哮喘再次发作。赵刚仍旧和往常一样,以为自己用点药就能挺过去。却没想到,他的这一次发作差点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6月5日下午,赵刚感觉到呼吸非常困难,家人意识到情况不对,立马将他送到了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急诊。然而,经过一天的治疗,他的症状并未缓解,6日被收治到了ICU(重症医学科)。

“刚到ICU时,他憋喘非常严重,根本躺不下,只能保持端坐位。”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姚艳粉介绍,为了尽快减轻赵刚的痛苦,他们立即给赵刚用上了无创机械通气及治疗哮喘等药物,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出现意识模糊,紧急插上气管插管,可情况仍不容乐观。

“他因为哮喘导致了气道痉挛,呼吸机根本送不进去气。”当时,赵刚的心率和血压数值均不稳定,如果持续下去,很可能抢救不过来。生命监测仪器的报警声频频响起,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病人的死亡率接近100%!

命悬一线间!姚艳粉和团队成员们经过缜密分析,认为唯有通过ECMO让患者的肺休息下来,才能争取一线生的希望。

“上ECMO吧!”姚艳粉立马安排值班医生与赵刚的家属谈话。

起初,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家属拒绝了使用ECMO。“他才31岁,真的很可惜。ECMO的使用费用大部分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哪怕咱亲戚们之间相互凑凑,还是尽量保住这个年轻的生命。”姚艳粉团队再一次劝说。

这一次,赵刚的家人态度松动了。讨论过后,最终同意给孩子使用ECMO,争取最后的生机。

团队齐上阵,打了一场漂亮的生命保卫战

为了更好的救治,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全员上阵。6日23点,科主任姚艳粉紧急叫回了5名医生,全体医护人员在专家的指导下紧密配合。

“从护士预冲管路开始,医生这边就开始准备消毒、铺单,同时准备穿刺的管子。”她介绍,医生要同时在赵刚的颈内和股静脉置管穿刺2根管子,每根管子都需要2名医生同时操作,“不能等上面的大夫穿刺完再接着穿刺下面的,因为管子很粗,里面容易形成血栓,因而必须同步。”

置管结束后,第5名医生立马使用超声初步确认管路的位置。与此同时,护士将ECMO机器运行好。

“置管没问题!”随着这声确认,机器正常运转了起来。

这是一场漂亮的生命保卫战。此时,已是凌晨1点。

“机器正常运转后,我们要确保它的转数、流量都没有问题。”姚艳粉说,赵刚在使用了ECMO仅几分钟后,呼吸就有了明显改善。经过医护人员一段时间的观察,确定他的症状逐渐好转后,才给予固定管路。

在使用ECMO之前,赵刚动脉血里的二氧化碳分压持续超过了115mmHg,而普通人体血液的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值仅为35-45mmHg。经过ECMO不到24小时的治疗,赵刚的二氧化碳分压值稳定在正常水平。患者正在平稳恢复,二氧化碳潴留、严重低血氧症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心率也从最快的150次/min降到了90次/min,血压也基本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老百姓认识了ECMO,大家都称呼它为“神器”。事实上,它确实是神器。ECMO,又称为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心肺生命支持,是从血管将血液引出,通过机械泵在体外循环,然后再输回循环系统中。当血液引出体外时,血红蛋白被氧合,二氧化碳被清除。氧合情况由血流量决定,二氧化碳清除通过调节流经氧合器逆流回路中的气体流量来控制。

急危重症救治水平迈上新台阶

值得注意的是,ECMO治疗的后续管理问题也是一大关卡,比如在抗凝时可能会面临出血/血栓的问题,转机时可能会出现的溶血问题,置管则可能造成的感染问题等。为了顺利闯过这道关卡,重症医学科时刻都保证同时有2名护士和2名医生守护在赵刚的病床前,根据监测指标随时调整机器的参数。

在姚艳粉看来,所有的努力都值得。因为每个人对于家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只要患者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

“我一直相信我们的团队,因为我们的医生护士都有着丰富的操作经验。”姚艳粉坦言,她曾于10年前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时就学习了该项技术。这些年来,学习到的知识在各种培训与会议中不断更新。“我们科室的医生也都在全国各知名医疗机构不断进修学习关于这台‘神器’的相关技术,现在还有医生护士在国内知名医院进修该项技术。”

芒种时节,在一收一种间,倾注着晶莹的汗水,也交织出生命的智慧与光芒。

在今年的芒种之际,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通过一场繁忙的深夜拯救,为患者播种下了生存的希望。

“感谢各方和团队的通力合作,期待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姚艳粉说,见多了生离死别,才更知相依相伴的可贵。

是啊,唯有播种希望,潜心耕耘,方能收获生命的丰盈。

科室介绍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始创于2008年4月,是山东省较早建立的综合ICU,经过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科室已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术风格,并突显出技术人才方面的储备优势,在省内重症医学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

重症医学科服务于全省重症患者的救治和公共应急事件的医疗救助,并积极参与国内、省内的公共救援工作,科室收治主要病种有脓毒症、各种类型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多发创伤、重症颅脑外伤、重大手术等危重症患者,年收治危重症患者达到1000余例,为全院危重症患者提供系统的高质量医学监护和救治。

来源:山东省立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