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的年轻人

前几天,张老师一直都被微信里学生发来的信息感动着,这几个今年高考的学生,在参加完体育专业考试后,都取得了很不错的专业成绩,他们不约而同向张老师表示感谢。
晓伟说:我的第一位教练是张老师,我不会忘了伊克昭(中学)和张老师……
曙旭说:没发挥好,专业课考了91.04(分),百米没满(分)……现在我就看文化课了,争取为自己拼一回……
晓哲说:98.33(分),没满分……
浩洋说:您是我人生路上的领路人,现在的成绩都是您一点点培养起来的,没有伊克昭(中学)就没有我的体育,您永远是我心中最闪耀的那一个人……
曾几何时,这几个孩子都是让家长烦心、让老师头疼的“坏”孩子,走在哪儿都抬不起头,自己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总感觉自己已经“废”了。但伊克昭中学的张老师没这么想、王老师没这么想、刘老师没这么想,苏老师、焦老师等等老师都没这么想,他们希望通过努力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特点,重新找回自信心。
如果说十年前,王喜龙、张彦龙这两个学习体育、刚刚从师大毕业的毛头小伙初来东胜区伊克昭中学任教,血气方刚只是想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那十年后的情形是他们当初想都不敢想的。
图片
▲获奖的苏浩亮同学。
十年来,伊克昭中学7次在东胜区学生运动会上夺得总成绩第一,并被东胜区教体局选为代表队参加全市学生运动会。他们培养的学生很多在体育专业上有所建树,但更多的成为了体育成绩突出、文化课也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苏浩亮,现在已经成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二的一名学生,是王喜龙老师当年从众多小升初的孩子中发现了他,通过四次家访才把他“选”到伊克昭中学并让他开始训练短跑,在老师们的悉心栽培下,苏浩亮以百米10秒7的好成绩,被清华附中选中。
教育部施行“双减”政策后,有一部分学校和家长有些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了。而伊克昭中学却一直有自己的“认知”:在德育的大背景下开展“五育”融合教育,即德育+体育+美育+劳育+智育。“德+体”教育才是真正的“体育教育”,“没有德育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伊克昭中学校长刘志新说,“德育是思想的教育,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无论一个人有多大的成就,做人是第一步。”
图片
▲正在练军体拳的学生。
在这样的教育宗旨指引下,伊克昭中学的学习氛围阳光、积极,充满正能量。体育老师刘虎是毕业班的班主任,他是从初一就开始带上这个班的,而且他班级的学生不仅体育好,文化课成绩也连续三年在年级中名列前茅。“现在人们的观念都已经改变了,学习好的孩子不再是戴着高度近视镜的‘书呆子’了,文化课好的孩子体育也非常突出。”刘老师说。初二年级的杰龙是学校体训队队员,文化课成绩排在年级第三名。“我们体训队的孩子学习都很好,有几个现在考进了清华、北大,现在还和我有联系呢!”张彦龙自豪地说。
图片
图片
▲张彦龙老师正在训练队员。
张彦龙还是学校的德育主任,来体训队训练的孩子不仅体育能力大幅提升,人也变得积极向上、阳光热情了。这几天在体训队有个来帮忙的大男孩,他叫海东,现在就读于沈阳体育学院三年级,他也曾是张老师的学生,利用假期来老师这里实习,用他的话说:“不仅可以帮助训练学弟,还可以学习老师的为人处世。”
看到体训队孩子们那么出众、优秀,校园内外也逐渐形成了尊重优秀的良好氛围,不仅校内有特长的孩子想进体训队,校外的孩子也想接受体训队的“专业”训练。但殊不知,这些年成绩的取得背后又有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和付出。“十年了,我们的训练从没停过,包括双休日。”张彦龙说,他们每年的训练都会坚持到腊月二十六,而正月初八就又会开始。由于双休日无法休息——照顾不了家,他们只能带着孩子去工作,“我们自己的孩子全是在操场上长大的!”
有一回,刘志新校长看到刘虎老师2岁的儿子拿着干面包在教室外等爸爸,就想领他去办公室喝点热水,但孩子却倔强地拒绝了。这让干了一辈子教育的校长都有些眼眶潮湿,“我们学校这群年轻人,他们的付出真的远远超出了回报。节假日、双休日不能照顾小家不说,更没什么补助,他们的坚持靠得是教育的信仰、情怀,以及崇高的荣誉感。”
由于伊克昭中学体训队多年来表现突出,年鄂尔多斯市田径队备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的重任也交给了他们,他们深知荣誉得来不易,责任重大,因此也加紧了每日的训练,运动会是机遇,更是挑战,虽然强手如林,但他们有的是勇气和斗志。他们不想失去这次难得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在运动会上大放异彩,展示属于青春的力量。